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锂离子电池组

锂离子电池组

锂离子电池组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3年内共计1614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公路运输、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8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784739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中国金属通报、机械设计与制造、储能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九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2014 电力电子与航天技术高峰论坛、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专委会暨武汉市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等;锂离子电池组的相关文献由281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安轩、郭兵、谭欣荣等。

锂离子电池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8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84739 占比:99.97%

总计:785001篇

锂离子电池组—发文趋势图

锂离子电池组

-研究学者

  • 何安轩
  • 郭兵
  • 谭欣荣
  • 任士界
  • 不公告发明人
  • 关成善
  • 宗继月
  • 曾坚义
  • 王志荣
  • 郭永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权; 古一弘; 王沈平
    • 摘要: 针对锂离子电池组因单体电池间参数差异,长期使用导致的不一致性将造成过充或过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锂离子电池组能量均衡系统。该系统通过建立双极化DP模型并采用EKF算法估计单体SOC值,由单片机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单体SOC值控制电路支路开关实现能量均衡,再通过物联网模块进行远程监测,解决了传统BMS系统扩展性弱等缺点。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系统可实现电池组远程状态监测与智能化健康管理。
    • 胡长征
    • 摘要: 本文基于并行风冷热管理系统,根据锂离子电池排列结构和气流结构建立了五种电池组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比分析了五种电池组模型的散热性能。最后,针对散热效果最优的模型5,研究了空气流量对其散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池组双列结构和U形流道散热效果优于单列结构和Z形流道;侧向通风可改善电池组温度均匀性;适当增大空气流量可有效提高电池组散热性能,但继续增大流量不会持续提高散热性能且会导致温度均匀性变差。
    • 马彦; 李佳怡; 马乾; 陈明超
    • 摘要: 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不断产热,持续高温会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危害汽车的运行安全。因此,采取高效、节能的冷却优化策略,提高动力电池工作效率十分必要。本文基于电池的生热特性和牛顿冷却定律建立电池组集中质量热模型,并与AMESim中建立的电池液冷系统模型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针对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高度非线性与时变性,提出一种在多维搜索空间迭代逼近最优值的迭代动态规划(IDP)策略。通过Mat⁃Lab-AMESim联合仿真对比,证明了此方法以最小的能耗对电池组温度进行快速冷却,且冷却液流速稳定,验证了IDP优化策略的高效性与节能性。
    • 吉祥; 曾国建; 许杨; 杨法松; 熊珊珊
    • 摘要: 低温条件下,由于锂离子电池本身的物理特性,其电解液粘度将增加,从而使得锂离子电池外在表现为功率密度及能量密度的下降。本文针对锂离子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充放电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自放电限流电路加热电池包的方法,使得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可以在短时间内自发加热达到电池正常工作的温度,从而达到降低电池损耗,延长电池寿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目的。
    • 陈龙; 夏权; 任羿; 曹高萍; 邱景义; 张浩
    • 摘要: 近年来储能及电动汽车领域锂离子电池失效引起的安全事故频现,分析锂离子电池的失效诱发机制,从而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成为研究热点。锂离子电池失效行为呈现诱发因素多、形式种类多、危害损失大、评估探测难的特点,采用传统的失效机理分析方法需要对电池进行破坏性拆解,无法准确描述和预测电池失效,更无法描述电池组复杂的失效过程。基于多物理场失效仿真分析,从锂离子电池或电池组可靠性角度对事故发生可能性进行描述被认为是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法。但是,电池组可靠性研究刚起步,也存在着不能考虑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误差较大等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锂离子电池可靠性分析的内涵,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可靠性建模和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锂离子电池组可靠性研究方法,进而提出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失效逐层级追溯结合多物理场耦合建模的失效分析策略,并对其存在的挑战进行了论述。
    • 周礼
    • 摘要: 为满足电动汽车电池系统轻量化设计要求,提高锂离子电池组能量密度,对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有效散热和通风等方式,可提高电池组性能,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分析了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组结构与电池单体热特性,通过调整电池组结构,评估电池组整体温度场,以期为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研究提供参考。
    • 刘文军; 欧名勇; 夏向阳; 李湘华; 岳家辉
    • 摘要: 由于电池pack箱初始性能参数及外部工作环境存在一定差异,针对其工作过程中不一致性问题的安全监测极为重要。若对箱体中每个单体电池各项进行实时监测与处理,数据采集量过大,易产生不良数据。因此在实现保障储能电站电池簇安全运行状态的条件下,通过探究在恒流放电过程中因不一致性而引发的电池簇与电池pack箱欧姆内阻压降浮动规律,提出一种基于欧姆内阻压降的电池簇不一致性在线评估方法。通过获取电池簇与表征单体因欧姆内阻造成的压降幅值,进行实时拟合得到线性关系,并求导得到变化速率,对变化速率进行在线记录,若电池簇因电池pack箱老化而存在不一致问题,则变化速率呈现增大趋势,利用此特征进行在线评估。最后,通过实验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
    • 李来宝; 肖占龙; 孙跃东
    • 摘要: 故障诊断在保障电动汽车安全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串联电池组接触故障,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白噪声的完整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模糊熵结合的串联电池组接触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通过CEEMDAN分解电池电压信号,提取有效故障特征,然后计算移动窗口下故障特征的模糊熵,最后通过设计的故障识别策略进行实时故障诊断。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准确识别串联电池组不同严重程度的接触故障,具有良好的实时性与稳定性。
    • 李欣; 杨冬梅; 栗欢欢; 裴磊
    • 摘要: 准确的电池储能系统老化轨迹预测对于系统的可靠运行与优化管理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了基于活性锂损失递推计算的电池组老化轨迹预测模型。在电池单体方面,在经典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各模型参数与容量损失量之间的机理关系的表征,结合电池活性锂损失递推计算方法,将经典模型的适用范围扩展至电池全生命周期。在所建单体模型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蒙特卡罗方法表征电池组内的不一致参数,建立起电池组的整体老化轨迹模型。最后,通过电池组在不同使用条件及不同成组结构下的老化实验,验证了新模型对电池老化轨迹预测的准确性。
    • 武雅丽; 伍川辉; 于兰英
    • 摘要: 在纯电动汽车行驶的时候,动力电池会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它会产生大量的热,除了会影响动力电池自身的性能外,还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问题。为此,文章采用了一种新颖的模块化电池组散热结构,将不易快速更换电池的集成式电池组改为三个相同结构的模块化电池组,为了保证了电池模块内部的温度均衡,采用了风冷这一散热方式来达到目的。这里首先建立了电池模块风冷散热初始结构的三维仿真模型,然后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电池模块进行了仿真,最终根据仿真计算的结果对电池模块散热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