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DPN

DPN

DPN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23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篇、专利文献27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等; DPN的相关文献由49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忠慧、江松、淦云建等。

DPN—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 占比:88.66%

专利文献>

论文:27 占比:11.34%

总计:238篇

DPN—发文趋势图

DPN

-研究学者

  • 李忠慧
  • 江松
  • 淦云建
  • 谢昕
  • 郭宗坤
  • 周义才
  • 邓大雍
  • 付晓东
  • 牟涛
  • 王克诚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银银; 郑应红; 韩文哲; 李祖滔; 李新华
    • 摘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继发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相应临床表现,典型的症状为肢体远端的疼痛、麻木和其他感觉异常[1]。DPN的患病率、致残率均高[2],若不积极干预,病情迁延可出现肌无力、肌萎缩,增加患糖尿病足的风险,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社会、经济负担。根据DPN的症候特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其命名为“消渴病痹证”[3]。
    • 黄静; 谢宣
    • 摘要: 针对装饰装修工程中由人工验收带来的诸多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SD算法并将其应用于监理工作来代替人工验收,推动智能监理的实现。由于SSD算法存在对同一目标复检以及小目标检测效果欠佳等问题,故文中利用DPN网络替换基础特征提取网络VGG16。DPN结合了Resnet和Densenet的优点,具有更好的特征提取能力。通过加权FPN融合特征图,突出不同层特征图的贡献,丰富用于预测的特征图语义。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降低模型的参数量,提高算法的推理速度。实验对比发现,改进后模型的平均精度提升了3.47%,对小数目检测平均精度的提升可达15%,证明新模型在监理目标检测任务中效果良好。
    • 邓俏; 陈超; 于丽娜
    •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5例。常规组利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利用常规西药治疗联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临床症状总积分和MDNS评分、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血糖指标、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指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总积分和MDN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能提高DPN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病理症状,恢复神经传导情况,效果更优,建议普及应用。
    • 胡乃华(编译)
    • 摘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DPN患者有多种表现,包括大神经纤维损伤引起的感觉丧失和肌肉无力,小神经纤维损伤引起的感觉迟钝、疼痛、麻木和植物神经症状。严重时,DPN还会导致剧烈疼痛和皮肤溃疡,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然而目前尚无批准用于治疗DPN的药物。
    • 杜中平; 石可松
    •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疾病特点,研究中医独活寄生汤薰洗配合针灸治疗价值。方法:从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研究对象,从中选取80例DPN疾病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治疗。两组患者入院后,在采取降糖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甲钴胺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独活寄生汤薰洗+针灸治疗,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DPN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以及感觉神经(sense nerveconduction velocity,SNCV)传导速度、运动神经(motor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传导速度、生活质量、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DPN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DPN患者的MDA、GSH-Px、SNCV、MNCV指标水平改善,观察组有优势(P<0.05);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评估后,两组患者的评分提升,观察组患者评分提升更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下降明显(P<0.05)。结论:应用独活寄生汤薰洗配合针灸对DPN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理想,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池洪泽; 杨静
    • 摘要: 计算机辅助算法在医学图像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套准确的诊断系统是极其重要的。虽然现有肺结节分类模型性能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但在提取特征、提高准确率和降低假阳率方面存在不足。为了解决深度学习网络结构与肺结节图像的匹配问题,将3D多尺度作为输入,以DPN作为主干网络,能够更有效地提取图像特征信息,文中构造一种多尺度决策层融合网络模型,来区分肺结节的恶性和良性,该模型能够从原始图像中自动提取全面的图像特征。在肺图像数据库联盟图像采集(LIDC-IDRI)数据库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尺度决策融合模型准确率要高于其他分类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 翟加岩
    • 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中应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进展.本文首先对DPN这一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简要阐述,而后分析DPN患者的中医药内治方法与外治方法.DPN疾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清楚,但目前临床普遍认为与糖代谢异常、氧化应激、脂代谢异常以及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针对DPN患者的中医药内服治疗方法,主要有中药汤剂与中药复方制剂;针对DPN患者的中医药外治方法,主要有针灸推拿、中药熏蒸以及中药足浴等方法.通过对DPN患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DPN患者的临床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 翟加岩
    • 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中应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进展.本文首先对DPN这一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简要阐述,而后分析DPN患者的中医药内治方法与外治方法.DPN疾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清楚,但目前临床普遍认为与糖代谢异常、氧化应激、脂代谢异常以及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针对DPN患者的中医药内服治疗方法,主要有中药汤剂与中药复方制剂;针对DPN患者的中医药外治方法,主要有针灸推拿、中药熏蒸以及中药足浴等方法.通过对DPN患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DPN患者的临床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 谭柳心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内外同治方案(黄芪桂枝五物汤+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及对症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疗效参数率(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24/30)(P<0.05);观察组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传导速度(SCV、MCV)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内外同治方案治疗DPN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李良学
    • 摘要: 目的:探讨小陷胸汤化裁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另给予小陷胸汤化裁治疗,比较血糖、血脂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血脂及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相差不大,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4.08±0.64)mmol/L、甘油三酯(1.39±0.61)mmol/L、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50.00±5.21)m/s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小陷胸汤化裁治疗,能降低血糖、血脂水平,促进神经修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