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体制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494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法律、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6475篇;相关期刊310种,包括当代经济、现代经济信息、集团经济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全国空间经济学研讨会等;金融监管体制的相关文献由52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鸿祥、曹红辉、陈峥嵘等。

金融监管体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3 占比:1.3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6475 占比:98.66%

总计:36969篇

金融监管体制—发文趋势图

金融监管体制

-研究学者

  • 陈鸿祥
  • 曹红辉
  • 陈峥嵘
  • 任小勇
  • 任洁
  • 刘红
  • 刘霞
  • 卓志强
  • 卢帆
  • 吕丹

金融监管体制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喻景华
    • 摘要: 金融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优良的金融监管模式,可切实保证金融与经济稳定运行。 我国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给予严格的审核标准及许可,所有金融机构牌照准入审批及行为,均为“一行三会”体系基础上实施,其中银监会审批主要涉及银行、信托、金融租赁等,证监会审批涉及券商、公募基金、期货、基金子公司等。 随着近年来金融风险带来的损失愈发凸显,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新的要求,原有金融监管体制无法吻合当下实际发展需求,存在多个弊端,有必要正确梳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现状,有的放矢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保证金融监管成效显著提升,为金融产业稳健发展提供助力。
    • 摘要: 省联社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协调联动,建议坚持银行化改革方向,实施差异化金融监管体制。自2003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服务“三农”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至2020年末,全国农合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共有法人机构2185家,占全国银行业的近1/2;资产总额39.6万亿元,贷款余额21.3万亿元,分别占全国银行业的12.4%和11.9%;涉农贷款余额11.2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1万亿元,分别占全国银行业的28.8%和23.7%。
    • 芦锋; 李娜
    • 摘要: 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我国开启了新一轮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强化统筹协调监管,逐步形成了"一委一行两会"的新金融监管框架,同时,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也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系统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其稳健运行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加强其政府监管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将政府监管、市场竞争和银行风险纳入同一框架下进行了分析.在新形势下,银行业应加快形成联动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的科技含量,逐步实现由单一到分级银行牌照制度的过渡,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完善市场机制,从而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以适应金融新业态的发展.
    • 陈艳茹; 朱军霞
    • 摘要: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合理的金融监管体制对防控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经营体制和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一委一行两会"金融监管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合理性.
    • 彭万鑫
    • 摘要: 金融消费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而且其经过长期的发展适应,已经渗透到普通民众的经济消费中,因此,运用法律法规来保护金融消费者,不仅能增加群众对金融行业的信任感,也能推进国家在金融市场绿色发展。因此,该文主要对金融市场的现状和消费者权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权益保护问题的法律法规内容的建议,起参考作用。
    • 刘力云; 张强; 隋学深
    • 摘要: 近年来,审计机关通过开展金融审计工作,有效地发挥了监督、洞察与前瞻功能,在促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益,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领域反腐倡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机关是推动完善公共治理的重要力量,它可以通过提供以证据为基础的解决系统性问题的意见及建议,促进完善政策和方案,发挥审计的监督、洞察和前瞻功能,推动改善公共治理。
    • 黄珺楠
    • 摘要: 目次一、问题的提出二、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必要性三、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有效性四、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路径选择五、结论一、问题的提出金融监管体制的合理性将最终影响监管实效,关于前者的改革方向也是近年来理论与实务界的关注焦点。然而,既有的研究主要针对国家层面的横向体制设计,对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分配相关的纵向体制改革却少有关注。对实行单层监管体制的国家而言,向地方政府授予金融监管权必须经过充分论证和实践检验,并以合乎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否则可能陷入监管权"反复收放"的泥淖。
    • 张熙
    •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逐渐革新,这对我国金融业监督管理体制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怎样顺应形势的发展,创建一个高效的金融监督管理体制,成为当前金融业发展重要的一环。本文分析了实施金融监管的意义,了解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面临的挑战,针对重点内容展开探讨,希望能助力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 黄辉
    • 摘要: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迅猛,新型金融组织、业态和产品不断涌现,给传统的机构型分业监管模式带来了重大挑战,中国金融监管进入大变革时代.在2017年11月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后,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调整原来的“一行三会”为“一委一行两会”.此番改革的核心在于加强监管协调,引入功能监管和强化审慎监管,但仍然保留了以行业为基础的分业监管体制.在监管逻辑上,应当借鉴经济学的丁伯根法则和公共选择理论,金融监管应当以统筹防范金融风险为中心,根据金融风险的分类界定监管政策目标,配置相应的政策工具,最大限度地利用协同效应和减少冲突效应,并保障监管部门有能力抵制相关利益集团的负面影响.在改革路径上,虽然没有在根本上变革监管模式,但这符合我国现阶段金融特点和市场发展水平,值得充分肯定;但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体制应当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具体国情,进行监管模式的转变和创新,从分业监管完全转为混业监管.在混业监管模式中,不宜采用将各个分业监管机构简单合为一体的统合监管模式,而应采用目标(双峰)监管模式,按照行为监管和审慎监管的目标差异划分监管职责和设立监管机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