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井网

井网

井网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87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球物理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63223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内江科技、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09年第三届油气田开发技术大会、第二届全国油气田开发技术大会、中国石油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等;井网的相关文献由2686位作者贡献,包括赵伦、许宁、甘俊奇等。

井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8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63223 占比:99.72%

总计:163678篇

井网—发文趋势图

井网

-研究学者

  • 赵伦
  • 许宁
  • 甘俊奇
  • 高飞
  • 吴永彬
  • 李秀峦
  • 王俊文
  • 王红庄
  • 范子菲
  • 许安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洪岩; 葛明曦; 张鸿
    • 摘要: 超稠油的黏度超过了蒸汽驱黏度界限,通常被认为不适合蒸汽驱开发,实际上超稠油蒸汽驱存在启动温度,当油藏温度超过启动温度后,蒸汽驱可以实施。针对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蒸汽驱技术界限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手段,建立了蒸汽驱启动温度模型,并利用经济效益法建立了不同油价下经济极限产油量预测公式。研究表明:曙一区超稠油蒸汽驱的启动温度为80~100°C;在2248元/t油价下,最低产油量界限为2.5×10^(4)t,油层厚度下限为14~18 m。以先导试验为基础,确定了单井最大产液量和最低注汽量的界限,优化设计蒸汽驱采用井距为70 m的反九点井网。目前已在曙一区兴Ⅱ—Ⅴ油层组优化部署了436个蒸汽驱井组,预测转驱后采收率为62.1%。该研究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任春燕; 李锐; 韩迎鸽; 梁秋月; 罗莹; 袁青; 吴利超; 李楠
    • 摘要: 注水效果的好坏,既影响油田的开采状况,还会影响最终采收率的大小。定边X区块多油层叠合发育,由于前期开发规划不合理,导致开发层系混乱,注水开发效果较差。近年来,资源短缺、品味变差等客观情况,极大地制约了产能建设。如何提高采收率,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注采层位对应是有效注水的基本条件,但综合考虑生产需要,对区块整体进行层系归位,调整难度很大。因此,根据区块开发矛盾及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分析方法和技术政策,目前在已实施区域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成果对区块保持稳产、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在类似区块进行推广。
    • 石光辉; 周敏; 庞宇来; 刘德华; 罗毓明; 张伟
    • 摘要: 川东石炭系气藏非均质性较强,渗透率差异较大,部分区块水侵影响较严重,气藏处于开发中后期,如何提高采收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气藏的采收率受到地质因素及开发因素的双重影响,地质因素是气藏固有特征,决定气藏品质,开发因素决定现有技术条件下对气藏的开采效果。为了提高川东石炭系气藏采收率,在地质特征基础上,通过模拟不同开发方式对采收率的影响,分析开发效果并提出技术对策。分析结果表明:条带状、椭圆状气藏开发井网应先沿构造轴线高部位线形布井,再向气藏边翼部呈“之”字型布井;近等轴状气藏开发井网部署应遵循“网格状”均匀布井的原则;低渗透储量应以水平井或大斜度井开发,水平井合理井距应控制在1000 m左右;水平井的实施效果与储层物性相关,水平井应尽量避免部署在易出水的区域;无边水、底水气藏的开发规模越大,气藏采收率越高,但是有边水、底水气藏,较大的开发规模会导致边水推进、底水锥进,反而无法提高采收率;合理的废弃条件可以实现产量及效益双增加。
    • 徐志; 王芳; 李丹; 张晓丹; 马浩
    • 摘要: AS油田属于典型的特低渗油藏,老区内勘探程度高,外围可建产储量不足,主力油藏相继进入中高含水期,基础井网条件下提高采收率难度大。2010年进行规模加密调整以来,井网适应性状况变好,采收率提高6.0%左右。由于近几年井网加密调整受储层物性差、水驱规律复杂等因素影响,采用定向井加密后,井网适应性变差,储层难以建立有效压力驱替系统,单井产能低且递减大,采收率提高仅1.0%。为此,在剩余油精细刻画、水驱规律精细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前期水平井加密先导性试验的实施效果,通过优化井网井型,改变开发方式,采用不穿水线、斜交最大主应力的超短水平井加密,同时配套精细储层改造技术,实施超短水平井加密110口,初期平均单井产能为在周围定向加密井的3~4倍,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及经济效益,可以为同类油藏井网加密调整提供技术参考。
    • 刘一楠; 吴翔; 李勇; 徐立富
    • 摘要: 沁水盆地太原组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尚未系统开展。通过解剖沁水盆地西北部古交矿区煤层气钻井、压裂、排采资料和测试数据,揭示太原组煤层厚度、含气量、储层物性等地质条件和见气压力、排采规律等开发特征,结合数值模拟提出了开发井型和井网设计。研究区太原组8号和9号主力煤层分布稳定,累计厚度约5 m,埋深在500~900 m,以低灰和低硫煤为主,生气能力强,含气量约11 m^(3)/t。煤层物性中等,含气饱和度高,临储比高,见气时间早,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影响煤层气开发因素包括构造运动导致地应力集中,工程改造困难;主力煤层见气压力较低,气体解吸困难;开发过程中间歇性排采,裂缝或孔喉堵塞等。基于资源丰度和见气压力对煤层气产气效果进行模拟,当储量丰度达到0.4×10^(8)m^(3)/km^(2),见气压力大于1.8 MPa时开发效果较好,模拟预测20 a累计产气量达到957×10^(4) m^(3)。研究区水平井最佳开发指标为水平段长度700 m, 8段压裂、井距300 m。当定向井与水平井距离在350 m时,布井开发效率最优。在定向井菱形井网中,短轴距离为200 m、长轴距离为300 m,开发效果最佳。综合上述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分析,结合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明确了后续开发有利区和工艺选择,为研究区和类似地区煤层气高效开发提供地质支撑。
    • 朱璇; 袁彬; 同元辉; 赵明泽; 郑贺; 刘秀磊
    • 摘要: 压裂井网气驱将油藏压裂与注气井网驱油结合,是当前致密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有效技术之一.水力裂缝及多相流动复杂性,使得基于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的压裂井网气驱效果预测变得困难且耗时.提出一种基于均方根传播(root mean square propagation,RMSProp)深度学习的压裂井网气驱效果预测方法.通过建立压裂直井/水平井混合井网气驱数值模拟模型,引入高斯函数定量表征压裂水平井多级裂缝分布特征.利用正交试验筛选试验样本方案,自主编程实现数值模拟结果自动提取与数据处理,建立致密低渗油藏压裂井网气驱样本数据库.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筛选油藏地质、裂缝、生产等关键参数重要性特征,通过误差逆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单元(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双向长短期记忆单元(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等深度学习算法,建立日产油、地层压力和采出程度预测代理模型,通过与油藏数值模拟对比,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BiLSTM算法在预测压裂井网气驱和压裂衰竭开发时效果最好.所提出的基于RMSProp的深度学习方法有效兼顾了模型实用性与精确性,为致密低渗油藏压裂井网气驱模拟预测提供了新途径.
    • 蒋海岩; 焦平格; 袁士宝; 袁东旭; 孙健
    • 摘要: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井网高效开发油藏并合理动用薄互层油藏,提出了基于薄互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火驱的一种老井网改造方法,设计了在原有蒸汽吞吐井网的基础上适当打新井的井网模式,并设置了2套井网来实现燃烧方向错开的对向火驱开发模式。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得油层火驱热量得以充分利用,大大提高了油藏动用程度。
    • 张洋(文/图); 巫波; 吕晶; 赛荣军; 罗君兰
    • 摘要: 同频共振,“院厂”联合,攻关地质岩溶规律认识,落实空间结构井网构建与调整,2020年以来,西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与采油厂一起打通了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2020年8月12日,位于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油田采油三厂的TH10443X井,注水1.5万立方米,周边5口油井当天增油达21吨。自2020年4月24日该注水井投产以来,井组已累计增油2450吨。
    • 谭宝德
    • 摘要: 为提高鸡西盆地梨树镇凹陷的煤层气单井产能和实现该区的煤层气长期持续稳产,需要在该区进行井网设计.通过对研究区落实目的层构造、厚度、含气量、含气饱和度等实验参数,并结合微地震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确定了试验区的井排方向、井网形式和井距.首先,通过微地震确定人工裂缝方向,也即NE40°为井排方向;其次,通过对不同井网形式对比分析,确定为三角型井网为最佳井网;最后,运用COMET3软件对250m×200m、300m×200m、350m×200m三种不同井距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井距350m×200m为最佳井距.通过微地震监测确定井排方向为NE40°,利用COMET3软件开展数值模拟,通过,最后确定井距350×200m为最佳井距,三角型井网为最佳井网形式.
    • 周晓峰; 王振军; 黄卓; 史经民; 陆天瑜; 赵新礼
    • 摘要: 低渗致密油藏由于孔隙度与渗透率极低,孔喉相对细小,注水开发时难以建立有效驱替系统.鉴于此,实施宽带压裂是开发此类油藏的必要手段.文章基于特定油藏剩余油的分布模式,开展了侧向宽带压裂数值模拟研究,优化宽带压裂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致密储层微裂缝发育越强,受储层改造影响越大;致密储层微裂缝发育越弱,受储层改造影响越小.当储层改造宽度一定时,储层裂缝发育程度越高,累产油越低;储层基质渗透率越低,增大储层改造宽度能发挥的增产作用越明显.室内物模实验表明,利用暂堵转向实施宽带压裂,可大幅度提高水力裂缝侧向延伸范围.根据优化的宽带压裂参数进行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研究成果可为低渗致密油藏宽带压裂施工设计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