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重叠网格

重叠网格

重叠网格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278篇,主要集中在水路运输、航空、武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2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18535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兵工学报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2015年船舶水动力学学术会议、第二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第十六届船艇发展与水系旅游学术会议等;重叠网格的相关文献由686位作者贡献,包括阎超、万德成、袁武等。

重叠网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2 占比:1.18%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18535 占比:98.60%

总计:18798篇

重叠网格—发文趋势图

重叠网格

-研究学者

  • 阎超
  • 万德成
  • 袁武
  • 张勇
  • 杨爱明
  • 胡兴军
  • 赵发明
  • WAN De-cheng
  • 吴甲生
  • 王靖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南栩; 洪亮; 刘新月
    • 摘要: 通过CATIA建立空投气垫船的三维模型,利用STAR-CCM+计算流体软件对空投气垫船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采用重叠网格策略对虚拟拖曳池流场进行网格划分,且由于空投气垫船在航行过程中涉及到空气和水介质,因此在模拟中选择多相流和VOF模型用来模拟自由界面。计算该模型在静水中不同航速下的兴波、水气两相分布情况及总阻力等水动力性能的变化规律,验证了STAR-CCM+平台对空投气垫船静水航行状态以及总阻力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 操戈; 刘李为; 冯大奎; 张志国; 王先洲
    • 摘要: 模型试验中监测船舶周围流动特性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基于数值试验水池的虚拟试验模拟方法能够较为方便地捕捉船舶航行过程中其周围的精细流场特征.本研究基于重叠网格方法实现数值试验水池网格与船模网格的嵌入,形成船舶自航数值试验模型.运用粘性流CFD方法开展船舶航行过程中的流场特性数值仿真工作并进行可靠性验证.不同国际标模在数值试验水池中的试验结果表明,数值预报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别小于3%,且数值试验能够捕捉得到自由液面升高与速度分布云图等流动细节的特征.研究表明,基于数值试验水池的虚拟试验方法无论对船舶宏观水动力性能还是精细流场流动特性都能够实现高精度数值预报.
    • 张牧; 王建华; 万德成
    • 摘要: [目的]在豪华邮轮的设计阶段,为了节约成本,需采用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设计中的邮轮进行耐波性能预报。[方法]以一艘大型豪华邮轮为研究对象,使用自主开发的船舶水动力学CFD求解器naoeFOAM-SJTU对模型尺度下的豪华邮轮进行耐波性数值模拟。耐波性的模拟在造波方式上采用速度入口输入式造波,对不同波高和不同浪向下的邮轮运动进行预报和总结。[结果]评估发现,目前设计得到的邮轮船模在最大航速、波高为0.0625,0.1和0.15 m工况下基本符合船舶舒适性要求;在设计航速下、波高为0.225 m、迎浪工况下符合船舶安全性要求。[结论]在完成计算的工况下,邮轮的船型设计符合船舶耐波性评估标准中的安全标准和舒适性标准。
    • 刘洪杰; 张博; 娄万里; 姚慧岚; 刘勇
    • 摘要: 为研究深水码头复杂水流条件下系泊船的水动力特性,利用CFD软件STAR-CCM+对系泊船模型的粘性流场进行瞬态数值模拟,通过求解RANS方程和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获得船舶水流作用力。在无波浪定常流作用下,系泊船姿态最终保持稳定,可用固定船舶近似代替系泊船进行模型简化。在完成网格无关性和数值模型合理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流速、不同流向角度以及流向沿水深变化的复杂水流条件下船舶的水动力进行预报,探讨不同水流条件下系泊船纵向力、横向力、首摇力矩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复杂水流环境下系泊船的布缆及相关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于佳鑫; 陈江涛; 王晓东; 吴晓军; 康顺
    • 摘要: 为探究翼型动态失速的高可信非定常模拟方法,以FFA-W3-241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开源计算流体动力学求解器OpenFOAM开展翼型动态失速下的流动模拟。研究重叠网格和滑移网格2种不同网格运动形式、2种不同时间步长、2种不同计算周期和OpenFOAM默认湍流模型与修正的k-ωSST湍流模型对动态失速过程中翼型气动力的模拟精度,并对流场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修正模型预测的翼型气动力和流场特征与实验值更接近;重叠网格在翼型的动态失速模拟中更具优势。
    • 苗圃; 祁晓斌; 王佳雯
    • 摘要: 为了获得圆柱体高速入水过程的演化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其进行仿真模拟。应用VOF模型和重叠网格技术对圆柱体入水过程的运动情况进行计算,利用Schnerr-Sauer空化模型对入水空化现象进行模拟。仿真获得圆柱体入水过程的空泡演化过程、压力变化和速度衰减曲线。结果表明:圆柱体高速入水过程中,速度先急剧减小然后逐步平稳降低,空泡开始形成,圆柱头部边角处出现空化现象;在撞水时圆柱头部压力急剧增大,入水后压力迅速减小;入水过程与文献结果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 邱磊; 郑巢生
    • 摘要: [目的]旨在研究跨域无人平台从水面垂直起飞过程中平台的运动及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黏流CFD方法结合重叠网格技术和多自由度DFBI(dynamic fluid body interaction)运动模型,针对跨域无人平台在水面垂直起飞至空中的跨域过程的动态特性,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模拟结果显示:在垂直起飞过程中,受无人平台上升阻力的影响,空气螺旋桨需要以相对于单桨等拉力状态更高的转速才能将无人平台拉起升离水面,且无人平台的主运动为垂向上升运动;此外,因空气螺旋桨的下洗气流与无人平台机身的耦合作用,导致平台出现了"快速低头"现象。[结论]由模拟结果可知,为保证无人平台顺利升空,在从水面至空中的垂直起飞阶段必须加入手动或自动的控制程序,以实时调整推进器的倾转角度,从而为后续跨域无人平台优化设计及控制提供有力的评估手段。
    • 王保霖; 杜永成; 张泽华; 吴霆锋; 杨立
    • 摘要: 为了研究螺旋桨对潜艇热尾流浮升过程的影响,本文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了带桨潜艇三维物理数学模型。利用3套独立的网格,结合重叠网格技术实现螺旋桨、潜艇各自的真实运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螺旋桨转动可使2束温热水汇聚,加速温热水与背景水域的掺混,使热尾流的宽度和温度均匀性增加,从而抑制热尾流的浮升。
    • 杨壮滔; 张镇; 何文生; 邵永勇; 赵荣华; 马滇滨
    • 摘要: 无人水下航行器(UUV)在无人平台动态布放时易受平台航行的干扰,因此对水下无人平台动态布放UUV过程水动力特性研究极为重要。文中基于雷诺平均法和k-ε湍流模型,使用重叠网格并结合多参考系模型,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研究动态布放与双体分离的数值水池。通过开展典型算例研究,将仿真结果与标模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仿真误差小于8%,精度满足工程应用需求。进一步使用该方法对大型水下无人航行平台动态布放UUV进行仿真,对该状态下UUV水动力参数进行预报,并与自由航行状态参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布放状态下,UUV操作性较自由状态明显减弱,对布放过程与控制策略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李治涛; 赵世平; 卢丙举; 于勇
    • 摘要: 基于重叠网格技术与6自由度算法对某一高速旋转射弹波浪中入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波峰、波节1、波谷、波节2等波面不同位置入水弹体空泡形态、弹道特征及流体动力载荷特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四种工况弹体均经历撞水、空泡形成、超空泡航行与沾湿,其中波节2弹体尾部最先与空泡壁面碰撞产生沾湿,波节1发生尾部沾湿最晚;四种工况弹体质心运动轨迹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偏转,仿真结束时侧向位移量、速度变化量由大到小工况依次为波节2、波峰、波谷和波节1;四种工况入水初期弹体在空泡中航行受到的力和力矩系数量级均较小,入水后期弹体表面大面积沾湿不同工况下的力和力矩系数有较大差别;四种工况弹体名义入水角相同均为25°,由于波面的存在弹体实际有效入水角发生了变化,它们由小到大工况依次为波节2、波峰、波谷和波节1,其值依次为10.3094°,25.0032°,25.0098°和39.6620°。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