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载药

载药

载药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327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药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1372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杂志、国际口腔医学杂志、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13届反应性高分子(离子交换与吸附)学术研讨会等;载药的相关文献由6957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利民、陈学思、丁建勋等。

载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8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1372 占比:99.84%

总计:121561篇

载药—发文趋势图

载药

-研究学者

  • 朱利民
  • 陈学思
  • 丁建勋
  • 史向阳
  • 庄秀丽
  • 杨祥良
  • 蔡林涛
  • 吴建荣
  • 牛世伟
  • 何丹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星星; 文超举; 孟茂花; 王勤英; 陈镜桥; 董强
    • 摘要: 背景:随着口腔纳米材料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大量研究发现碳纳米材料在口腔种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的:文章就碳纳米材料主要分类、结构特征、成骨、抗菌、蛋白/药物载体作用以及在口腔种植方面的相关应用作一综述。方法:明确碳纳米材料的分类后,以“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碳纳米材料,口腔种植/成骨AND口腔/抗菌AND口腔/载药AND口腔”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以“Graphene/carbon nanotubes/Carbon Nanofibers/carbon nanomaterials,dental implant/osteogenesis AND oral/antibacterial AND oral/drug loaded AND oral”为英文检索词检索,由第一作者通过计算机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等数据库检索1998年1月至2021年8月已发表的相关文献,部分经典文献延长检索时间限制。最终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英文文献64篇、中文文献9篇。结果与结论:①碳纳米材料主要分为3类,即零维、一维和二维碳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和良好的理化性质,在种植体表面涂层、支架材料改性、载药和制备屏障膜等方面具有较大应用潜力。②此外材料的成骨和抗菌作用还有利于形成稳定的骨整合和良好的软组织封闭作用,在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与治疗中也有一定的研究意义。③碳纳米材料种类繁多,许多研究还将碳纳米材料与其他生物分子材料功能化组合成复合材料,从而可以获得某种特性。此外,碳纳米材料本身也具备抗菌作用,石墨烯也常与其他抗菌剂(如银纳米粒子)功能化来增强抗菌性能。④综合来看,碳纳米材料中石墨烯作为典型的二维碳纳米材料,一直是口腔种植及其他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氧化石墨烯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石墨烯衍生物材料。有研究发现将其应用于种植体表面改性时,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及预防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⑤但关于碳纳米材料诱导干细胞分化/成骨相关信号通路以及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还不太明确,材料的细胞毒性、降解和不良反应也仍需进一步研究。⑥目前也有待研究出一种具有成本效益、可扩展性和可重复制备碳纳米材料的工艺方法和材料生物相容性的评价指标,此外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当碳纳米材料应用于植体表面涂层时,对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与治疗意义。
    • 周昉; 刘俊; 胡姝颖; 史凡; 严佳; 章非敏
    • 摘要: 目的制备出可载药的磁性颗粒支架,并研究其体外成骨性能。方法使用复乳法制备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明胶微球(PCL/gel microsphere,PGM)支架,通过相差显微镜、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观测形貌;使用热重分析(thermal gravity analysis,TGA)和体外降解实验检测PGM成分占比与降解质量变化趋势;通过CCK-8(cell counting kit-8)筛选合适的油酸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nano oil-acid coated Fe_(3)O_(4)particles,OA@Fe_(3)O_(4))包埋浓度并制备Fe-PGM;在该磁性微球中载入人源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并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invert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e,IFM)观察PGM、Fe-PGM、Fe-PGM+BMP-2三组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rBMSC)的粘附。成骨诱导第7、14天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PGM、Fe-PGM、Fe-PGM+BMP-2三组微球表面rBMSC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相差显微镜及FESEM图片显示PGM由多孔状PCL支架与内部明胶水凝胶构成;热重分析及体外降解提示,明胶与PCL的质量比约为50%,体外降解质量损失曲线平稳;CCK-8结果显示铁含量为0.4%的Fe-PGM在各时间点与PGM相比未表现细胞增殖抑制(P<0.05);IFM观察到PGM、Fe-PGM、Fe-PGM+BMP-2均有良好的细胞粘附,并且BMP-2的加入使得Fe-PGM+BMP-2有更好的细胞铺展;qRT-PCR结果提示,OA@Fe_(3)O_(4)的加入使Fe-PGM及Fe-PGM+BMP-2组rBMSC的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较PGM高,BMP-2则进一步增大了Fe-PGM+BMP-2与Fe-PGM之间的差距(P<0.05)。结论磁性PGM颗粒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学特性,并且其载药功能可赋予其更好的粘附与成骨性能。
    • 周婷荣; 宋蔓婷; 罗思宇; 邓睿; 杨志国; 渠陆陆; 杨国海
    • 摘要: 本研究以奶粉为稳定剂和还原剂,绿色合成了新型的奶粉功能化石墨烯纳米片(mp-GNS),并且mp-GNS在水中和生理缓冲溶液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细胞毒性实验表明mp-GN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药物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其对模型抗癌药物罗丹明6G(R6G)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同时mp-GNS/R6G对R6G的释放具有pH响应性和缓释作用。因此,所制备得到的mp-GNS,可以作为理想的药物载体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
    • 张曦丹; 孙吉宇; 付馨靓; 甘雪琦
    • 摘要: 介孔硅酸钙纳米材料(MCSN)是近年来基于传统硅酸钙生物活性材料研发出的新型生物活性材料,具有良好的介孔结构和纳米级粒子直径,具备优秀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抗菌性、载药缓释性等生物学性能,还可以通过功能化金属元素修饰对其进行改性,在口腔医学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MCSN对常见的口腔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可以渗入到牙本质小管中,促进牙体硬组织再矿化,在牙体牙髓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MCSN相关的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和改性潜能,在颅颌面修复领域具有广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对MCSN的生物学性能以及在牙体牙髓及颅颌面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及依据。
    • 罗艳荣; 卢春兰; 杨东旭; 张晓琳
    • 摘要: 近年来,水凝胶作为一种常见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因为其独特的三维结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无毒性,使得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在组织再生领域和在药物缓释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水凝胶是由亲水性聚合物经水膨胀后形成的一种交联网络材料,其含水量、弹性、柔软性、力学强度及孔隙率均较高,适宜负载药物和细胞。而多糖通常也是无毒的、生物相容的,并显示出许多独特的理化性质,非常适用于水凝胶药物递送系统。主要以5种常见天然高分子材料为基础,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多糖类载药水凝胶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较为完备的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未来获得性能完备、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的仿生水凝胶材料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 尤静; 张文涛; 苗延青; 张雪娇; 梁玲玲
    • 摘要: 以自制的羧甲基壳聚糖-油酸聚合物(CMCS-OA)为载体,采用透析法对盐酸阿霉素(DOX)进行包载,载药聚合物(DOX-CMCS-OA)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达到30.28% 和65.83%.体外释药实验表明,DOX-CMCS-OA在pH值为5.0和7.4下1660 min时累积释药率分别为262.29% 和232.64%,偏酸性环境下释药效果更好,具有一定的pH值敏感性.细胞毒性实验表明,DOX-CMCS-OA对SGC-7901胃癌细胞和SK-MES-1肺癌细胞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比DOX的毒性更低.细胞摄取实验表明,DOX-CMCS-OA具有较好的药物控释性能.CMCS-OA对DOX的包载能力较好,具有一定的缓释、长效的抗肿瘤作用.
    • 陈崧; 何远丽; 谢雯佳; 钟林娜; 王剑
    • 摘要: 背景:局部给药在骨组织工程应用中具备多种优势,以磷酸钙纳米颗粒作为载体的药物递送系统因其独特的优势已被广泛研究.目的:综述磷酸钙纳米颗粒药物递送系统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中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中、英文检索关键词为"磷酸钙颗粒,骨,药物递送,载药;calcium phosphate particle,calcium phosphate granule,bone,drug delivery",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6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与结论: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无定形磷酸钙及双相磷酸钙为最常用于药物递送的磷酸钙纳米颗粒,它们具有以下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控的粒径;高比表面积;温和的制备条件;pH值响应性.多数药物通过电荷与氢键作用吸附于磷酸钙纳米颗粒上,部分药物可与钙离子形成作用力较强的离子键或螯合物.磷酸钙纳米颗粒负载抗生素、双膦酸盐、生长因子、抗炎因子及核酸分子后展现出了有效保护、缓释药物及介导其入胞的作用,在体内外研究中均取得良好的促成骨效果.
    • 陈崧; 何远丽; 谢雯佳; 钟林娜; 王剑
    • 摘要: 背景:局部给药在骨组织工程应用中具备多种优势,以磷酸钙纳米颗粒作为载体的药物递送系统因其独特的优势已被广泛研究。目的:综述磷酸钙纳米颗粒药物递送系统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中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中、英文检索关键词为“磷酸钙颗粒,骨,药物递送,载药;calcium phosphate particle,calcium phosphate granule,bone,drug delivery”,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6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无定形磷酸钙及双相磷酸钙为最常用于药物递送的磷酸钙纳米颗粒,它们具有以下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控的粒径;高比表面积;温和的制备条件;pH值响应性。多数药物通过电荷与氢键作用吸附于磷酸钙纳米颗粒上,部分药物可与钙离子形成作用力较强的离子键或螯合物。磷酸钙纳米颗粒负载抗生素、双膦酸盐、生长因子、抗炎因子及核酸分子后展现出了有效保护、缓释药物及介导其入胞的作用,在体内外研究中均取得良好的促成骨效果。
    • 任春蓉; 张战峰; 陈春燕; 魏小芳; 周洋
    • 摘要: 目的 探讨叶酸受体靶向的载10-羟基喜树碱(10-HCPT)相变纳米粒(FR-HCPT-PNPCA)造影剂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人肝癌7721细胞的方法制备荷瘤裸鼠模型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HIFU治疗前1 d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药物或生理盐水200μl,其中A组注射生理盐水+HIFU辐照,B组注射HCPT+HIFU辐照,C组注射靶向非载药相变纳米粒(FR-PNPCA)+HIFU辐照,D组注射FR-HCPT-PNPCA+HIFU辐照.辐照后即刻应用超声观察各组裸鼠肿瘤内灰度变化.2 h后每组处死10只裸鼠,取肿瘤组织行TTC染色观察大体病理并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坏死情况,然后行组织匀浆检查瘤内HCPT浓度.48 h后每组再处死10只裸鼠,取肿瘤组织切片行PCNA和TUNEL染色观察各组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2周后处死各组剩余裸鼠,测量肿瘤大小,并取主要脏器观察肿瘤转移情况.结果 辐照后即刻超声显示A、B组辐照区域几乎无灰度变化,C、D组辐照前后灰度变化面积和变化值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辐照后2 h,B、D组瘤内均可检测到HCPT,且D组瘤内HCPT浓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均未见明显凝固性坏死,C、D组肿瘤内均可见明显凝固性坏死,坏死范围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辐照后48 h,D组细胞增殖率最低,细胞凋亡率最高,与A、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辐照后2周,D组肿瘤几乎消失,转移灶最少,与A、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R-HCPT-PNPCA联合HIFU不仅能实时监控肿瘤HIFU消融并增强消融效果,且释放的药物能辅助治疗肿瘤,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精准、高效的方法.
    • 刘建新; 柳阳; 彭万宏
    • 摘要: 目的 制备一种叶酸靶向相变型载羟基喜树碱(HCPT)的纳米粒(FA-HCPT-Fe3O4-PFP NDs),检测其基本性能和多模态显像特性.方法 采用旋转蒸发-超声法制备FA-HCPT-Fe3O4-PFP NDs.于制备后不同时间点使用电子显微镜测定纳米粒粒径以检测其稳定性;将纳米粒乳液加热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相变特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纳米粒内药物(HCPT)的载药量.检测观察纳米粒对富含叶酸受体的SKOV3肿瘤细胞的寻靶能力.对不同浓度纳米粒制备成的凝胶块进行光声成像及MRI;使用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辐照纳米粒乳液后行超声成像,分别验证其增强光声、MRI及超声成像的能力.结果 制备的FA-HCPT-Fe3O4-PFP NDs性质稳定,HCPT载药量为(8.33±0.57)%,包封率为(60.51±2.33)%,加热后可发生液气相变.体外寻靶实验证实该纳米粒对富含叶酸受体的SKOV3肿瘤细胞局部有良好的靶向性.体外多模态显像增强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可以明显增强超声、光声及MRI的显影能力.结论 本实验所制备的FA-HCPT-Fe3O4-PFP NDs具备多模态造影剂的功能,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分子探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