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软弱岩层

软弱岩层

软弱岩层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395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采矿技术、建井技术、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全国煤矿安全科学技术创新交流大会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大会等;软弱岩层的相关文献由267位作者贡献,包括缪成银、万晓航、何应军等。

软弱岩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2.44%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3395 占比:97.33%

总计:3488篇

软弱岩层—发文趋势图

软弱岩层

-研究学者

  • 缪成银
  • 万晓航
  • 何应军
  • 何松云
  • 侯丰
  • 孟柯丞
  • 张正兴
  • 张海铭
  • 李庶林
  • 杨子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会景; 林陆; 杜湃; 李航
    • 摘要: 为解决传统巷道布置条件下复合顶板软弱岩层沿空巷道存在顶板易变形、易失稳、易冒落,无法长久维持巷道围岩稳定性等一系列难题,本文基于错层位外错式巷道布置方式,利用相邻区段间巷道空间化结构关系,提出综放复合顶板错层位外错式相邻区段巷道联合支护技术,分析该支护技术的围岩控制作用机理。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错层位外错式巷道布置条件下相邻区段巷道联合支护方案进行研究,并与传统巷道布置下常规支护方案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采用错层位外错式巷道布置和相邻区段间巷道联合支护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围岩控制措施,可加强易离层垮落顶板的支护强度,使围岩应力在联合支护的作用下趋于均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支护体系的支撑作用,达到巷道稳定的目的。
    • 邱凡陈; 林之岳; 钟鸣
    • 摘要: 某铅锌矿急倾斜薄矿脉赋存于软弱的绢云母千枚岩岩层中,且矿岩产状基本一致,开采技术条件极为不利。应用浅孔留矿法回采时,围岩极易冒顶片帮、采场回收率低、存窿矿出矿困难以及地压活动频繁等问题凸显。为维持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实现向深部矿体开采的过渡,围绕采场岩层有效控制,采用阶段下行式、中段双翼后退式开采顺序,合理规划多层矿脉开采方式;根据采准工程增加率适当减小采场跨度,无轨铲运机替代有轨装岩机出矿,增大出矿进路间保护墩厚度,应用预裂爆破控制采场轮廓,对浅孔留矿法工艺进行了改进。现场工业试验表明:改进措施使得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显著改善,初步实现急倾斜薄矿脉“安全、高效、经济”开采。
    • 王振伟; 李斌; 王智涛; 董黎明; 韦永豪; 李营作
    • 摘要: 为探究某露天矿断层与弱层复合作用下边坡稳定性问题,结合工程实际,通过改变弱层位置、厚度、倾角等参数,应用FLAC^(3D)程序探究其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变化规律,阐明边坡破坏机理,并提出相应的灾害防控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弱层与断层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弱层性质是该类边坡灾变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二者相交时,因弱层连续性被破坏且坡角岩体强度增大等因素,边坡稳定性有所提升,此时正断层对滑坡有抑滑作用;当弱层厚度增加,强度降低时,边坡稳定性呈逐渐降低趋势,直至破坏;当弱层倾角变大,边坡稳定性逐渐降低,最大位移量随上部覆岩荷载减小而减小。
    • 邱敏; 胡睿杰; 王超; 宋喜硕
    • 摘要: 对于软弱岩层中的打入桩,目前尚无公认的方法评估桩侧阻力.针对巴拿马Amador邮轮码头航站楼嵌岩钢管桩基础,开展了9组桩基动力测试,采用波动方程分析方法获取桩侧阻力.研究了地层中桩侧阻力分布规律、岩层中桩侧阻力与单轴抗压强度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侧阻力分布曲线均呈抛物线形式,可以明显区分出软黏土、粉质砂土、强风化岩、中风化岩4个地层.将曲线跌落后的部分定义为嵌岩段,据此得到桩A-4嵌岩深度为6 m、其他桩嵌岩深度为4 m,均满足设计最小嵌岩深度3 m的要求.2)岩层桩侧阻力-抗压强度(UCS)曲线均呈指数分布,而非线性分布.3)软弱岩层中,侧阻力起主导作用.同一UCS值,泥质粉砂岩中桩侧阻力明显大于玄武岩.4)随着UCS增大,岩体的自稳能力逐渐增强,摩擦系数逐渐转变为影响侧阻力的主导因素.UCS增大到一定数值后,桩侧阻力趋于稳定.5)获得了岩层桩侧阻力-抗压强度关系式,为估算场地岩层中桩侧阻力提供了依据.
    • 李磊; 文志杰
    • 摘要: 在西部软岩矿区,巷道底臌是一种常见的巷道破坏形式,由底臌所引起的围岩变形已成为阻碍矿井高效生产的主要难题,也是目前西部矿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广泛使用的底臌控制方案为浇筑混凝土材料配合反底拱与锚杆支护技术联合控制巷道底臌.然而,分析现场破坏结果,浇筑反底拱的普通C20混凝土材料存在强度低、密实度差等明显缺陷,并不能有效控制底臌,巷道现场底角与两帮呈现大面积破坏.据此提出一种优化浇筑材料方案,提高其初凝时间和强度.优化混凝土浇筑材料治理方案是将生石灰按照不同配制比例掺入混凝土浆液中,制备试件;在不同龄期下测试不同生石灰掺入量的试件强度,进而选出最优配比方案;利用扫描电镜对浇筑材料的结构进行观察分析,确定优化后的浇筑材料满足反底拱结构中浇筑材料的性能要求.结果表明:在养护龄期内,材料最大单轴抗压强度为30.15 MPa,是普通C20混凝土材料强度的1.39倍,抗拉强度为1.75 MPa,是未掺入生石灰试件强度的1.41倍.利用扫描电镜观测分析,在生石灰掺量为10%时,试件结构致密,浆体中的Ca(OH)2,AFt和孔隙数量明显减少,浇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效提高.工程实践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浇筑材料进行反底拱设计,在50 d监测期内,最大底臌量仅为101 mm,巷道底臌量减少为原支护方案的34%,底臌控制效果明显.
    • 李海潮; 杨俊
    • 摘要: 通过对遵义市桐梓县席家坟片区工程中含软弱岩层的顺层边坡开挖后的调查监测,得出边坡在各个方向的位移及沉降,监测结果显示边坡变形甚微,这是由于边坡滑动方向存在阻抗段,受阻抗段的影响该边坡变形微弱,为该工程的加固提供了时间.并通过直剪试验对软弱夹层土样进行参数取值,利用极限平衡法对边坡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边坡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水体致使软弱夹层面饱和后,边坡会发生平面滑动破坏.但受到阻抗段、边坡侧限未解除、边坡竖向节理延伸性差等因素的影响,边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
    • 张茂刚; 畑中重光; 吴东岳
    • 摘要: 巴拿马邮轮码头项目主码头采用打入钢管桩基础.对于软弱岩层中的打入桩,目前尚无公认的设计方法.该文开展7组桩基动力测试,采用波动方程分析方法获取桩侧阻力与端阻力,研究地层中桩侧阻力分布规律,岩层中桩端阻力系数与岩石质量特性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侧阻力分布曲线均呈抛物线形式,据此可以明显区分出软粘土、粉质砂土和粉砂岩3个地层,提出确定钢管桩嵌岩深度的判定方法,判定7个试验桩均满足设计最小嵌岩深度5 m的要求;对于软岩中打入钢管桩,单轴抗压强度无法反映桩端岩体的受力状态,需要采用嵌岩深径比与岩体破碎程度进行修正;考虑深径比的影响,计算得到端阻力系数Nk在4.3~6.5之间,均大于国内规范桩端阻力系数;提出采用岩芯回收率Re及岩石质量指标RQD反映岩体破碎程度对桩端阻力影响的研究方法,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
    • 邓伟男
    • 摘要: 新疆沙吉海煤矿上覆岩层以砂岩类为主,属软弱岩层.为了研究其地表移动变形规律,获取岩移参数,在该地区某矿首采工作面布置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表明,在该工作面的开采、地质条件下,工作面倾向方向未能达到充分采动,最大下沉1945 mm,最大水平移动784 mm.地表变形集中在采区上方,移动角明显比边界角小.
    • 范三阳; 张荣
    • 摘要: 通过对苇子沟煤矿巷道地质条件、重点区域排查和支护现状特征现场分析,有针对性地对矿井已施工巷道和正在施工的掘进工作面的支护质量、检测工具、临时支护和防片帮进行全面剖析,为下一步矿井抓好顶板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 玉华柱
    • 摘要: 郁江老口航运枢纽电站厂房地基为第三系地层砂泥岩,岩石形成地质年龄相对较新,大部分成岩作用差、呈半成岩状,局部泥岩质软、结构松散、力学强度低且具有泡水膨胀、失水易开裂崩解等特性,工程场地岩石软硬岩相间,发育较大规模断层破碎带,以及溶蚀洞穴。针对电站厂房基础存在的这些地质缺陷隐患,设计、施工上采取了建基面开挖覆盖保护和软弱岩层深挖换填、溶洞混凝土回填、断层破碎带槽挖及混凝土塞等处理措施,解决了电站厂房基础开挖施工中存在的一系列较复杂工程地质问题,使厂房地基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