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转换波

转换波

转换波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569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5篇、会议论文88篇、专利文献173686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地球物理学报、物探化探计算技术、中国煤炭地质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中国石化多波地震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二次学术交流会等;转换波的相关文献由93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赟、李向阳、魏修成等。

转换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5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88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73686 占比:99.75%

总计:174119篇

转换波—发文趋势图

转换波

-研究学者

  • 王赟
  • 李向阳
  • 魏修成
  • 刘洋
  • 孙鹏远
  • 钱忠平
  • 何光明
  • 张华
  • 芦俊
  • 罗红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兴岩; 张立霞; 方中于; 张敏; 丑纪辉
    • 摘要: 随着OBS(Ocean Bottom Seismic,OBS)采集成本的降低,海洋地震勘探中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目前国内缺乏相应的成熟的海底电缆转换波数据处理技术,大部分工区批量生产时仅仅使用了纵波P、Z两个分量,其转换波X、Y分量没有使用,这使得海底电缆转换波中包含的岩性、裂缝、油气识别等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其性价比大大降低。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南海某工区海底电缆转换波数据,并根据海底电缆转换波数据自身的特点,对海底电缆转换波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R、T分量旋转、转换波静校正、转换波高维插值、转换波速度分析与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等进行了研究,并在实际海底电缆转换波处理中得到了较为理想的转换波地震剖面,为后续转换波的进一步应用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 刘强; 李振春; 张凯; 张敏; 肖建恩; 徐学成
    • 摘要: 采用多分量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高质量的转换波成像结果,进而为流体识别和裂缝预测等提供有效支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求解各向异性介质qPSV转换波运动学和动力学射线追踪方程,获得转换波中心射线走时、路径及动力学信息;同时,通过修改动态聚焦型传播算子,构建出各向异性介质动态聚焦束,提出了一种各向异性介质转换波动态聚焦束偏移成像方法.模型试算的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方法,通过综合运用纵横波信息,能够对低速异常区等复杂各向异性介质地质构造有效成像;同常规的各向异性介质转换波高斯束成像方法相比,本文研究方法在保证浅层成像精度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深层能量聚焦性,有效增强深层振幅能量.
    • 刘学义; 程玖兵; 王腾飞
    • 摘要: 海底多分量地震数据在完成上-下行P/S波分离之后,基本消除了检波器端的多次波信号,但仍受到一些源端多次波的干扰.在浅水(水深在500 m以内)、软海底环境下,经海底与海面各反射一次的水层鸣震因能量较强,对反射波偏移成像与速度分析造成极大的困扰.就横波速度分析而言,含源端水层鸣震的PPS波对一次转换PS波形成主导性干扰.本文从走时反演的视角,基于声波方程建立描述PS波和PPS波的Born模拟算子,提出同时拟合这两种S波震相的反射走时反演方法及相应的梯度预条件技术.合成数据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克服源端强水层鸣震的影响,改善转换波走时拟合条件,提高横波速度反演精度.
    • 王荐; 吴波; 徐天吉
    • 摘要: 在多分量地震技术中,准确地求取出纵、横波速比(γ)是多分量资料处理、反演、解释各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由于地下同一层位具有相同的波阻抗比,因此该层位的反射纵波和反射转换波相互关联,纵横波速比与时间比存在相互转化关系.基于Sinc插值算法与相关系数谱分析的纵横波速比扫描方法是通过设置一系列y,利用Sinc插值算法将纵波拉伸后与转换波进行互相关,当互相关系数达到最大时即可求出相应的γ.理论数据和实际资料的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 程浩; 王德利; 王恩德; 周进举; 侯振隆; 付建飞
    • 摘要: 与声波被动源数据相比,弹性波被动源数据含有更加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弹性波被动源数据合成的虚拟炮记录中,同样存在表面相关多次波,影响数据的后续处理以及对地下地质构造的准确判断.对弹性波被动源数据合成的虚拟炮记录进行多次波的预测与匹配相减,将比声波数据更加困难.本文提出弹性波被动源数据一次波估计方法,针对各向同性介质条件下的弹性波被动源数据进行研究,依据声波被动源数据一次波估计方法的研究思路,推导弹性波被动源数据一次波估计方法的理论过程,充分考虑弹性波被动源数据所包含的波场成分,包括纵波、横波以及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转换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能量的损失,略去多次传播的高阶项,进而给出相应的目标函数.利用数据的稀疏性,结合L1范数约束的最优化问题求解方法,避免对弹性波虚拟炮记录进行多次波的预测与匹配相减,解决多次波影响问题.本文通过合成的弹性波被动源数据,进行一次波估计的测试,并与主动源和合成的虚拟炮记录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 赵帝; 杜文凤; 勾精为; 何登科
    • 摘要: 以炸药为震源、联合接收纵波和转换波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三分量地震勘探观测方式.由于纵波和转换波在波的传播路径、最佳接收窗口以及反射点位置与界面深度关系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设计一种同时兼顾接收纵波和转换波的观测系统有一定难度.针对转换波传播路径不对称的特点,参考纵波观测系统综合平面图示方法,提出了转换波观测系统综合平面图示方法.利用转换波综合平面图示法,可以将转换波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和转换波勘探所观测到的地段直观地表达出来.为了实现纵波和转换波在不同的最佳接收窗口、不同的面元大小条件下,覆盖次数均能达到均匀,提出了一种兼顾接收纵波和转换波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即在设计时,首先要保证转换波满足在最佳接收窗口的前提下,共转换点面元内覆盖次数均匀,然后对纵波偏移距进行适当编辑,使纵波在满足最佳接收窗口的条件下,共反射点面元内实现均匀覆盖次数.利用这种纵波和转换波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不仅可以解决纵波和转换波覆盖次数的均匀性问题,而且可以使纵波和转换波数据均处于最佳的接收窗口之内,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 张虹; 李曙光; 徐天吉; 郑公营
    • 摘要: 四川盆地西部深层致密气藏普遍具有低孔、低渗透、非均质性的特征,气水关系复杂,油气高产对储层裂缝发育的依赖性强,常规地震技术手段难以解决其储层预测、裂缝检测及含气性识别难题。为此,对川西地区实施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针对川西地区深层致密气藏预测难题,利用P波叠前同时反演及纵横波叠后联合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利用纵波各向异性及转换波横波分裂技术进行裂缝预测,利用多波频率衰减属性及流体密度反演技术进行含气性预测。通过对多波信息的挖掘利用,提高了储层预测反演的精度,增强了小—微尺度裂缝检测的能力,拓展了含气性检测的手段,实现川西深层致密气藏较全面的多波预测及应用,为川西深层致密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也为其他地区的多波地震研究提供了经验。
    • 吴潇; 刘洋; 王勇; 徐世刚; 贾万丽
    • 摘要: 常规转换波快速成像方法直接利用反传的纵波和转换横波进行联合成像,由于所有传播方向的波场均参与转换波成像,导致成像剖面存在大量背景干扰噪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常规方法进行改进。一方面,本文采用改进的空间域波场分离方法对原始弹性波场解耦,得到保幅的纵、横波场。另一方面,构建了基于方向行波分离的转换波成像条件,在成像过程中只利用同向传播波场进行互相关成像,有效消除了不同方向传播波场的成像假象;为了提高方向行波分离的效率,在波场反传时采用复数波场延拓技术对解耦的纵、横波场进行方向行波分离。模型试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转换波成像精度高于常规方法。而且,由于其与震源无关的特性,该方法还具有在微地震及被动震源勘探中的应用潜力。
    • 摘要: 关键技术:转换波、纯横波静校正技术、转换波多参数速度分析、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转换波属性分析、纵横波叠前联合反演技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