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转子系统

转子系统

转子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533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力学、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5篇、会议论文248篇、专利文献3780139篇;相关期刊251种,包括振动工程学报、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相关会议128种,包括第12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 、第11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学术交流会等;转子系统的相关文献由3042位作者贡献,包括闻邦椿、靳普、刘慕华等。

转子系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5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4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780139 占比:99.97%

总计:3781132篇

转子系统—发文趋势图

转子系统

-研究学者

  • 闻邦椿
  • 靳普
  • 刘慕华
  • 姚红良
  • 韩清凯
  • 马辉
  • 杨兆建
  • 罗忠
  • 刘占生
  • 杨金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魏子航; 宋春生; 李俊; 李民辉
    • 摘要: 旋转机械在运转过程中会在同频或倍频的扰动下产生转子振动,而电磁轴承具有刚度、阻尼可调的优势,能为抑制转子振动提供一种研究思路。以电磁轴承-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验证了PID控制参数与等效刚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控制参数对等效刚度的影响;将电磁轴承支承下刚性转子、柔性转子模型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等效刚度对转子系统模态的影响;研究了电磁轴承支承下的振动传递特性,基于电磁轴承-柔性转子模型计算了力传递率,利用有限元软件通过谐响应分析计算了加速度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调节电磁轴承刚度,改变固有频率以减小振动。
    • 秦鑫; 冀大伟; 王小静; 邱正茂; 朱琰
    • 摘要: 为了主动控制径向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振动性能,提出了调节径向滑动轴承可倾轴瓦的径向位移及周向角度的方法来实现主动控制,开展主动控制可倾瓦轴承-转子系统动态性能理论仿真研究,以掌握该主动控制方法对轴承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不同径向位移和周向角度的可倾瓦轴承静动特性以及转子系统轴心轨迹理论计算方法,在控制不同可倾瓦径向位移及周向角度的情况下分析轴承的静动态性能,并对其轴心轨迹进行分析。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对轴瓦径向位移和周向角度的控制量可以有效减小转子轴颈振幅,提高轴承-转子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为可倾瓦轴承-转子系统实现主动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 侯国安; 田舟祺
    • 摘要: 压缩机是工业领域的一类重要生产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稳定因素,如转子系统振动、轴承结合不良、元件滑落等。以压缩机中的转子振动故障为研究对象,用数据挖掘中的可辨识矩阵方法进行属性约简,用C4.5方法进行分类,得到故障诊断规则,通过诊断规则可以预测压缩机故障的发生。
    • 姚星宇; 程涵
    • 摘要: 为了研究螺栓连接结构对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将改进薄层单元法应用到正常工作的转子系统的螺栓连接结构中,该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对接面之间应力分布不均的特点,并且薄层单元材料参数无需试验数据修正。首先,简述了改进薄层单元法的基本原理;其次,将该方法应用到简化的转子系统中,研究了螺栓预紧力对转子系统固有特性、临界转速和不平衡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转子系统螺栓连接结构应用改进薄层单元法时,转子系统是周期对称结构,系统的临界转速特性需要在旋转坐标系下进行求解;随着螺栓预紧力的增加,转子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各阶临界转速和不平衡响应均增大,但增大的量几乎可以忽略,这与螺栓预紧力对静子系统的影响规律完全不同。因此,当转子系统正常工作时,可以将转子系统中的螺栓连接结构等效为刚性连接。
    • 安慧宁; 金花; 吕小红; 王昕
    • 摘要: 以滚动轴承支撑下的不平衡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变步长Runge-Kutta法进行数值积分获取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根据增速和减速不同工况下的分岔图、相图和Poincaré映射图分析系统共存吸引子的分岔,揭示其吸引域随系统参数变化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变化,系统在发生Hopf分岔、跳跃分岔和倍化分岔时,会出现吸引子共存的现象。跳跃分岔会导致其吸引域的拓扑结构发生突变,而Hopf分岔和倍周期分岔对其吸引域的影响较小。该研究结果可为系统在不同转速下运行时提供指导,为滚动轴承-转子系统的平稳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 罗忠; 刘家希; 刘凯宁; 孙凯
    • 摘要: 针对用于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中的弹性环式支承结构刚度特性问题,开展其动刚度分析和实验测试以及其对转子系统固有特性影响分析研究.首先,建立弹性环式支承结构有限元模型,对其动刚度进行计算,并进行动刚度测试与验证,经实验所得测试结果与仿真计算的结果趋势一致,证明了对弹性环式支承结构的动刚度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建立了带弹性环式支承结构的转子系统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转子系统在静刚度和动刚度条件下对临界转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弹性环式支承结构动刚度对临界转速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一阶临界转速降低了26%,且产生了新的共振频率,因此分析转子系统固有特性时应充分考虑支承结构的动刚度影响.
    • 郭长虹; 罗进; 权凌霄; 张青松
    • 摘要: 为研究不同轴径比转子系统对航空泵功重比的影响,建立了十一柱塞航空液压泵缸体、传动轴、支撑轴承这3部分组成的转子系统。首先,建立了泵排量、流量和功率的计算模型,基于排量不变原则,设计了16组不同轴径比的航空柱塞泵转子系统,并对缸体强度进行理论校核;然后建立了转子系统的功重比计算模型;最后,通过对缸体强度有限元仿真计算和功重比理论计算,得到了重构建的不同轴径比缸体能够满足转子系统的强度要求和不同轴径比转子系统对功重比的影响规律。为后续航空液压泵的不平衡响应分析以及缸体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 夏孟阳; 邢芷恺; 陈浩; 应银生
    • 摘要: 提出基于能量矩、EMD-SOM的智能诊断方法,首先将轴承部位原始信号EMD分解得到IMF分量,提取IMF分量的能量矩特征;将提取得到的特征作为SOM网络的输入参数进行模型训练;采用CWRU轴承振动数据进行验证,其准确率可达98%,说明了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轴承故障,可为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 赵博; 何国安; 阚选恩; 姜广政; 常东锋
    • 摘要: 针对多台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在振动测试过程中的不平衡导致转子反向涡动的问题,建立非对称支撑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态叠加法推导出系统对不平衡激振力的响应,分析不平衡振动矢量对转子涡动方向的影响规律,并结合3台600 MW等级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现场动平衡前后振动测试实例,分析了工作转速下转子发生反向涡动的原因。结果表明:即使在避开临界转速区域的工况下,各向异性支撑轴系发生多面不平衡时,只要各处不平衡的轴向位置、大小和角度满足一定关系,部分轴颈截面就会表现为反向涡动。
    • 李俊; 李济顺; HALGurgenci; 李伦; GUANZhiqiang; 杨芳
    • 摘要: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Brayton循环作为下一代能量转换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综合优化设计Brayton循环轴系的支承和冷却系统参数,基于Riccati传递矩阵,综合考虑了转子的不平衡响应,临界转速和不平衡响应在工作转速点处的导数,建立了高速轴系多目标优化模型。针对轴系的sCO_(2)气体冷却装置的刚度非线性,利用混沌映射引入了混沌区间概念,提出了一种混沌区间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CIMPSO),用于解决多目标下二维非线性变量的优化问题。应用CIMPSO算法对微型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机转子的轴承间距,轴承座的刚度、阻尼和参振质量,和sCO_(2)气体冷却装置的刚度进行了多次综合优化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共振幅值得到有效抑制,且临界转速点远离工作转速,体现了优化算法的鲁棒性。最后基于任意一组优化解和经验解,建立轴系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优化解对于转子系统的设计、控制转子的振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