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跨栏运动

跨栏运动

跨栏运动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1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体育、基础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6682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田径、当代体育科技、中国学校体育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北京市第十二届中小学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等;跨栏运动的相关文献由105位作者贡献,包括宋盛庆、樊晓丽、王宁等。

跨栏运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6682 占比:99.92%

总计:96757篇

跨栏运动—发文趋势图

跨栏运动

-研究学者

  • 宋盛庆
  • 樊晓丽
  • 王宁
  • 罗一青
  • 赵祺兴
  • 余多庆
  • 余宏1
  • 刘■
  • 刘建平
  • 刘志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邹荣超
    • 摘要: 全民健身大背景下,跨栏运动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与参与跨栏运动,而跨栏运动主要分为跨栏跑与栏间跑,这也是以初学者的教学而制定的。但是在实践教学与训练过程中,部分教练员往往忽视了栏间跑教学而过度强调了跨栏跑,这样的教学往往使得教学效果差,学习者的专业技能掌握也较差。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传统的跨栏跑教学已经无法适应现代跨栏跑实践教学。
    • 顾青
    • 摘要: 自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法",其教学方法风靡全世界,基本流程模式是:刺激—反应—强化。该模式与运动技能形成模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根据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运动技能形成模式是:泛化—分化—自动化—动力定型。因此程序教学法可以应用于运动技能学习之中。跨栏运动是田径运动中技术较为复杂的运动项目,对个体要求较高,不仅应具备速度、柔韧、灵敏、协调、爆发力等方面素质,还需要学习者节奏感强,具备拼搏精神。
    • 张子健; 明宇
    • 摘要: 本文以图书情报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理论为基础,通过"中国知网(CNKI)"以"跨栏运动"为主题进行检索的217篇期刊为研究内容,运用RSOT关键词频分析软件、UCINET 6.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205条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了词频分析和共词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跨栏运动的研究大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跨栏运动的运动生理学方面研究;跨栏运动的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跨栏运动的运动训练学方面的研究;跨栏运动时运动员的心理学的研究;跨栏运动体育教学的研究.但其研究中存在以下问题:学校对跨栏教学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方面的探讨较为薄弱,从而导致我国对跨栏项目的研究匮乏、跨栏训练、教学研究不完善和后备人才培养存在不足.
    • 赵志伟
    • 摘要: 跨栏运动是世界体育田径类中的主要竞赛项目之一,跨栏运动在锻炼身体素质方面有着很高的价值.跨栏运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运动,对运动员身体的协调性要求很高.在跨栏赛跑的过程中,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平衡能力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运动员的每一个关节、每一个动作都必须连贯配合.在对跨栏运动员的训练中,协调性训练是始终贯穿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的.
    • 余宏1; 李征2
    • 摘要: 跨栏运动是障碍跑中的一个田径项目,课程和教学都相对困难,技术复杂,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它有限定的高度和距离,应科学引导学生无法跨越障碍的恐惧、紧张心理,如果在不了解他们心理素质、没有正确指导的情况下,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倦、冷漠的态度。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消除学生紧张、恐惧心理,需要教师采用正确的指导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实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理解,跨栏运动技术的学习才会变得轻松有趣。
    • 宋倩; 彭莉; 秦渝珂; 裴希俊
    • 摘要: BACKGROUND:In recent years, the technical parameters about hurdle athletes are mainly obtained through video analysis and DLT algorithm. However, the gait and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 characteristics during normal walking are little reported.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the gait and lower limb sEMG signals relative to gait period in hurdle athletes. METHODS:Eight male professional hurdlers were selected to perform gait and lower limb sEMG tests on the trail, and the differences in gait and sEMG signals were analyzed b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gait parameters of hurdler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cept step length). In the total gait cycle, along with the gait changing, the right and left side muscles of the same name moved alternately. The median frequency and average power frequency of the tapping leg in the lower limb muscles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swinging leg (except biceps femoris, tibialis anterior and lateral gastrocnemius), but the mean EMG and EMG integral values of the tapping leg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the swinging leg. At the stand phase, the median frequency and average power frequency of the tapping leg in the lower limb muscles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swinging leg (except tibialis anterior), but the mean EMG and EMG integral values of the tapping leg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the swinging leg (except soleus). At the swing phase, the median frequency and average power frequency of the tapping leg in the lower limb muscles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swinging leg (except tibialis anterior and lateral gastrocnemius), but the mean EMG and EMG integral values of the tapping leg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the swinging leg (except soleus). To conclude, there are different degrees of differences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and time domain of the lower limb muscles between tapping and swinging legs. Additionally, the muscle strength of the tapping leg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swinging leg.%背景:近年来对跨栏运动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录像解析结合DLT算法获取技术参数,对跨栏运动员正常步行下步态和表面肌电特征的研究甚少.目的:实验旨在完整步态周期下,探讨跨栏运动员步态及下肢表面肌电特征的变化.方法:男性专业跨栏运动员8名在步道上分别进行步态和下肢表面肌电测试,运用数理统计法分析步态、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跨栏运动员步态参数无显著性差异(除步长外);②完整步态周期中,随着步态的周期性变化,下肢同名肌肉表面肌电呈左右交替的肌电活动;③下肢肌群中攻栏腿的中位频率和平均功率频率值大于摆动腿(除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及腓肠肌外侧),但攻栏腿的平均肌电值和肌电积分值小于摆动腿;④站立相阶段,下肢各肌群攻栏腿的中位频率和平均功率频率值大于摆动腿(除胫骨前肌),但攻栏腿的平均肌电值和肌电积分值小于摆动腿(除比目鱼肌);⑤摆动相阶段,下肢各肌群攻栏腿的中位频率和平均功率频率值大于摆动腿(除胫骨前肌及腓肠肌外侧),但攻栏腿的平均肌电值和肌电积分值小于摆动腿(除比目鱼肌);⑥结果显示:完整步态周期中,跨栏运动员步态参数差异不显著,下肢同名侧肌肉表面肌电信号随步态的周期性运动呈左右交替的肌电活动,各肌群攻栏腿和摆动腿表面肌电频域和时域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且攻栏腿肌肉力量小于摆动腿.
    • 宋倩12; 彭莉1; 秦渝珂1; 裴希俊1
    • 摘要: 背景:近年来对跨栏运动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录像解析结合DLT算法获取技术参数,对跨栏运动员正常步行下步态和表面肌电特征的研究甚少。目的:实验旨在完整步态周期下,探讨跨栏运动员步态及下肢表面肌电特征的变化。方法:男性专业跨栏运动员8名在步道上分别进行步态和下肢表面肌电测试,运用数理统计法分析步态、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跨栏运动员步态参数无显著性差异(除步长外);(2)完整步态周期中,随着步态的周期性变化,下肢同名肌肉表面肌电呈左右交替的肌电活动;(3)下肢肌群中攻栏腿的中位频率和平均功率频率值大于摆动腿(除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及腓肠肌外侧),但攻栏腿的平均肌电值和肌电积分值小于摆动腿;(4)站立相阶段,下肢各肌群攻栏腿的中位频率和平均功率频率值大于摆动腿(除胫骨前肌),但攻栏腿的平均肌电值和肌电积分值小于摆动腿(除比目鱼肌);(5)摆动相阶段,下肢各肌群攻栏腿的中位频率和平均功率频率值大于摆动腿(除胫骨前肌及腓肠肌外侧),但攻栏腿的平均肌电值和肌电积分值小于摆动腿(除比目鱼肌);(6)结果显示:完整步态周期中,跨栏运动员步态参数差异不显著,下肢同名侧肌肉表面肌电信号随步态的周期性运动呈左右交替的肌电活动,各肌群攻栏腿和摆动腿表面肌电频域和时域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且攻栏腿肌肉力量小于摆动腿。
    • 张国斌
    •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在充分厘清栏间跑与跨栏跑关系的基础上,有机结合栏间跑与跨栏跑的作用、技术要求和训练方法,建议教练应协调、统一两者的训练与教学比例,有针对性地对学员开展培训,在打牢基础的同时追求速度与成绩,以提高我国跨栏运动的总体水平.
    • 王宁
    • 摘要: 从20世纪初,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体育运动的研究,人们不断探索和改进跨栏跑技术.跨栏跑技术的形成经历了前臂前伸和摆动腿伸展前摆技术、起跨腿屈膝经腋下提拉过栏技术、加大上体前倾角度等技术,发展到30年代跨栏跑技术基本形成.40年代后期,美国运动员迪拉德把速度与跨栏跑技术完美结合,使人们对速度在跨栏跑中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认识,50年代人们没有对跑栏给予充分重视,直到60年代末,塑胶跑道的出现以及对运动员选材的重视,才使运动员栏间跑技术更加侧重栏间节奏的提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