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货币政策框架

货币政策框架

货币政策框架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专利文献61529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品牌、合作经济与科技、经济论坛等; 货币政策框架的相关文献由152位作者贡献,包括益言、程建伟、任辉等。

货币政策框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61529 占比:99.79%

总计:61660篇

货币政策框架—发文趋势图

货币政策框架

-研究学者

  • 益言
  • 程建伟
  • 任辉
  • 何起东
  • 刘东华
  • 周秀
  • 孙露
  • 彭芸
  • 朱萃
  • 王宇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永善; 高洁
    • 摘要: 近年来,在比特币和Libra的冲击下,多国中央银行开始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必然对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框架产生重要影响,也直接关系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对经济的贡献。本文通过对数字货币概念的界定与相关理论分析,结合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内涵,从货币政策的工具体系、目标体系及传导机制三个层面,探讨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影响。本文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尽管会对货币政策框架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总体有助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提升,并提出了要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积极发挥利率机制的作用、切实注重价格型调控、持续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努力加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联动效应等建议。
    • 邢自强
    • 摘要: 美国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逐步改变,可以容忍更大程度的、更长时间的通货膨胀。从投资银行的视角,观察全球和中国2021年复苏的势头,利率、汇率、资本市场的一些变化,我们发现有三对矛盾和变化:第一个矛盾和变化,中国和世界长期来讲,利率中枢似乎在逐步下行,但短期内则面临着疫情之后的刺激政策退出和美国通货膨胀的周期性上扬带来的利率回升。
    • 益言
    • 摘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陷入了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状态,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引入非常规货币政策。新冠疫情冲击下,货币政策框架面临进一步转型压力。目前,全球货币政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包括常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逐渐失效、非常规货币政策常态化、货币政策的目标框架正在调整、央行自主性面临挑战、技术进步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加大等。
    • 苏乃芳; 张文韬
    • 摘要: 20世纪50年代至今,美联储货币政策经历多次调整.从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操作,到货币主义时代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从保罗·沃克尔时代以抑制通货膨胀为最终目标,到格林斯潘时代泰勒规则;从金融危机后伯南克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到耶伦对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讨论.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决策方式和规则不断演变.本文对美联储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具体实践及政策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我国健全与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相匹配的货币政策框架提出相关建议.
    • 段永琴; 何伦志
    • 摘要: 文章立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结构变迁的现实背景,分析了政策利率以互联网理财市场为介质,从银行资产定价渠道向贷款利率传导的机制、路径和关键影响因素,并利用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宏观数据及省际面板数据就该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数字金融持续发展和利率管制逐步放松的叠加效应下,3个月Shibor能有效地通过互联网理财市场向信贷市场传导,数字金融在其中发挥了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受"银"与"非银"金融市场分割和自身波幅较大等因素的影响,隔夜Shibor向中长期市场利率的传导仍存在阻滞,无法通过互联网理财市场向贷款利率有效传导。据此,可考虑从疏通短期利率传导路径、完善非银金融市场等方面优化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推动货币政策框架成功转型。
    • 朱萃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国央行逐渐由数量型货币政策模式转向采用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并形成了利率走廊这一全新的价格型调控机制。2013年以来,我国央行也创设了一系列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加快推进了我国利率走廊机制的构建。本文梳理了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困境和利率走廊机制构建所带来的益处,研究了我国利率走廊机制构建的现状、效果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贺可
    • 摘要: 由于近些年我国国际收支由"双顺差"变为"一顺一逆",外汇占款增速减低,尤其是2013年4月的"钱荒"事件,使得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迫在眉睫,我国陆续推出了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来增加基础货币的供给同时平稳市场利率的波动.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诞生不仅肩负着稳定市场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责任,而且还起到完善利率传导机制、健全货币政策工具箱的重大作用.本文通过统计指标的方法对我国的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实践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确实可以起到增加市场流动性、平稳市场利率的作用.
    • 朱萃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国央行逐渐由数量型货币政策模式转向采用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并形成了利率走廊这一全新的价格型调控机制.2013年以来,我国央行也创设了一系列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加快推进了我国利率走廊机制的构建.本文梳理了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困境和利率走廊机制构建所带来的益处,研究了我国利率走廊机制构建的现状、效果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龙少波; 张梦雪; 厉克奥博
    • 摘要: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正处于转型当中,表现出明显的"量价"结合及从"量"到"价"过渡的特点.基于此,考虑到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多目标性及时变非线性特征,本文构建开放条件下包含产出、通胀、汇率、房价及股价的多目标时变"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实证分析了1999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1季度"混合型"货币政策对各目标缺口的时变反应特征及调控效果.结果 表明:"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较好地刻画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动态轨迹,并对稳定产出、通胀、汇率、房价和股价起到了一定作用;2010年以来,"数量型"工具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权重不断下降,央行越来越注重发挥"价格型"工具的作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表现出从"量"向"价"转型的特征;除盯住传统的产出和通胀以外,"混合型"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汇率、房价和股价波动作出了反应;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具有时变特征,在不同时期对各目标缺口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张乃文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历经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初期(1979-1992年)、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时期(1993-2012年)、全面深化改革时期(2013年至今)三个阶段,逐步实现了从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价格型调控为主的转变.中国货币政策坚持稳健的主基调,既有效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又成功抵御了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了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