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美联储

美联储

美联储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643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39篇、会议论文4篇、相关期刊672种,包括中国货币市场、股市动态分析、环球财经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未来五年全球金融格局:变革与趋势”暨《国际金融研究》第三届理事单位年会、云南省第三届社科学术年会——金融危机与促进经济增长、第二届国际金融青年论坛等;美联储的相关文献由2101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国忠、张环宇、张锐等。

美联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39 占比:99.8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11%

总计:3643篇

美联储—发文趋势图

美联储

-研究学者

  • 谢国忠
  • 张环宇
  • 张锐
  • 高攀
  • 张茉楠
  • 谭雅玲
  • 易宪容
  • 王宇
  • 王维玮
  • 吴菲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尚恒
    • 摘要: 恒生指数近期的走势可谓惊心动魄,在快速下探后,我们可以看到:创纪录的空头成交量和认沽期权买盘将成为暴力技术反弹的火药。随着美联储首次加息,香港金管局放缓的资产负债表调整有助于提高市场可见度。整体而言,港股市场深陷深度配置价值。如果美国经济不衰退,恒指将迅速修复;如非,则恒指在二次下探之前,仍可以有一个技术性的修复。
    • 摘要: 2021年,感觉非常漫长与疯狂。2022年,刚刚开始,哈国的枪声,预示着新的一年充满着不确定性与挑战。新冠病毒肆虐两年,这场疫情改变了这个世界,加剧了全球不均衡的矛盾和金融的脆弱性。今年,猖蹶的奥密克戎将加剧疫情还是终结大流行?美联储的紧缩政策将抑制泡沫还是刺穿泡沫?新兴国家是否再度爆发债务危机?我们该如何操作?
    • 益言
    • 摘要: 2020年3-4月,面对新冠疫情冲击,美联储针对国内金融市场、实体经济和美元国际市场,先后推出十大紧急流动性救助工具,起到了稳定市场信心、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的作用。目前,外国央行回购工具已转为常备工具,其余九项工具已经到期。整体来看,美联储疫情期间推出的流动性救助工具使用规模不大,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影响有限,但发挥了预期引导作用,通过少量操作“以小博大”,起到了积极效果。
    • 孟秋
    • 摘要: 虎年来临的前后,全世界进入到电影《盗梦空间》里所说的"迷失域"(Limbo)当中,因为太多的不确定性如乌云滚动。首当其冲的就是美联储的加息问题。在众多专家们一致批评美联储行动"落后于曲线"后,它突然猛踩油门,释放出市场所料不及的鹰派信号。这种用力过猛的做法导致了近期来美股震荡和下跌,包括英国和俄罗斯在内多国央行预防性加息,也让2022年的国际金融秩序开局充满了戏剧性。
    • 陈亮
    • 摘要: 为应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美联储综合运用利率、公开市场操作、资产购买、流动性支持等常规和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来稳定金融市场和支持实体经济。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呈现出资产负债规模大幅增长、直接支持经济的职能大幅扩充、与财政政策联系更为紧密等特点。美联储应对疫情的货币政策尽管取得了短期成效,但同时面临理论支撑不足、政策操作矛盾、通胀目标冲突和职能定位不清等问题。
    • 徐颖; 王艺瑄; 于莹
    • 摘要: 美联储为平滑全球经济波动幅度和速度的"双增强"趋势而频繁切换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非线性影响。同时,利差作为影响人民币和美元相对收益率和相对购买力的重要媒介,其变化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导致以往仅考虑美国利率而忽视中国利率的研究结论严重缺乏实际经济意义。基于此,在构建时变转换概率的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中,基于中美利差,可以探讨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非线性影响的现实表征和非对称性传导机制。研究发现,非线性影响的现实表征包括:在经济萧条时期,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起中美利差增大,对中国经济主要产生负向影响;在经济高涨时期,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引起中美利差减小,对中国经济也主要产生负向影响。这就意味着,在不同时期的相同货币政策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反向影响。非对称性传导机制的影响包括:在经济萧条时期,美联储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中美利差影响人民币和美元的相对购买力,进而基于经常账户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主要影响;在经济高涨时期,美联储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中美利差影响人民币和美元的相对收益率,进而基于资本与金融账户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主要影响。因此,中国央行应适当盯住美联储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以数量型宽松工具应对美联储宽松政策冲击;在经济高涨时期,以价格型紧缩工具应对美联储收紧政策冲击。
    • 马俊炯
    • 摘要: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本文认为,2022年全球经济演变的"复杂严峻和不确定"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病毒持续变异、给全球防疫带来挑战;二是供应链瓶颈的缓解尚需时日,全球产业链布局调整或将加速;三是全球货币政策正在转向,非常规政策能否有序退出还需持续关注。
    • 摘要: 2022.5.16—2022.5.30鲍威尔:毫不犹豫继续加息当地时间5月17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任何人都不应该怀疑美联储遏制数十年来最高通胀的决心,包括必要情况下将利率提高至中性水平之上。5月5日凌晨,美联储大幅加息50个基点,这是其自2000年5月以来的最大幅度加息。鲍威尔表示,持续加息是适当的,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广泛支持在接下来的两次会议上各加息50个基点。他强调,美联储将毫不犹豫地继续加息,直到通胀回落。
    • 连亚新
    • 摘要: 2021年末全球实际GDP恢复。在劳动力市场复苏,通胀升高,强劲的需求供应组合下会增强美联储尽早恢复到中性货币政策的预期,即回到没有资产购买和短期利率或多或少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保持一致的时期。
    • 李迅雷
    • 摘要: 美联储收紧货币不仅让美国经济降速,债市、股市和楼市经受考验,而且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更多伤害。本文分析这轮加息—缩表周期对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经济与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5月4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决定上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0.5个百分点,同时决定从6月份起缩表。这意味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全面收紧。收紧货币通常意味着经济增速放缓,因为利率上行,投资和消费意愿下降。但从历史数据看,美联储收紧货币不仅让美国经济降速,债市、股市和楼市经受考验,而且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更多伤害。本文分析这轮加息—缩表周期对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经济与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