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责任观

责任观

责任观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政治、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专利文献3863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伦理学研究、心理学探新、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等; 责任观的相关文献由156位作者贡献,包括任晶晶、刘成立、周国雄等。

责任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1 占比:3.76%

专利文献>

论文:3863 占比:96.24%

总计:4014篇

责任观—发文趋势图

责任观

-研究学者

  • 任晶晶
  • 刘成立
  • 周国雄
  • 孙亚伟
  • 徐晨光
  • 潘佳麟
  • 苏振兴
  • 谢盛纹
  • 赵宇
  • 钱灏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炎才
    • 摘要: 责任乃孙中山近代话语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词,几乎覆盖其活动的所有空间。其诠释责任的话语形式多样,所涉内涵包括责任概念释义、责任类型分类和责任精神分疏等方面。他认为责任乃国民内在道德素养,外现为投身于政治变革与维护共和,促进和平。价值取向、内在责任和外在责任是其责任观的具体构成,而由低而高的义务、责任与天职为三要义。孙中山以实现“三民主义”为核心责任并逐渐析出领域、群体、空域和时域等责任,责任精神则主要涵盖人本、历史、道德、职业与法律等方面。不仅如此,他还身体力行,自觉践行责任。孙中山责任观在形式、方法、内涵与实践等方面的特色无不彰显其重要的历史文化贡献。
    • 岳芳
    • 摘要: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观教育既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代青年成长的内在需求,它为当代大学生正确获得责任意识和责任观提供了保障和途径。因此,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观教育就变得刻不容缓。本文将就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观教育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管锥之见。
    • 徐溪
    • 摘要: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青年一代的责任教育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把青年一代的责任教育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同志在多次会议的讲话内容中针对青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的关于青年责任的表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责任观。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责任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责任观以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责任意识的继承和发展,是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点以及当代青年责任担当现状提出的关于青年责任的科学阐述。
    • 李凯
    • 摘要: 公共道德生活的现代性困境体现在公共人格的道德症候,对此可以引入责任概念进行治疗."责任感—责任观—责任精神"的三维结构,提供了一种理想型的理解性进路.责任感属于可变的"流动性"道德情感,但在其情感维度必定蕴含理性要素.责任观是一种"稳定性"的理性认知,但在其理性维度必须融合情感要素.责任精神是两者的统一,它是一种"开放性"的公共精神,在其精神维度整合情感与理性,其时代性表达就是"实践智慧".作为一种面向公共道德生活的理论模型,伦理责任的三维结构模式为人们在公共道德生活中实现"知行合一"、情感与理性的整合、个体与实体的统一,提供了价值范导.
    • 钟轶
    • 摘要: 习近平青年责任观溯源于马克思主义青年责任观,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脱胎于总书记丰富的人生阅历积淀,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要求.在整体上把握习近平青年责任观的内容维度,从自我责任、家国责任、世界责任三个层次去理解青年责任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教育引导、实践锻炼和榜样示范,帮助青年确立责任意识、提高青年责任能力,以期青年能够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 黎红雷
    • 摘要: 儒家的责任观,从“独善其身”到“兼善天下”,体现为当代新儒商对自己、对企业、对员工、对顾客、对社会大众、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担当。严于律己,是对自己的责任担当;德以治企,是对企业的责任担当;仁以爱人,是对员工的责任担当;信以立世,是对顾客的责任担当;博施于民,是对社会大众的责任担当;万物一体,是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担当。当代新儒商的责任担当,对儒家责任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任晶晶
    • 摘要: 儒家文化中的责任观具有多维性、能动性和实践性等特征,为大学生责任教育提供坚实的文化根基。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应充分挖掘儒家文化中的责任思想,古为今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自觉承担起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 任晶晶
    • 摘要: 儒家文化中的责任观具有多维性、能动性和实践性等特征,为大学生责任教育提供坚实的文化根基.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应充分挖掘儒家文化中的责任思想,古为今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自觉承担起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 涂可国; 孙秋英
    • 摘要: 公正是古今中外人类普遍追求的道德品质,也是判断道德的重要价值尺度,而求得行为和制度公正是人的重要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自古以来儒家就十分推崇公正的美德和德行,凸显“公正无私”的价值观和责任观。《礼记》多达13处使用“无私”概念,并借孔子之言阐释了无私的理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