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4篇、专利文献123篇;相关期刊204种,包括齐鲁学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史杂志等; 谴责小说的相关文献由26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学钧、吴小如、陈幼华等。

谴责小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4 占比:69.78%

专利文献>

论文:123 占比:30.22%

总计:407篇

谴责小说—发文趋势图

谴责小说

-研究学者

  • 王学钧
  • 吴小如
  • 陈幼华
  • 侯运华
  • 刘明坤
  • 李辉东
  • 汤继华
  • 王俊良
  • 王小刚
  • 田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晔旻; 小A(图)
    • 摘要: 谈到“敲竹杠”这个词,许多人都知道,这是借某种机会对人抬高价格或者榨取钱物的意思。那么,“敲竹杠”是从何而来?对此,民间有好几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与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的鸦片走私有关。只不过广东方言读“敲竹杠”三个字不太顺口,因此这个词用得也不多,所以此说法其实是存疑的。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敲竹杠”与晚清著名的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有关。实际上,“敲竹杠”这个词最早的出现,也是在这部小说里。里面有句话就叫做“兄弟敲竹杠也是会敲的,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
    • 张勇泉
    • 摘要: 晚晴时期李伯元凭借《官场现形记》在文学史,特别是晚晴谴责小说史上拥有不俗的地位。随着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研究的不断深化,书中人物绰号也得到了进一步梳理和分析。对于小说中的绰号在明清小说中的研究成果也众多,这也为研究《官场现形记》中人物绰号提供参考价值。通过对《官场现形记》中人物绰号的分析,以及李伯元创作小说中有绰号的官员和人物的心态揣摩,包括分析作者将书中人物赋予绰号的原因和如何审视书中人物的绰号,使《官场现形记》在晚晴文人群体中能够得到全面认识和重新评价。
    • 赵毓龙
    • 摘要: 晚清小说,尤其是谴责小说,其所聚焦的人物多有"刻板形象"特征。在对应形象的符号系统中,总能看到一些常规而抢眼的聚焦物,它们标识着社会集体对某类人群形象的偏见性预设。小说家经常利用这种预设,对聚焦物作艺术提炼与加工,以表达讽刺,甚至批判。"眼镜"就是典型的一例。在"旧式文人""府道官员""时髦人物"等形象中,对应的"老光眼镜""墨晶眼镜""金丝眼镜"经常作为主要聚焦物出现,无论静态形式(如服饰组成部分),还是动态形式(如场景中短时内显见的动作),都可见到作者借刻板形象符号来构造人物和表达思想的匠心。
    • 王今
    • 摘要: “谴责小说”是近代文学研究史上的重要概念。这个概念最初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由鲁迅提出。这既是服务小说史写作的需要,体现了鲁迅文学史家的独特史识,又是鲁迅以五四新文学家的启蒙主义视角来观照清末小说的结果,还涉及鲁迅与当时的批评界对话,从而为自己的小说重新定位归类的问题。这个概念迅速为同时代批评界接受,并对学术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不同时代语境下,研究者不断与之对话,建构了迥异的阐释体系。20世纪30年代受左翼思潮影响,晚清小说成为关注焦点。阿英在鲁迅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谴责小说”阐释为反映社会的材料及批判社会的斗争武器,他的研究主要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从革命功利主义的目的建构。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思潮兴起,王德威受巴赫金启发,重新阐释了晚清的“谴责小说”,将其视为中国牌的丑怪现实主义,其核心是一种价值论的放纵狂欢,这是他对中国文学“现代性”问题探讨的重要部分。
    • 杨天石
    • 摘要: 一晚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小说的地位空前提高,创作空前繁荣,产生了以《官场现形记》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代表的谴责小说,成为那一时期批判现实主义的典型作品。这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其思想、主题则相当驳杂,表现之一是复古思潮泛滥,显示出旧势力、旧文化的顽强存在。这种情况说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继续发展,还需要民主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光照,需要一支文化新军的出现与荡除。
    • 袁文丽; 郭晓雲
    • 摘要: 晚清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与社会剧烈的动荡与变革相伴随的,恰恰是近代报刊的勃兴以及小说创作与阅读的繁荣.最初以报刊为载体的四大谴责小说更是风行一时,笔无藏锋的小说对当时的报纸进行了多重描写,彰显了小说与报纸之间的关联.从报馆的地位、报纸的种类及内容、具象的报纸价值框架及报纸从业人员价值框架等角度归纳与分析谴责小说对报纸的呈现,总结小说的想象特征.而这种态度鲜明的想象方式源于小说与报纸的深层复杂关系,二者的深层互动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 朱子劼
    • 摘要: 《老残游记》作为晚清小说中的佳作之一,常被认作是“谴责小说”的典范,有“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评价,这种看法实出于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后人对此亦多有反思,部分学者提出《老残游记》并非“谴责小说”的看法。结合鲁迅先生可能阅读到的版本和后世版本,本文认为按照鲁迅先生自己的定义和阅读文本,“谴责小说”的说法仍有合理性,但不应认作是典型的“谴责小说”。
    • 胡珊珊
    • 摘要: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友好相处。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良好的交流,特别是在文学方面的交流十分活跃。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中韩小说逐渐摆脱了古典小说的一些特点,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一类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新题材、新思想、新事物和许多前所未闻的新概念,为了与古典小说进行区分,韩国将这一类小说称为"新小说",中国将这一类小说称为"谴责小说"。虽然这一类小说存在的时期比较短暂,但是却为现代小说的创作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衔接古今的重要作用。虽然这类小说对于现代小说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以这类小说为中韩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文章却非常少。本文以比较文学的理论为指导,以中国谴责小说《老残游记》和韩国新小说《禽兽会议录》为研究对象,对两国这一类型的小说进行比较研究。
    • 郭日霞
    • 摘要: 《孽海花》是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它不仅是普通的记载故事的小说,而且还是一部历史小说,被誉为晚清社会的“清明上河图”,展示了从同治到光绪三十多年间的社会迁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