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设计结构矩阵

设计结构矩阵

设计结构矩阵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3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0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876069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运筹与管理、科技管理研究、机械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6中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会大会、第十一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等;设计结构矩阵的相关文献由494位作者贡献,包括唐敦兵、刘伟、邱菀华等。

设计结构矩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76069 占比:99.99%

总计:1876291篇

设计结构矩阵—发文趋势图

设计结构矩阵

-研究学者

  • 唐敦兵
  • 刘伟
  • 邱菀华
  • 乔虎
  • 刘建刚
  • 王宁生
  • 白思俊
  • 钱晓明
  • 魏法杰
  • 严广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东涛; 刘晓东; 周骏; 陈玉金
    • 摘要: 针对装备体系构成复杂等特点,构建了基于设计结构矩阵(design structure matrix,DSM)和信息熵的装备体系结构贡献率评估模型。首先,基于“整体、动态、对抗”的思想,建立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的动态—静态DSM评价模型;其次,以单一能力最小为粒度对作战过程进行分解,依据元活动序列对装备体系能力结构进行网络化建模;然后,采用信息熵方法计算装备能力灵敏度。以某航空作战装备体系为例,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 杨建忠; 陈棒; 孙晓哲
    • 摘要: 随着飞行控制系统功能的增强,要求襟翼作动系统能够执行更多的附加功能以提高飞行效率。以A320襟翼作动系统为参考对象,基于功能驱动的设计结构矩阵创建初始襟翼作动系统矩阵模型,进行少量修改并引入新的功能元素,利用聚类算法得到系统功能架构模型,开发满足多功能要求的襟翼作动系统架构。在初始架构的基础上,新架构经过较小更改就可以实现襟翼的独立控制和驱动,因此,基于设计结构矩阵可有效进行襟翼作动系统架构设计。
    • 李中凯; 邹光宇
    • 摘要: 现有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多注重对模块化指数的优化迭代,为提升模块划分时组件间信息交互性能,提出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算法的产品模块划分方法.首先构建产品的连接和功能设计结构矩阵;然后依据组件间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构建弱分类器;最后组合大量弱分类器构建强分类器模型,并由强分类器给出产品的模块划分结果.对采矿液压支架ZY3200型的模块划分结果表明,与直接聚类和遗传算法模块结果相比,集成学习模块规划策略的模块化指数I1值为0.8438,具有更高的对角线聚集度;敏感性分析显示,当回路组件数大于3时Q值稳定在0.5562,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具备机器学习的智能性和鲁棒性特征.
    • 郑锐; 刘振涛; 李继华
    • 摘要: 系统集成项目具有多领域、多学科参与的特点,需要协调配合,才能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性能最优.项目的组成复杂、内部迭代繁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和交付延期的情况.在分析航电系统检测设备项目特点的基础上,首先采用工作分解结构将其分解为相对独立的子项目,然后采用设计结构矩阵表达子项目之间的关系,并采用相应的算法识别其中的迭代关系,为项目策划和过程监控提供了可行的思路.以典型航电系统检测设备开发流程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郑锐; 刘振涛; 李继华
    • 摘要: 系统集成项目具有多领域、多学科参与的特点,需要协调配合,才能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性能最优。项目的组成复杂、内部迭代繁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和交付延期的情况。在分析航电系统检测设备项目特点的基础上,首先采用工作分解结构将其分解为相对独立的子项目,然后采用设计结构矩阵表达子项目之间的关系,并采用相应的算法识别其中的迭代关系,为项目策划和过程监控提供了可行的思路。以典型航电系统检测设备开发流程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康博凯; 张秀芬; 张国兴
    • 摘要: 针对产品过时或淘汰造成的资源无法有效回收利用问题,对机械产品再制造升级的性能需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产品绿色模块划分方法.定义了产品零部件之间的功能、结构、回收模式等再制造升级的绿色属性;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了各属性的所占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产品零件的综合关联度矩阵;根据产品的设计需求、经济性和环境属性等要求,基于全链接层次聚类法进行了模块聚类,得到了机械产品可再制造升级模块划分方案;最后,以永磁同步曳引机为研究对象,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对机械产品进行可再制造升级模块划分,模块内部零件之间的联系紧密,且具有很高的装配性,模块之间又有很高的独立性,易于机械产品的再制造升级.
    • 章朝奔; 张善从
    • 摘要: 项目管理长期存在因项目任务数量繁多、任务关系复杂导致并行效率低下的问题,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不能直观表示任务关系,无法对风险耦合较高的任务进行识别、解耦,产生项目进度与成本风险损失,严重影响任务并行实施效果.针对此问题,基于项目目标拆解实现目标所需任务,提出利用数值设计结构矩阵表达项目任务关系,构建风险概率矩阵与风险损失矩阵对项目总体预计风险损失值进行评估.以某空间科学任务并行设计项目流程优化为实证案例,使用遗传算法求解项目预计风险损失值最低流程,提出科学目标满足研究任务组、有效载荷相关任务组、地面站系统任务组和发射场相关任务组等四大项任务组宏观并行、微观串行和局部概率任务反馈的流程,结果显示反馈任务最少优化后风险时间损失和经济损失分别减少7.4%、8.8%,风险损失最低优化后风险时间损失和经济损失分别减少3.0%、5.0%,与实际项目开展结果相符,证明基于数字型设计结构矩阵-遗传算法(RDSM-GA)寻优方法的可行性.
    • 乐云; 孙乔; 陈建国; 唐可为
    • 摘要: 大型复杂机场项目前期阶段通常会存在任务复杂繁多且耗时较长的进度管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前期工作管理思路,通过识别开工路径和建立前期工作概念模型梳理前期工作内容来确定关键工序.在此基础上,引入活动重叠思想,利用三元参数组建立基于设计结构矩阵(DSM)的工期计算模型,将关键工序导人到模型中,通过算法确定工序逻辑关系和缩短项目前期工作周期.以某机场项目为实例,将DSM矩阵有效地应用在项目前期进度管控中,为大型机场项目进度管理提供借鉴和指导.
    • 杜力伟; 彭婧; 侯家兴; 刘嘉伟
    • 摘要: 针对聚类算法应用于复杂产品模块化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零件关联关系量化准则构建设计结构矩阵的方法,同时给出了以总联系信息流量为依据的模块化定量评价指标,建立了一套基于聚类算法的复杂产品模块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某型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产品研发中.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为高压压气机产品核心研发团队的组建、职责分工提供指导.在研究范围内,将高压压气机构成零件划分为四个模块以及一个公共类属于最佳模块化方案.
    • 徐昭晖; 乔虎; 安嘉祥; 何江
    • 摘要: 针对产品变更过程中遇到产品结构复杂及零部件间关联程度强的问题,基于设计结构矩阵,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法,对产品变更模块分层级研究变更传播的特点.首先,将产品零部件按照不同要求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将模块作为基本元素,根据模块间的变更依赖关系建立含权重的设计结构矩阵;然后,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变更模块聚类,对聚类结果分层级,分析各层级之间的变更传播特点,从而降低模块变更的复杂性,提高模块变更的速度.以某型罐式半挂车为例,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车辆变更复杂性,并能提高车辆工程变更速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