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4061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26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7330篇;相关期刊717种,包括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第五届西部宠物医师大会、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七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等;视网膜脱离的相关文献由637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皙、刘文、李敏等。

视网膜脱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26 占比:34.71%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49%

专利文献>

论文:7330 占比:64.80%

总计:11311篇

视网膜脱离—发文趋势图

视网膜脱离

-研究学者

  • 张皙
  • 刘文
  • 李敏
  • 许迅
  • 赵昕
  • 魏文斌
  • 惠延年
  • 彭清华
  • 王景昭
  • 孙晓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由刘文教授编著的《眼底病手术学》(第2版)即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21年2月)。本书是在13年前(2007年)第1版《视网膜脱离显微手术学》基础上增加了新内容和新进展,重新编写完成。全书共分3篇40个章节,第一篇论述眼底病手术基本知识,比第1版增加了“眼底疾病激光治疗”和“玻璃体腔内注药”两章,对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眼内注药和眼底激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第二篇论述了与间接检眼镜下手术方法大不相同的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手术技术,全部手术过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具有手术野清晰、操作简单、精细方便、效果良好和容易学习等优点。新版增加了大量手术范例,便于初学者对照学习。第三篇是玻璃体手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最新的微创全玻璃体切除手术技术及在各种眼底疾病手术中的应用。新增加的章节主要在这一部分,包括玻璃体疾病、脉络膜脱离、出血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血管炎的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和高度近视眼的手术治疗等章节。新增的章节包括了当前眼底病手术的最新进展,原来的老章节也增加了许多新知识和新技术。术中精选了1757幅清晰的临床检查和手术图片,随书赠送100多例手术视频,清楚地展示了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和全玻璃体切除术的基本手术过程,便于读者学习、理解和掌握。特别适合各级眼科医师、大中专医学生、研究生、眼科教学及研究人员阅读和参考。
    • 佘海澄; 齐越; 金子兵; 王宁利; 段安丽
    • 摘要: 目的:评估空气填充联合内界膜翻转及自体血治疗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非对照研究分析高度近视眼MHRD患者的治疗效果。玻璃体切割术中使用曲安奈德染色清除玻璃体后皮质,内界膜翻转后应用自体血固定翻转的内界膜后空气填充。记录术后黄斑裂孔闭合率、视网膜复位率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研究共纳入高度近视MHRD患者24例24眼。患者随访至少6mo,平均13.58±7.00mo。末次随访时21眼(88%)黄斑裂孔闭合,20眼(83%)视网膜复位。其中17眼(71%)黄斑裂孔闭合且视网膜复位,3眼(13%)黄斑裂孔未闭合但视网膜复位,4眼(17%)黄斑裂孔闭合但仍有视网膜下液。所有病例无需接受二次玻璃体切割手术。末次随访BCVA(LogMAR)较术前显著提高(0.65±0.34 vs 1.36±0.49,P<0.001)。12眼(50%)的BCVA提高大于等于2行。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翻转、自体血及空气填充是治疗高度近视眼MHRD的有效方法。
    • 赵聪; 雷小华
    • 摘要: 牵牛花综合征(morning glory syndrome,MGS)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视乳头发育异常的疾病,多为单眼发病,是胚裂闭合不全的一种先天异常,由Kindler于1970年首先报道,因其视盘像一朵盛开的牵牛花而得名。本病常表现为视力低下,综合验光提示矫正无提高,眼底照相或者眼底镜检查可发现其典型体征。目前临床上对于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式,治疗原则为早期确诊,筛查并发症,及时行低视力训练、验光配镜、手术治疗并发症。MGS患者常合并其他眼部异常,如斜视、并发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还常累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等全身多系统。以往发现病例大多为儿童,因视力低下就诊,视力多为眼前指数至0.02之间,少有视力超过0.1者。成年后发现此病,且矫正视力1.0者,极为少见。
    • 周波
    •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52例(52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对患者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26眼),对照组行传统巩膜扣带术治疗,研究组应用标准三通道行玻璃体切除术,比较手术前后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眼屈光度的变化,比较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黄斑中央凹厚度、视网膜脱离率、最佳矫正视力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性视网膜复位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9,P=0.162);研究组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视力提高率>5行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7、5.649、5.200、5.649,P<0.05);研究组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眼屈光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6、7.167、10.374,P<0.05);研究组黄斑中央凹厚度(272.21±32.12)μm与对照组(315.21±33.49)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5,P<0.001);研究组术后视网膜脱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5,P=0.025);研究组最佳矫正视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1,P=0.625)。结论应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方法,安全有效,在技术允许下,应用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促进患者视力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探索。
    • 徐爱玲; 于婷婷; 程蓉
    •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2月1日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舒适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适度量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用于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中,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舒适度,改善生活质量。
    • 滕翠荣; 陆梦; 文美丹
    • 摘要: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并制订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7月在本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及术后舒适度现状。采用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术后舒适度的相关因素。结果90例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术后舒适度总评分平均为(127.61±15.35)分,其中总体视力维度平均(14.36±1.75)分,视力活动维度平均(15.19±1.84)分,不适症状维度平均(21.54±2.13)分,社交功能维度维度平均(13.73±1.42)分,精神健康维度平均(10.68±2.25)分,角色困难维度平均(9.42±2.58)分,驾驶维度平均(4.95±1.27)分,色觉维度平均(6.53±1.51)分,周边视力维度平均(12.39±2.18)分,整体健康状况维度平均(14.85±2.63)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平均月收入、视网膜脱离类型、术眼视力、对侧眼视力、术后俯卧位时间、俯卧位不适程度及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术后舒适度的相关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俯卧位不适程度及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术后舒适度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术后总体舒适度处于较低水平,年龄、俯卧位不适程度及术后并发症是影响其术后舒适度的独立因素。提示应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制订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提升患者术后舒适度。
    • 马成; 茅彦; 孟泽兰; 马英鹏; 曹金芳; 马雅玲
    •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或内界膜覆盖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及对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宁夏银川市解放军第942医院诊治的76例MHRD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其中40例(40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剥除组),36例(36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覆盖术(覆盖组)。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表(CVRQOL-25)评分。结果末次随访时,覆盖组黄斑裂孔完全闭合率为88.89%,显著高于剥除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眼BCVA均和CVRQOL-25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覆盖组BCVA和CVRQOL-25评分为1.05±0.3、(75.68±8.97)分,均显著优于剥除组[21.24±0.39、(1.25±9.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与内界膜剥除术相比,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覆盖术可提高黄斑裂孔完全闭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视网膜再脱离发生,并可提高术后视力,改善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
    • 马晓红; 豆欣蔓; 温丽萍; 许彦; 米雪纯
    • 摘要: 目的 探索国内视网膜脱离护理的研究进展和热点,为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0-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以“视网膜脱离护理”为主题的相关论文,通过Endnote去除重复论文,采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 2.0提取高频词,形成共词矩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检出418篇文献,共得到原始主题词375个,将出现频次>12的主题词作为本次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共计20个视网膜脱离护理相关研究文献热点主题可聚类为4个方面: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舒适护理及并发症干预、综合性护理的应用、患者的健康教育与延续性护理。结论 国内视网膜脱离护理研究处于不断发展中,护理人员可依据以上热点及难点,探讨更具个体化、科学性、实用性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护理模式。
    • 詹邶; 薛敏; 姜丽丽; 乔灵飞
    •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剂量曲安奈德在合并视网膜脱离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开放性眼外伤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48人(48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人(25眼)与对照组23人(23眼)。观察组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充填术毕注入曲安奈德1 mg/0.05 mL于玻璃体腔;对照组患者不使用曲安奈德。比较术后12周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脱离复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及药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BCVA及眼损伤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周,观察组BCVA(LogMAR视力)为(0.60±0.24),观察组BCVA(LogMAR视力)为(0.81±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8,P=0.004)。观察组视网膜脱离复位24眼,未复位1眼。对照组视网膜复位17眼,未复位6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1,P=0.030)。观察组PVR发生5眼,未发生20眼,对照组PVR发生12眼,未发生1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1,P=0.020)。两组患者术后一月内最高眼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1,P=0.428)。结论 小剂量曲安奈德在开放性眼外伤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应用安全有效。
    • 吴轩; 吴孟波; 蒋俪; 邱华丽
    •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体位训练联合俯卧床在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某院眼科就诊的住院患者193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住院号进行编号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术前体位训练联合俯卧床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体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及躯体不适发生率,同时采用手术体位舒适性量表(Operation Position Comfort Questionnaire,OPCQ)、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出院当天体位舒适性和负性情绪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视网膜复位率(95.83%),对照组的视网膜复位率(9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颈部不适、腰部不适、呼吸困难、肢体麻木等躯体不适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PCQ评分和HA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3.32±10.84 vs 71.23±9.92;9.74±2.45 vs 11.23±2.8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应用术前体位训练联合俯卧床,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该方法应用简单、方便,且对视网膜脱落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