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673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32篇、会议论文96篇、专利文献1492篇;相关期刊1869种,包括法学、法律适用、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59种,包括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预防监督专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暨学术研讨会、第19届中国遥感大会、第七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等;行政机关的相关文献由5604位作者贡献,包括阿计、蔡小雪、刘德生等。

行政机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32 占比:80.68%

会议论文>

论文:96 占比:1.17%

专利文献>

论文:1492 占比:18.15%

总计:8220篇

行政机关—发文趋势图

行政机关

-研究学者

  • 阿计
  • 蔡小雪
  • 刘德生
  • 马怀德
  • 乔新生
  • 崔卓兰
  • 杨海坤
  • 杨涛
  • 秦海生
  • 刘司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怡静
    •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件呈上升趋势,行政机关在履职过程中,存在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现象,未能有效履行职责。2017年修改的《行政诉讼法》中,明确赋予了检察院作为原告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职权,作为启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前提,在于行政机关是否依法履行了其相应的职权,这对于诉前程序的转换也至关重要,决定着是否进入诉讼程序。但由于相关制度设计还不够完善,在实践中存在对行政机关是否履职认定标准不一,检察建议内容形式化,缺乏强制力,对行政机关不作为的认定标准模糊,期限过短。检察机关以结果为导向判定履职行为等问题影响了行政机关的履职效率,影响了环境保护的进程,对自然环境,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完善相关规定和标准,可以促进环境法律体系的规范运行,平衡行政权、司法权和审判权之间的关系,使环境法律体系更加完备。因此,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完善建议,为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行政机关怠于履职,不充分履职以及履职期限等相关问题建言献策。
    • 罗佩婷
    • 摘要: 行政机关作为预算管理单位,主要工作任务是履行政府各项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强行政机关财会监督不仅有利于提升政府职能履行质量及业务工作开展质量,同时也是提升行政机关管理绩效、财政资金管理使用规范性、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行政机关财会监督工作面临的主要难点入手,通过归纳总结行政机关财会监督机制建设的关键点,针对大部分行政机关财会常见疑难问题,从实际工作出发,通过举例子等形式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完善行政机关财会监督机制的建议,以供参考。
    • 王萍
    • 摘要: 行政公益诉讼中,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的认定是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关键。目前,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产生了行为主义标准和结果主义标准这两种不同的认定标准。两种认定标准各有其利弊,同时存在于行政公益诉讼司法实务之中,不利于行政公益诉讼的司法标准统一。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应当以结果主义标准为主,以行为主义标准作为必要补充,具体来说,主要是在诉前阶段适用行为主义标准,在诉讼阶段适用结果主义标准,以此形成规范、完善的认定体系。
    • 陈太清; 郁倩; 卞秀坤; 陈艺漩; 刘静; 杨鸿任; 徐林睿
    • 摘要: 赔偿权利人的设定可以说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逻辑起点,但由于目前作为赔偿权利人的行政机关的角色定位仍然存在诸多理论与实践难题,制度的运作存在不少的羁绊。行政机关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的定性既来源于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也包含了政府管理职能的行使。目前,在对其索赔的合法性、权力行使的界限、利益冲突的解决、行政处分权的监督以及与其他救济模式的衔接等方面,均存在争议并在实践中留有探索的余地。为消解与纠偏对行政机关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现有角色定位的质疑,需要厘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司法权与行政权的边界,重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并解决行政机关与其他救济途径索赔权主体的诉讼顺位问题。
    • 吴文昊
    • 摘要: 行政机关作为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并不合理。深圳地区率先立法明确行政机关有权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但其原告资格的顺位与范围未予明确,呈现职权扩大化的倾向。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具有公益性与刚性的特点,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公共利益。由于诉权基础不足,赋予行政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诉权实际上会对行政权造成冲击。明确行政权与行政诉权的定位,限制行政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明晰检察机关后置的意义,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公共利益。
    • 赵嘉玲; 邓小兵; 张维静
    • 摘要: 诉前检察建议是行政公益诉讼的必经和前置程序,其是否有效落实直接关涉维护公益的目的是否实现,同时也影响诉讼程序的推进与延伸,因此有必要对诉前检察建议的实效性进行审查。审视现行法规范,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对诉前检察建议的审查标准规定相对单薄、抽象,并呈现出审查主体的封闭性、审查对象不周延、审查内容不完整、未区分审查阶段等问题。解决诉前检察建议审查标准制度供给不足问题,须在理性分析影响因素的前提下,跳出行为审查或结果审查的逻辑怪圈,以不同阶段的程序功能、价值作用为主,构建稳定、可预期的分阶段诉前检察建议审查标准。
    • 殷晶非
    • 摘要: 通过对行政机关管理工作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其中包括较多的内容,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是各级行政领导和工作人员亟待解决和值得深思的问题之一。因此,本篇文章主要对行政机关管理办公自动化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 胡杰; 罗淑梅
    • 摘要: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为实现行政管理的效率,有时会要求供电企业提供助力,通过供电企业的停电措施来实现具体的行政执法或管理目的。而供电企业在协助并采取相关停电措施的一系列过程之中,稍有不慎便会给供电企业带来诸多法律风险,陷入不必要的投诉、诉讼,甚至被课以相应的民事责任。因此,供电企业在具体的协助过程中,自身该如何的去分析、判断、识别相关风险,做好风险防控的合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协助行政机关采取停止供电措施风险成因,如何判断行政机关要求协助采取停止供电措施的行政行为类型,了解提出协助采取停止供电措施要求的行政机关的职权,以及供电企业该如何做好风险防控工作等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了相关意见。
    • 闫志林
    • 摘要: 行政机关是我国的社会管理机构,其高效运转是国家兴旺、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构建一支高效精干的机关干部队伍是提高行政机关社会管理效率的重要前提.团队建设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特殊范畴,将团队建设理论引入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当中,可以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设置一个全新角度,寻找团队建设理论与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契合点,从而提高机关整体工作效率.本文结合环京某市某机关团队建设实践,从团队建设在机关队伍建设中的意义、如何推动机关团队建设以及机关团队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阐述团队建设理论在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中的运用.
    • 孙立智; 胡晓建; 陈都河川
    • 摘要: 民事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体现了检察权谦抑性和尊重私权的法治性原则,有助于督促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履职,提升社会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能力并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但是,数据表明,诉前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运作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并且在解决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未能发挥其预设的功能。究其原因,主要是诉前程序分流效果不佳,检察院督促起诉的方式单一,以及支持起诉制度落实不到位。因此,应当合理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结合检察机关办案现状,强化诉前分流效果,设立以公告为主的多元化诉前督促和建议方式并具体支持起诉,从制度设计和法律实施两层面加强诉前程序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