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书学

书学

书学的相关文献在1934年到2022年内共计907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8篇、专利文献9篇;相关期刊358种,包括文史杂志、书画世界、中国书法等; 书学的相关文献由774位作者贡献,包括斯舜威、向彬、周汝昌等。

书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8 占比:99.01%

专利文献>

论文:9 占比:0.99%

总计:907篇

书学—发文趋势图

书学

-研究学者

  • 斯舜威
  • 向彬
  • 周汝昌
  • 姚淦铭
  • 彭砺志
  • 王云鹏
  • 姜寿田
  • 斯舜威1
  • 王伟林
  • 陈振濂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赵紫文
    • 摘要: 唐宋四部书学丛纂中蕴隐着繁复且具有整体性的“笔法谱系”,本文从明晰其概念的基础认知切入,通过对楷模之间笔法关联的归纳与分析,发现楷模的区位、距离、方向是决定“谱系”空间构成的重要因素。并通过考索“谱系”的具体内容,得知“法传”仅为表象,而“人传”则为实质性内容。继而通过探究其文本叙述的顺序、模式、频率等,认为该“谱系”是文献中被认定为具有“必然”属性的诸多笔法关联所组成的“偶发性”集合体,体现了古代笔法理论中“知识”的生成逻辑与笔法流传“有序”的朴素认知,以及笔法“正统”与否的思维范式。
    • 李志丹
    • 摘要: 因为要写一篇回忆戚豫章(1921-2006)先生的文字,所以,笔者想了解一些豫章先生和他恩师王个簃(1897-1988)先生的交往故事。豫章先生是什么时间拜王个簃为师的?什么时间蒙赐印文“缶老再传弟子”的?他们师生交往过程或者说戚豫章与王个簃先生问学经历有哪些可考的文献资料?
    • 郑春松
    • 摘要: 潘老离开我们已有二十年了,回首三十多年的师生感情,至今依然心恸。曾记得“白马河边聆教诲,绿榕道上话推研”。1966年初,时届旧年春节将至,我是个穷学生留校作业,先生当时是“脱帽右派”,校内卫生及杂事都要他来包干,我有幸与他相处。当时我心想这位老师虽是“右派”,但肚子里有学问,何不向他请教?于是主动向他提出学书学画的要求,先生只是把历代书学的概要如数家珍般说了一番。我又向他提出要学墨兰、朱竹,他说先把书法学好弄通了再说。但出乎我的意料,老师约我待到暑期,他将挥毫示范,还说要作指书、舌画送我。不过再三嘱咐,只是寻趣不可声张。当时我既惊喜又感动,以热切的心情期盼着暑期的到来,怎晓得这年的夏天,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劈头盖脸地袭来了。一切都始料不及,美好的期盼,也被无情的狂潮所吞没。
    • 曹凡
    • 摘要: 清代校雠家、书法家何焯(1661—1722)传世著作较多,其《义门题跋》《义门先生集》中均存有他对书法的见解与诠释。何焯书学思想虽主要倾向于“书宗魏晋、崇古尚韵”,但随着清初“碑学”的发展,其后期也出现了碑学倾向。本文试图通过对何焯的书学论著进行梳理,探讨其书法品评方面的言论,把握何焯的书法品评态度及其审美标准,从而对他书学思想两面观的具体表现有所了解。
    • 姜寿田
    • 摘要: 书法学学科建构是20世纪后期,古典书学现代转换的标志,是传统书学在现代性境遇中逻辑与范式的文本生成。也即是说,书法学学科建构,作为一个现代书法事件,只能发生在当代书学的现代性叙事策略中,它是对古典书学现代整体反思的结果。由此它在书法知识考古学上,便显示出延搁、断裂特征。它以一切古代书学——文献、人物、事件为条件,但又超越这一切文本。
    • 潘雁归
    • 摘要: 北宋宋太祖时期,一切处于初级阶段,书法还未雏形,直到太宗一代雄主出没,书法才有起色,这些自立门户的书家基本上来自十国的将臣,其中就有来自南唐的徐铉。本文从史学角度,谈论徐铉的书法风格。
    • 朱琳
    • 摘要: 祝嘉先生是令人尊敬的书学导师,其首撰《书学史》的历史功绩素为人们熟知,他1949年前发表的《怎样复兴我们的书学》《谈我国书法的高等教育问题》令他跻身书法学科建设的先驱之列,他指导青年人学习书法的多部专著近年也相继再版。但由于复杂的历史因缘,1952年院系大调整后,祝嘉先生退居民间,尽管他从未停止关于书法教育的研究、思考,但其成就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旨在分析祝嘉先生书法教育思想的内涵和特点。
    • 摘要: 2022年6月17日下午14时,由(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外事学院承办的“书学与美育”系列“对话--中国高等书法教育”采用线上线下互动的形式面向全网直播。活动邀请在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岗位第一线的院长、教授和全国各高校书法专业师生,相聚“云端”,以“书学与美育”为主题,探寻书法学科建设路径,思考书法学科升级问题,启发书学与美育的终极意义。论坛邀请青年学者周学担任学术主持,(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秘书长杨晓辉为活动总主持,在线浏览人次约达20万,兹刊发部分对话,以飨读者。
    • 易学尧
    • 摘要: 书法艺术伦理是指书家在书法实践中所应崇尚的伦理精神、所应遵循的伦理规范、所应具备的伦理品质和所应追求的伦理价值。它通过书法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呈现书家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意志、道德理想和道德境界。从生成基质来看,俭以广惠的家世家风、理学经世的湖湘学风和取法广博的书家书风是影响左宗棠书法艺术伦理的主要方面。寻绎左宗棠书法艺术伦理的生成基质,可以砥砺湖湘后人品味左宗棠书法艺术的风致与情韵,领略崇俭广惠、荷道以躬、经世致用的湖湘英豪的人格魅力。
    • 李辰
    • 摘要: 《答求书者书》是朱九江书学思想的侧面写照,一个看似“孤掌难鸣”的拒书行为,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纯真本质,践行了“孔子的学说,是以知为手段,以行为目的的学说,亦即是以成就道德为目的的学说。”朱九江与谢兰生、康有为之间的书学承续以及白沙心学对朱九江理学思想品格的影响,表明朱九江的书学思想不仅源于儒家哲学及其伦理传统,紧扣中国文化精神,也回应了时代学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