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虚拟水贸易

虚拟水贸易

虚拟水贸易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贸易经济、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54203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开发研究、华东经济管理、技术经济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第五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第十一次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等;虚拟水贸易的相关文献由294位作者贡献,包括田贵良、许长新、周姣等。

虚拟水贸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4203 占比:99.94%

总计:254346篇

虚拟水贸易—发文趋势图

虚拟水贸易

-研究学者

  • 田贵良
  • 许长新
  • 周姣
  • 王红瑞
  • 邓光耀
  • 马忠
  • 史安娜
  • 张吉辉
  • 李健
  • 李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昭; 蒋琴儿
    • 摘要: 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7年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2012年和2017年15个制造业部门的进出口虚拟水量,比较分析了重污染密集型和轻污染密集型部门的差异。研究发现,总体上制造业部门2017年耗水系数较2012年耗水系数低;轻污染行业的直接耗水系数较重污染行业要高,但完全耗水系数低于重污染行业。我国应当改善贸易结构,对重污染高耗水的部门可以增加进口,对轻污染低耗水部门可以增加出口,同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高效利用水资源。
    • 王珊珊; 刘小慧
    • 摘要: 基于虚拟水贸易理论,采用投入产出表对安徽30个行业部门的完全耗水系数、虚拟水贸易流量进行测算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多数行业部门完全耗水系数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有利于安徽水资源节约。纺织业、服装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完全耗水系数有所提高,不利于水资源节约;整体来看,安徽省进出口贸易结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然而一些高耗水行业出口比重过大以及节水行业进口比重下降削弱了贸易水资源节约效应。2012—2017年安徽省对外贸易活动的虚拟水净流量由净出口转变为净进口,但进口输入的水资源十分有限,贸易节水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坚持创新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调整外贸结构并加强科技创新,对安徽践行新发展理念,缓解水资源压力和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夏广慧; 马忠
    • 摘要: 以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量化黄河中下游五省区(山西省、内蒙古、山东省、河南省和陕西省)基于消费的水足迹的规模和结构以及与省级的虚拟水贸易,通过近远程视角分析黄河中下游五省区依靠内外部水资源的程度,并通过实例分析虚拟水贸易的空间流动特点。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五省区各部门的用水系数差别较大,其中内蒙古的农业用水系数最高,均高于700 m^(3)/万元;黄河中下游五省区近远程水足迹之比为99∶1,即对内部水资源依赖性较强,对外部水资源依赖性较弱,近程水资源极大地促进了黄河中下游发展;黄河中下游的水足迹与距离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即距离越大,水足迹流动量越小。五省区的水足迹分别距流出地3.21、68.42、75.18、77.32、19.53 km,其中山西的水足迹距离流出地的平均距离最短,河南的水足迹距离流出地的平均距离最长;在虚拟水近远程贸易中,黄河中下游是虚拟水净流入区,有3976.6万m^(3)的虚拟水净流入量;山西省和陕西省是虚拟水净流入区,内蒙古、山东和河南三省区是虚拟水净流出区。我国蓬勃发展的经济给水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黄河中下游五省区的水资源压力也在不断增加,提高综合用水效率,调整进出口策略,实施虚拟水贸易策略是黄河中下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 杨晓云; 邓晓霞; 丁枘宇
    • 摘要: 本文依据1999—2019年高细分度农产品贸易数据研究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对进口来源地水资源可获性的影响效应,从演变轨迹、产品结构和进口来源地结构三个维度对中国进口农产品水稀缺足迹展开特征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因进口农产品获得的节水效应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因进口替代缓解的水资源压力小于带给进口农产品产地的水资源压力,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在水资源要素上存在着类似于"列昂惕夫悖论"的现象;2014—2019年中国进口农产品水稀缺足迹排名靠前的农产品种类主要包括棉花,碾磨谷物及谷物加工品,水果及坚果,畜禽肉、油脂及食用杂碎,植物油及其制品,豆类,油料,糖,加工糖及制糖副产品,半成品革,麻纺织品和谷物;水稀缺足迹排名靠前的进口来源地主要包括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美国、苏丹、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埃及、西班牙、伊朗、哈萨克斯坦、泰国和越南。本文进而提出提升农产品自给率、拓展海外水资源利用广度和拓宽农业国际合作渠道的政策建议。
    • 刘叶; 张馨戈; 王镇岳
    • 摘要: 虚拟水管理是缓解水资源约束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中的虚拟水贸易在虚拟水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作为代表性农产品,利用投入产出法对河南省2015—2019年农产品虚拟水贸易量进行测度,并构建包括人口与经济发展、资源禀赋、科学技术与能源消耗、对外贸易、农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等指标的虚拟水贸易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发现,2015—2019年河南省虚拟水贸易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贸易顺差以及农业生产的实体水管理均为驱动河南省虚拟水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
    • 谢维维; 马忠
    • 摘要: 为助力解决制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通过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全面测算了2012年和2015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贸易隐含虚拟水资源量,分析了其流动格局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2012年和2015年9个省(区)总体由虚拟水净流出状态转为净流入状态,上游区始终为虚拟水净流出区,下游区始终为虚拟水净流入区,中游区由净流入区转为净流出区,虚拟水流动格局与水资源量不协调;②虚拟水转移具有较大的行业相似性,但不同区域虚拟水贸易结构存在一定差异;③在9个省(区)内部虚拟水贸易中,陕西、山西和河南主要承担虚拟水产品消费者的角色,青海和宁夏主要承担供给者的角色;④9个省(区)的虚拟水主要流向我国东北和京津冀地区。根据研究结果,为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助力高质量协调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 邓光耀
    • 摘要: 本文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系统核算了中国的虚拟水贸易,并同时研究了水资源使用对各部门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1)从绿水、蓝水和灰水的合计值来看,中国虚拟水进口来源地中按进口量排序前三位依次是韩国、日本和德国,进口量前三位的部门依次是金属制品业、农业和建筑业;中国虚拟水出口目的地中按出口量排序前三位依次是美国、中国香港地区和日本,出口量前三位的部门依次是纺织业、电气和电子设备业、农业。(2)在所有部门中,绿水和蓝水的使用对农业部门价格的影响最大,而灰水的使用对废品废料行业价格的影响最大。因此为了缓解水资源供给压力,可以适当扩大农业等耗水较多部门的产品的进口量,并适当减少其出口量;另外,在确定各部门产品的价格时,还需要考虑水资源使用成本的影响。
    • 邓光耀
    • 摘要: 本文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系统核算了中国的虚拟水贸易,并同时研究了水资源使用对各部门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1)从绿水、蓝水和灰水的合计值来看,中国虚拟水进口来源地中按进口量排序前三位依次是韩国、日本和德国,进口量前三位的部门依次是金属制品业、农业和建筑业;中国虚拟水出口目的地中按出口量排序前三位依次是美国、中国香港地区和日本,出口量前三位的部门依次是纺织业、电气和电子设备业、农业.(2)在所有部门中,绿水和蓝水的使用对农业部门价格的影响最大,而灰水的使用对废品废料行业价格的影响最大.因此为了缓解水资源供给压力,可以适当扩大农业等耗水较多部门的产品的进口量,并适当减少其出口量;另外,在确定各部门产品的价格时,还需要考虑水资源使用成本的影响.
    • 王雪
    • 摘要: 世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峻,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水资源短缺的限制.在此背景下,虚拟水理论应运而生,虚拟水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然而,虚拟水贸易会受到进口国和出口国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当然的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分配不均的问题.作为国际贸易的一种,虚拟水贸易同样受到国际贸易法的规制.国际贸易法的规定会直接影响虚拟水贸易的走向,甚至会对全球水资源分配产生间接影响.通过探讨现今的国际贸易法在削减农产品关税、消除扭曲贸易的农业补贴以及环境标签方面对农产品虚拟水贸易产生的影响,分析其积极和消极因素,根据其弊端提出解决方式.
    • 辛萍; 韩淑敏; 杨永辉; 周新尧; 周宏飞
    • 摘要: 棉花是中亚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在水资源日趋严峻形势下,评价棉花生产需水和虚拟水贸易对区域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中亚175个站点长期气象数据,利用ArcGIS空间插值和作物系数法,结合棉花空间分布情况,首先估算了中亚五国的棉花需水量和单产需水量;基于单产需水量和国际粮农组织(FAO)的棉花产量和贸易数据,分析了1992年以来棉花的生产需水量、虚拟水贸易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最后评价了虚拟水贸易对中亚水资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亚棉花需水量为761.0~1033.9mm,单产需水量为2834.4~5732.1 m^3·t^-1,其中产棉大国乌兹别克斯坦为4263.8 m^3·t^-1。2)1992—2017年,中亚地区棉花收获面积减少和产量偏低,导致总产量下降,生产需水量从初期的不足300亿m^3下降到目前的不足200亿m^3;棉花消费量增加导致出口量降低,净出口虚拟水量从初期的200亿m^3左右下降到目前50亿m^3;年均棉花生产需水量、净出口虚拟水量和净出口占生产需水量的比值分别为237.2亿m3、147.4亿m^3和62.1%。3)1992—2017年,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通过棉花出口分别输出其可更新水资源总量的18.4%和12.7%,加剧了咸海流域水资源短缺。因此减少农田输水损失,提高棉花水分利用效率,是提升中亚棉花总产、减少棉花生产耗水、提升棉花出口贸易、减少虚拟水外输的有效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