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蕨类

蕨类

蕨类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308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园艺、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0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生物多样性、生物学通报、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等;蕨类的相关文献由61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全喜、曹建国、石雷等。

蕨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6 占比:70.1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65%

专利文献>

论文:90 占比:29.22%

总计:308篇

蕨类—发文趋势图

蕨类

-研究学者

  • 王全喜
  • 曹建国
  • 石雷
  • 周喜乐
  • 李东
  • 李杨
  • 李顺年
  • 杨明琪
  • 黄建东
  • 严岳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梦芳; 刘何铭; 江山; 陈开超; 陈云奇; 杨庆松
    • 摘要: 林下密集蕨类层在森林尤其是受干扰森林中广泛存在,对森林更新具有强烈的过滤效应,能够改变林下层的多样性,影响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动态,林下密集蕨类层的生态学研究,对揭示森林群落物种分布格局和群落构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论述了林下密集蕨类层的特征,从机制上解释了林下密集蕨类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分类阐述了林下密集蕨类层通过资源竞争、化学互感、动物取食策略和机械干扰等途径影响森林更新的过程;探讨了林下密集蕨类层对森林演替动态的潜在影响。最后,简要指出了目前林下密集蕨类层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 谢艳秋; 魏凯; 张群; 黄晖; 邓传远
    •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对海坛岛及周边24个海岛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分布区类型与生态类型进行调查统计,与不同地区山地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进行相似性及聚类分析,以期为海坛岛及周边岛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海坛岛及周边岛屿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0科37属60种,区系在系统发育上既存在原始的科及进化的科,也存在介于二者之间的科,该地区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属以单种属居多,优势科属现象不明显;地理分布以热带分布为主,热带亲缘显著,具有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海坛岛及周边岛屿与纬度相近的大嵛山岛、东山岛具有更高的相似性且关系密切,与纬度较远的山东长岛列岛相似性较低;在地理亲缘关系上,该地区与南亚热带山地距离较近,同时海坛岛及周边岛屿与观音岽自然保护区的联系最为紧密,具有强烈的热带性质特点;生态类型上,该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主要以土生、石生为主。此外,海坛岛及周边岛屿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水蕨(VU,Ⅱ级)、金毛狗(Ⅱ级)和中国特有植物翠云草。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海坛岛及周边岛屿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 唐真郎; 黄红宝; 何应会; 黄耀恒
    • 摘要: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广西海洋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维管植物168科469属714种,其中石松类与蕨类植物37科73属137种,分别占广西石松类与蕨类植物科、属、种的66.1%、47.1%、16.5%;裸子植物5科6属7种,分别占广西裸子植物科、属、种的62.5%、31.6%、11.3%;被子植物126科390属570种,分别占广西被子植物科、属、种的56.6%、25.8%、8.3%。(2)该区种子植物科、属优势现象明显,以菊科Asteraceae、蔷薇科Rosaceae、茜草科Rubiaceae为优势科。(3)该区石松类与蕨类植物属种组成多样性较高,单种科、属分别有20科、45属,占保护区维管植物总科数的54.1%、总属数的61.6%。(4)该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在科级水平上,种子植物有11个分布类型,泛热带分布有62科,占总科数的47.3%;而蕨类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泛热带分布和热带至亚热带分布的科为主,共有25科,占总科数的67.6%。在属级水平上,种子植物有13个分布型,热带分布211属,占总属数的53.3%;而蕨类植物有9个分布类型1个变型,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共有45属,占蕨类植物总属数的61.6%。
    • 罗梓涵; 刘灿; 朱小雪; 郑萍; 金晨钟; 郑玉
    • 摘要: 莽山蕨类和石松类植物共有22科70属249种(含变种)。其中,石松类2科7属24种,蕨类20科63属225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58种)、金星蕨科(31种)、蹄盖蕨科(29种)、水龙骨科(28种)和凤尾蕨科(27种)。区系主要以热带成分为主,热带成分的科、属分别占到83.3%、68.6%。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生态类型为土生,共188种,占比达到75.5%。莽山地区的R/T值为2.19,大于1,表明该地区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主要为热带成分性质。
    • 丁晓龙
    • 摘要: 通过对广东和平黄石坳省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样方调查和样线调查,分析蕨类植物物种分布情况和区系组成发现:①保护区内蕨类植物32科62属116种,分别占保护区内维管植物科属种总数的15.38%、8.33%和7.68%;②与上一次调查相比,蕨类珍稀植物5种,种类和保护等级均未变化,且保护情况较乐观,新纪录到蕨类植物7种;③科、属的区系组成分均体现了热带成分占极大的优势,泛热带分布比例最高,占比达到73.68%和45.83%。
    • 邓晨曦; 郑超
    • 摘要: 在现代化的城市环境条件下,人们向往大自然、崇尚大自然、渴望接近大自然,偏好于用植物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雨林缸是着重模拟热带、亚热带的丛林风光为主题的造景,以自然界林床、林间、林梢的各类色彩植物和附生植物、蕨类等为主,配合枯木、石头等,营造出临水丛林一角的景观,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之情。现根据生态学原理,设计了一款适合山东地区水质气候条件的雨林水陆缸,上种草、下养鱼,营造生意盎然的仿自然景观。
    • 潘茵茵; 张顺利
    • 摘要: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探究性学习。以课程标准为纲,以教学对象为本,以孢子植物为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通过视频观看、实物观察和类比推理等教学活动助力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增强学科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曹华; 徐桂红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利用城市困难立地成为城市园林绿化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以深圳仙湖植物园正门入口一处景观营造为例,从场地清理、组织架构、植物配置等方面阐述适地适树原则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实践,分析其中的优劣,以期为城市困难立地景观营造提供有益的参考.
    • 陳西
    • 摘要: 由石友发现的一方古树化石,因不知是何植物。由于化石周边纹理很像蕨类,所以石友们因形而类,便相习成名,曰桫椤化石。这虽少了些科学根据,只因搞地质与搞植物学的人士又多不喜欢石头,只好如是。这方古"桫椤"化石,奇就奇在树心的纹理,似有古卦的图形,更似马来西亚一种早已消失的古"瓜夷文"象形。其更多的玄妙,观之常有灵光乍现的欣喜,细看却又一脸茫然,不名所以的困惑。于是想到一句古语:"物之极矣,必反之",若得若失,何为其真,物我相忘,始入禅境。
    • 韦宏金; 王正伟; 陈彬
    • 摘要: cqvip:湖北省植物资源丰富,根据近年文献资料[1]13-850,[2-9]统计,湖北省分布有480余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最近,作者对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馆藏的部分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标本进行整理和鉴定,通过标本比对以及查阅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和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SII),发现了分布于鄂西北的神农架林区、鄂西南的武陵山区和鄂东的大别山区的湖北省新记录8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