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董必武

董必武

董必武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6篇、会议论文268篇、相关期刊617种,包括党史天地、江汉论坛、武汉文史资料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年会、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11董必武学术研讨会、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1年会等;董必武的相关文献由1352位作者贡献,包括柯新凡、王明有、吴跃农等。

董必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6 占比:83.99%

会议论文>

论文:268 占比:16.01%

总计:1674篇

董必武—发文趋势图

董必武

-研究学者

  • 柯新凡
  • 王明有
  • 吴跃农
  • 李莉
  • 刘明钢
  • 孟红
  • 田子渝
  • 冯都
  • 谭玉轩
  • 刘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董必武手迹展》在渝开展3月5日是董必武诞辰136周年纪念日,《作始也简将毕也钜--董必武手迹展》在重庆开展。展出董必武1938年到1975年创作的诗作和手书作品100余件,包括他在1942年3月8日写的《三八节日红岩嘴桃李花盛开偕办事处同仁登山即景戏题五绝句》等。
    • 李莉
    • 摘要: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大别山精神之灵魂。董必武是我党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也是大别山精神的缔造者、培育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对大别山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其具体实践过程看,他以学校、组织、媒体、活动“四位一体”为主要路径的整体推进模式,铸牢了大别山精神之灵魂。董必武这一杰出贡献,对新时代弘扬大别山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 马乐
    • 摘要: 1943年10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董必武亲书两份奖状,表彰重庆新华日报馆使用土报纸替代进口薄型纸的发明。这项发明有什么特别之处,又带来怎样的影响?困难抗战时期,日军封锁交通,中国印刷业严重依赖的进口物资十分匮乏。新华日报馆因地制宜,自力更生,转运、购买印刷机,采购、自筹纸张,储备、改良油墨,解决印刷遇到的各种困难。
    • 摘要: 子长市瓦窑堡小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市级重点小学,是子长市教科体局直属学校,首创于清朝同治年间,名为“正谊书院”;193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机关到达瓦窑堡,学校迁至后桥,原址创办了“中共中央党校”,当时设有3个教学班,共500名学员,由董必武任校长,习仲勋担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中共中央撤离瓦窑堡后,学校迁回。
    • 左伟尘
    • 摘要: 抗战时期董必武主要战斗工作在国统区,在此期间返回延安两次。董必武讲好“延安故事”的主要实践路径有:参与创建党的舆论阵地《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并持续发表大量宣扬中国共产党抗战路线方针政策的文章;利用国民参政会批驳国民党谬论,宣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功绩;协助党中央谋划邀请外国记者访问延安,打破国民党新闻封锁;利用旧金山联合国会议中国代表身份在美国宣传延安等解放区的真实状况,进一步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董必武在延安时期的宣传实践经验对当前讲好中国故事仍有启发借鉴意义。
    • 徐光科
    • 摘要: 董必武经历了晚清与民国的政治大变局,在思想上从民主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此后迅速投入到以马克思主义思潮改造中国的进步运动中。青年时期的董必武创立武汉中学和湖北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典范和急先锋。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应以董必武为范,勇担使命,争做中国精神培育的急先锋,做好青年学生先进思想的引领,打造思政课教育教学特色,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 杨志和
    • 摘要: 又到“七一”建党纪念日,我们不由得想起101年前那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徐剑所著长篇报告文学《天晓——1921》,生动地记述了党的一大13位参会者的思想和活动以及生命历程,其中写到晚清秀才、党的一大代表何叔衡,说他“一生皆在道上,赴时代这场大考”。党的一大代表董必武也是如此,他留下的1300余首诗作,可以说是赶考的“诗”卷。
    • 简奕
    • 摘要: 革命必须有一个真正的群众基础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后,董必武八方奔走,推动革命,但起伏成败,终难挽回。多年后,他总结为,“一部民国史,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不断破产的历史”;“我们总是做军事将领的工作,而军事将领通常都变节背叛,因为他们对革命无所理解”。他的结论是,“我断定,革命必须有一个真正的群众基础”。
    • 霍枢昊; 范国强
    • 摘要: 董必武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在工作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在家庭建设上亦颇有建树,不仅形成了独有的优良家风,还留下了许多具有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家书。董必武的优良家风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价值独特,实现了中华传统家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这在其诸多家书中都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如他强调在学习上要坚持诗书相继、学以报国的学习理念;在处世层面要秉持克勤克俭、谦虚低调的处世观念;在治家层面遵循从严治家、严慈相济的治家风格。这不仅是董必武的优良家风,更是老一辈革命家治家实践的缩影。通过阅读董必武家书感悟其优良家风,无论对提升文艺修养、规范个人行为准则、形塑个人理想信念还是推动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王友平
    • 摘要: 同为中共“延安五老”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吴玉章与董必武,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建功立业、奋斗一生。他们俩均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民主革命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他俩之间具有许多相似相同的思想经历、革命实践和长期的革命合作,结下了长达40余年的革命友谊,其共同的经历和交谊也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前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并充分说明和有力证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从而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