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菱锌矿

菱锌矿

菱锌矿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冶金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376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金属矿山、中国矿业、国外金属矿选矿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八届全国选矿专业学术年会暨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高峰论坛、贵州地质科技与找矿突破论坛、深部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暨深部找矿新技术新方法高级研讨会等;菱锌矿的相关文献由290位作者贡献,包括魏德洲、冯其明、刘文刚等。

菱锌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4.3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2376 占比:95.50%

总计:2488篇

菱锌矿—发文趋势图

菱锌矿

-研究学者

  • 魏德洲
  • 冯其明
  • 刘文刚
  • 张国范
  • 朱从杰
  • 孙传尧
  • 朱建光
  • 李长根
  • 欧乐明
  • 吴本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志强; 陈晔; 李宇浩; 施显赵
    • 摘要: 与菱锌矿伴生的高可溶性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白云石会导致矿浆中含有大量钙(镁)离子,从而影响菱锌矿的浮选。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钙(镁)离子在菱锌矿(101)表面吸附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钙离子和镁离子会与清洁菱锌矿(101)表面发生较强的化学吸附,并且钙离子的吸附比镁离子更强。水化后的菱锌矿(101)表面也会与钙离子和镁离子发生吸附,但是吸附强度明显减弱。另外,钙离子在水化菱锌矿(101)表面的吸附会削弱菱锌矿(101)表面的水化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消除菱锌矿浮选过程中难免离子的影响提供理论指导。
    • 武俊杰; 戴惠新; 王凯; 贾宝亮; 孙亚峰
    • 摘要: 通过对菱锌矿、白云石、石英纯矿物溶液体系中离子浓度进行测定发现,随着磨矿细度的提高,溶液pH值变化很小、对氧化铅锌矿分离影响小;随着Pb^(2+)、Ca^(2+)、Mg^(2+)浓度的增加,菱锌矿的回收率均出现下降趋势,说明这三种金属离子的存在对菱锌矿的浮选具有抑制作用;Pb^(2+)、Zn^(2+)对石英的浮选具有活化作用,Ca^(2+)、Mg^(2+)对石英的浮选具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Pb^(2+)对白云石浮选具有活化作用;Zn^(2+)、Ca^(2+)对石英的浮选均具有活化作用;Mg^(2+)对石英的浮选具有抑制作用;四种金属离子混合对“菱锌矿、白云石和石英”体系可浮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菱锌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混合离子对目的矿物的抑制作用较脉石矿物强。
    • 许大洪; 刘小妹; 崔伟勇; 陈建华
    • 摘要: 作为典型的次生型难选矿物,锌氧化矿常以连生或者共生的形式与脉石矿物共存,其显著的特点是嵌布粒度细、杂质元素成分复杂且泥化程度高.本研究针对缅甸某高硅、高钙、高泥化率难选氧化锌矿进行了浮选实验探索.研究确定较优条件为:磨矿细度为-0.074 mm 85%;硅酸钠的添加量为600 g/t,硫化钠6.67 kg/t,十八胺1200g/t,2#油133 g/t;pH值为=11,硫化钠作用时间180 s.在此基础上采用两段分步浮选处理,最终获得一段精矿品位32.15%,二段精矿品位27.07%,综合回收率达84.77%的结果.
    • 梁溢强; 宋涛; 朱从杰
    • 摘要: 由于现有的氧化锌矿物的浮选技术不能高效回收矿石中的锌矿物.为了更好地回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研究菱锌矿、异极矿、方解石和石英在两种捕收剂溶液中的接触角变化,发现在pH为6~10的区间,两种氧化锌矿物与脉石矿物的接触角存在明显的差异,存在浮选分离的可能性.研究了磷酸酯溶液体系中,在硫化和不硫化的条件下,菱锌矿和异极矿的浮选性质差异.结果表明:两种矿物在酸性条件下的浮选效果最佳.添加少量硫化钠,有助于捕收剂用量的降低和浮选效果的提高.硅酸钠虽然能较好地抑制石英和方解石,但对两种氧化锌矿物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沈智豪; 张谦; 方健; 文书明
    • 摘要: 氧化锌矿和硫化锌矿是锌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锌需求的不断增长及硫化锌矿资源的日益消耗,氧化锌矿的高效利用将成为解决锌资源匮乏问题的重要手段,而菱锌矿作为氧化锌矿物的典型代表,被广大科研工作者关注和研究.近年来,硫化浮选法被广泛应用于处理氧化锌矿,故硫化是该工艺的关键环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归纳和分析了菱锌矿的表面硫化机理及影响硫化的主要因素,并详细阐述了强化菱锌矿表面硫化的方法,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借助多学科交叉及各先进检测分析手段完善菱锌矿的表面硫化机理和强化硫化机制.同时,研发高效硫化-绿色清洁的新型高效浮选技术有助于选矿工作者们更好地从事生产实践.
    • 王纪镇; 孙兆辉; 白俊智
    • 摘要: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和断裂键理论,研究了菱锌矿化学键特性和断裂键各向异性,确定了常见解理面.结果表明,菱锌矿晶体中Zn-O键强度低于C-O键,解理时优先发生Zn-O键断裂.菱锌矿各晶面只有Zn-O断裂时,断裂键密度与表面能正相关,但当C-O键和Zn-O键不均等断裂时断裂键密度与表面能不存在对应关系.表面能和断裂键密度证明(104)面、(018)面和(214)面是菱锌矿最常见解理面,且(018)面和(214)面Zn位点活性大于(104)面.分析还得出菱锌矿和钙镁碳酸盐脉石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常见解理面活性位点空间排布规律相似,表面金属位点的化学性质差异是实现三种矿物分选、筛选高效药剂的重要依据.
    • 王振; 黄少坤; 肖军辉
    • 摘要: 通过单矿物浮选、动电位测试以及荧光探针检测对比研究了不同头基尺寸捕收剂组合油酸钠/十二胺和油酸钠/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在菱锌矿表面的吸附特性及其对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单一捕收剂体系浮选试验结果表明,3种捕收剂体系下,随着捕收剂浓度增加,矿物浮选回收率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油酸钠、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十二胺分别在pH值为5.8、8.4和10.1处达到最大回收率,3种捕收剂对菱锌矿的捕收能力顺序为油酸钠>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十二胺.混合捕收剂体系中,固定油酸钠浓度为2×10-4 mol/L,加入适量的十二胺可以大幅促进矿物浮选,而加入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几乎没有影响.动电位测试结果表明,在pH=6时经2×10-4 mol/L油酸钠溶液处理的菱锌矿表面电位为-30.5 mV,随着十二胺用量增加,已吸附油酸钠的菱锌矿表面电位逐渐上升,在十二胺浓度2×10-4 mol/L时其表面动电位升高到接近菱锌矿在纯水中的动电位值22.3 mV,这是由于十二胺阳离子在已吸附了油酸钠阴离子的菱锌矿表面发生吸附;而溴代十六烷基吡啶的加入对菱锌矿表面电位几乎没有影响,说明溴代十六烷基吡啶阳离子基本没有在矿物表面吸附,这与浮选试验结果一致.矿物表面微极性测试结果验证了上述推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两种组合捕收剂在菱锌矿表面的吸附模型.
    • 罗利萍; 徐龙华; 巫侯琴; 张祥峰
    • 摘要: 氧化锌矿石结构和共伴生关系复杂,表面性质相似,浮选分离难度较大.氧化锌矿中有用矿物异极矿或菱锌矿在浮选过程中难以与含钙脉石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有效分离.因此,对异极矿、菱锌矿及其含钙脉石矿物的表面性质以及其与浮选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可为其高效浮选分离提供理论基础.系统介绍了异极矿和菱锌矿及其含钙脉石矿物表面性质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矿物的表面断裂键、表面润湿性、表面能、表面电性、表面溶解性等,并评述了矿物表面性质与浮选之间的关系.其中,表面断裂键决定矿物暴露面的活性位点;表面润湿性决定矿物天然疏水性;表面能与矿物吸附药剂能力有关,吸附能越负,药剂与矿物表面的相互作用越剧烈;在浮选过程中,带与矿物表面相反的电荷的捕收剂容易通过物理吸附导致浮选;有用矿物表面溶解的金属离子会活化脉石矿物,导致浮选分离困难.最后,对氧化锌矿物表面性质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王丽; 胡广艳; 孙伟; Sultan Ahmed KHOSO; 刘润清; 张祥锋
    • 摘要: A novel mixed collector (BHOA) was prepared by mixing benzohydroxamic acid (BHA) and sodium oleate (NaOL) and applied to the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smithsonite from dolomite. Flot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NaOL alone had good collecting performance on smithsonite and common gangue mineral dolomite but had poor selectivity. By using a BHA/NaOL mixed system with a molar ratio of 2:1, the recoveries of smithsonite and dolomite reached approximately 90% and 5%, respectively. Surface ten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activity of BHOA was a little higher than that of a single NaOL because of synergistic effects. Zeta potential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 indicated that surfactants BHA and NaOL co-absorbed on the smithsonite surface and only NaOL was present on the dolomite surface in the presence of BHOA.%将苯甲羟肟酸(BHA)与油酸钠(NaOL)混合,制备一种新的复配捕收剂(BHOA),并将其应用于从白云石中浮选分离菱锌矿.浮选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油酸钠对菱锌矿和白云石均有较好的捕收性能,但选择性较差.在BHA/NaOL摩尔比为2:1的复配体系中,菱锌矿与白云石的回收率分别为90%和5%左右.表面张力分析表明,由于协同效应,复配捕收剂BHOA的表面活性高于单一油酸钠.Zeta电位和XPS测量结果显示,在复配捕收剂BHOA存在的情况下,BHA与NaOL在菱锌矿表面发生共吸附,白云石表面仅观察到油酸钠.
    • 马志飞(文/图)1
    •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矿物晶体收藏热,很多矿物步入收藏家视线,异极矿就是其中一种。它那鲜艳的颜色具有无穷的魅力,如蔚蓝的天空一般沁人心脾,再加上它如同玻璃一样的耀眼光泽和适度的硬度,既可切成宝石,也可做成玉雕材料,越来越受收藏家青睐。''异极''之名的由来在很久以前,人们在闪锌矿附近发现一种奇特的矿物,它通常为钟乳状、葡萄状或皮壳状,灰白色或淡红色。这种矿物能够用作药物,治疗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等眼科疾病,人们称之为炉甘石,有时也尊其为''炉先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