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菌核

菌核

菌核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941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70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菌物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菌物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中国菌物学会第二届专题技术研讨会暨2013首届全国猪苓会议、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等;菌核的相关文献由2273位作者贡献,包括肖性龙、刘佳、刘寅等。

菌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6 占比:28.2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53%

专利文献>

论文:670 占比:71.20%

总计:941篇

菌核—发文趋势图

菌核

-研究学者

  • 肖性龙
  • 刘佳
  • 刘寅
  • 孟庆林
  • 韩建荣
  • 李易初
  • 王馨
  • 石凤梅
  • 祁军
  • 马立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震; 桑立君; 杨学达; 朱久祥
    • 摘要: 利用土传植物病原生态学的试验方法,通过模拟土壤温度、含水量、pH值对玉米纹枯病菌菌核生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对菌核生长影响较大,在含水量一定,pH值一定的条件下,25°C下菌核生长最快,30°C次之。在土壤pH值一定、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对玉米纹枯病菌菌核产生影响很大,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菌核生长出菌丝的速度越快,这也更能体现该菌适宜高湿的习性。土壤含水量一定、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在中性或略偏酸性条件下菌核生长速度较快,强酸,强碱都对会对其生长和萌发产生抑制作用。
    • 黄蓉; 胡建坤; 李保同; 刘永锋; 潘夏艳; 曹慧娟; 黄瑞荣
    • 摘要: 研究了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在水中的萌发、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与产孢、菌核形成条件及厚垣孢子的致病性。结果发现,少数黄色与黑色稻曲球上的厚垣孢子在田间存在萌发现象;黄色球厚垣孢子在清水中2 h即有孢子萌发产生分生孢子,4 h可见部分分生孢子产生次生分生孢子,12 h分生孢子中60%以上产生次生分生孢子。黑色稻曲球上的厚垣孢子萌发与黄色球上的厚垣孢子类似,但萌发起始时间较后者一般晚2 h以上,萌发率和萌发速率也稍低。稻曲病菌培养以PSA培养基生长最好。病菌培养25 d可产生厚垣孢子。江西稻区稻曲球上可产生菌核,但一般年份不常见。结果表明,田间采集的厚垣孢子是诱发稻曲病的有效接种体,推测其应是田间诱发稻曲病的重要初侵染来源和再侵染要素。
    • 罗祥英; 李健; 许天休; 李文芝; 曹瑶; 杨林雷; 陆青青; 沈真辉; 杨晓君; 李荣春
    • 摘要: 以初筛获得的六妹羊肚菌JSJ-M1、七妹羊肚菌JSJ-M6、梯棱羊肚菌JSJ-M15菌株为材料,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不同培养基条件对其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羊肚菌菌株通用的较优碳源为可溶性淀粉、糊精、几丁质、蔗糖和麦芽糖,较优氮源为玉米粉、豆饼粉、硝酸钾、硝酸钠;3个菌株对不同碳源、氮源的利用存在差异。对初筛的最优菌株六妹羊肚菌JSJ-M1进行育种试验,发现其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8°C~24°C,最适pH为5.5~7.0。在添加2种无机盐的培养基优化试验中发现,仅添加KH_(2)PO_(4)时可促进菌核形成但对菌丝生长无显著促进作用;仅添加MgSO_(4)时可显著促进菌丝生长但对菌核形成无促进作用;同时添加质量浓度分别均为0.5 g·L^(-1)的KH_(2)PO_(4)和MgSO_(4)时,羊肚菌的综合平均长势最好,菌丝生长速度为18.93 mm·d^(-1),菌核干质量为0.15 g/皿。
    • 刘伟; 何培新; 蔡英丽; 马晓龙; 赵雄
    • 摘要: 应用野生高羊肚菌(Morchella elata)及3种可驯化栽培的梯棱羊肚菌(M. importuna)、六妹羊肚菌(M.sextelata)和七妹羊肚菌(M. eximia)的15个样品共计52个分离株,包括相同子囊果不同部位和相同部位的多个组织分离株,以及单孢分离株,采用继代培养的方法测定这些菌株的生长曲线和形态特征,分析这些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核和色素产生及菌落形态等培养性状。结果为:除了两个组织分离菌株在继代培养5 320 h仍然存活以外,其余供试菌株均在不同时间段内老化死亡,其中寿命最长者为连续继代培养3 814 h,继代培养总生长距离213.7 cm;寿命最短者仅继代培养360 h,总生长距离5.9 cm。羊肚菌的老化表型为菌核产生数量下降、产生色素增加、菌丝生长速度下降和菌落边缘不整齐。表明羊肚菌菌丝的快速老化是一个普遍现象,可能与低等生物遗传物质的快速变异有关。鉴于菌株老化严重影响栽培产量,建议将菌株寿命测定作为羊肚菌优质菌种评判的一个指标。并提出在生产中减缓羊肚菌老化的一些措施。
    • 王永崇(整理)
    • 摘要: 葱白腐病是一种分布较广的大葱重要病害,局部地区发生相对较重,发病率可达10%以上,严重影响大葱生产。引发葱白腐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白腐小核菌(Sclerotium cepivorum Berk.),其外表黑色的球形或扁球形菌核,拥有紧密的浅红色内部结构,透明分生孢子球。病原以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存活、越冬或越夏,遇到植物根系分泌物刺激后萌发,并可侵染根或茎。春季条件适宜时,营养菌丝经过雨水、农事操作等扩展传播,从而引发白腐病。
    • 汤德相; 王元兵; 李程鹏; 赵志远; 徐志鸿; 虞泓
    • 摘要: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高原线虫草(Ophiocordyceps highlandensis)子座、菌核和生境土壤样本真菌ITS序列进行测定,分析其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所测样本共获得1650个OTU,子座、菌核和生境土壤的OTU数量分别为524、272和854个,注释的真菌隶属于19纲70目132科161属.子座和菌核组间、子座和生境土壤组间真菌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菌核和生境土壤组间真菌多样性具有显著性差异,子座和菌核组间真菌丰富度无显著性差异,子座和生境土壤组间、菌核和生境土壤组间真菌丰富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子座、菌核和生境土壤真菌群落的最大优势门,子座中的优势属为Circinotrichum、轮枝孢菌属(Verticillium)和多头霉属(Polycephalomyces),菌核中的优势属为泛普可尼亚菌属(Metapochonia)、地丝霉属(Geomyces)和轮枝孢菌属(Verticillium),生境土壤中的优势属为Cadophora.子座、菌核和生境土壤特有真菌物种分别有33、3、343个,共有真菌物种有237个.该研究为开发利用高原线虫草微生物群落中真菌资源提供参考.
    • 董永强; 李元慧; 田果廷; 郝加敏; 王艳琼; 王鹏; 刘庆洪
    • 摘要: 菌核形成与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子实体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以PDA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通过添加其他物质培养羊肚菌菌丝,观察菌核生长情况,从而初步判断其形成菌核的培养基限定条件.结果表明,碳源营养添加物为淀粉和乳糖,浓度为10 g·L-1;氮源添加物为NH4HCO3、KNO3和甘氨酸,浓度为250 mg·L-1;添加KH2PO4,浓度为1 g·L-1,均能较好地促进羊肚菌菌核的形成.
    • 冉永红; 马琳静; 谢淑琴; 张旦; 魏镛频
    • 摘要: 目的:研究羊肚菌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较佳母种培养基.方法:用11个母种培养基培养在甘肃栽培的一株六妹羊肚菌,观察其菌丝体培养特征和菌核形成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配方11培养基菌丝长势强,气生菌丝少,菌核成颗粒状密集分布于整个培养基,产核能力强.结论:配方11(生梨50 g,葡萄糖5 g,琼脂5 g,磷酸二氢钾0.25 g,蛋白胨0.25 g,纯净水250 mL,pH自然)为六妹羊肚菌母种试验最佳培养基.
    • 唐仕娟; 刘佳; 郭子坤; 石成才; 王智飞; 张树武; 徐秉良
    • 摘要: 为明确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的菌丝型萌发特性,采用控制变量法测定不同因素对菌核菌丝型萌发的影响.结果 表明,温度为5~30°C时菌核均能进行菌丝型萌发,最适温度为25°C,30°C时菌核菌丝型萌发后无法形成菌核;酸性条件利于菌核进行菌丝型萌发和菌核形成;光照时间越长越利于菌核菌丝型萌发及萌发后形成菌核,而紫外光照射2h对其萌发和菌核的形成无明显抑制作用;菌核的菌丝型萌发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形成菌核最佳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硝酸铵;菌核致死温度为70°C处理10 min.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