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荷叶碱

荷叶碱

荷叶碱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0444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中成药、中国现代中药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中药分析学术交流会、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等;荷叶碱的相关文献由53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皋林、李晓宇、王萌等。

荷叶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0444 占比:99.56%

总计:30579篇

荷叶碱—发文趋势图

荷叶碱

-研究学者

  • 刘皋林
  • 李晓宇
  • 王萌
  • 顾圣莹
  • 宋金春
  • 陈剑锋
  • 任晓亮
  • 刘斌
  • 刘虹
  • 杨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思琪; 李想; 董英; 马嘉慕; 宋若兰; 范琦琦; 魏静; 于啊香; 王秀环; 单东杰; 姚鉴玲; 吕芳; 折改梅
    • 摘要: 目的优选荷叶-山楂提取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提取时间、加水量、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出膏率、荷叶碱和槲皮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并在此基础上,以温度、浓缩时间、烘干时间为考察因素,以荷叶碱和槲皮素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浓缩和干燥条件。结果最优制备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30 min,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在80°C条件下减压浓缩,60°C条件下减压干燥,得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结论优选的荷叶-山楂提取物制备工艺稳定、合理,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 罗栩强; 刘经相; 曾丽婷; 杨勉锐; 库瑶; 吴梅青
    • 摘要: 目的测定贵州、湖北、浙江、山东、湖南、福建6个产地荷叶中二氧化硫和荷叶碱的含量,并对其药用品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二氧化硫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荷叶碱含量。结果不同产地荷叶中均未检测到二氧化硫;荷叶中荷叶碱的含量在0.116~0.641%之间,其中湖南产荷叶中荷叶碱的含量高达0.641%。结论不同产地荷叶中二氧化硫和荷叶碱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的要求。该研究可为荷叶药材的质量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 赵颖; 韦小菊; 陈卉
    • 摘要: 目的为了降低荷叶碱的消除速度,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制备荷叶碱脂质体(Nuc-Lip)并研究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以薄膜分散法制备Nuc-Lip,通过单因素考察药脂比、胆固醇用量、孵育时间、超声条件、胆酸钠用量和肉豆蔻酸异丙酯用量对荷叶碱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以包封率和粒径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Nuc-Lip进行处方工艺优化,并评价其体外释放性能。结果经最优处方工艺制备的Nuc-Lip呈球形,分布均匀,粒径为(37.08±1.36)nm,PDI为(0.094±0.007),Zeta电位为(-20.1±0.3)mV,包封率为(80.25±3.0)%、载药量为(2.33±0.09)%;Nuc-Lip体外释药缓慢,在24 h时累积释放达75.58%,符合一级释药模型。结论采用最优处方工艺制备的Nuc-Lip稳定可行,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为荷叶碱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 曹天; 闫军; 康君; 卫雅琪; 张冬; 曹沐筝; 李枫
    • 摘要: 荷叶碱是一种从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中提取的一种阿朴啡类生物碱,近年的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降脂、降糖、抗炎抑菌、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且毒性低,不良反应少,拥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是近年来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现综述荷叶生物碱药理研究进展,希望为其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
    • 唐海飞; 吴梅青
    • 摘要: 目的:全面分析荷叶碱分子反应活性位点,为在分子水平阐明荷叶碱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进一步推动荷叶碱结构改造和荷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依据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利用Gaussian软件优化荷叶碱分子结构,利用Multiwfn软件从分子表面静电势、前线分子轨道、原子电荷等方面对其反应活性位点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荷叶碱分子甲氧基O(22)和苯环H(17)附近存在静电势最大值点和最小值点。叔胺N(39)原子附近具有分子表面静电势极小点(-29.72kcal/mol),具有较高负电荷(-0.284a.u.),较高f-值(0.098),且为HOMO轨道。结论:荷叶碱分子中甲氧基O(22)和苯环H(17)在易发生以静电吸引为主的反应;叔胺N(39)原子易发生亲电反应;苯环C(3)、C(5)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 熊维; 覃再嫩; 贺茂林
    • 摘要: 目的 探讨荷叶碱对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软骨细胞炎症的抗炎作用.方法 取体外分离培养3~5天的SD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应用10μg/ml LPS诱导软骨细胞建立体外骨关节炎模型.将实验分为3组,即空白组、模型组(LPS)和实验组(LPS+荷叶碱).通过活/死细胞(Calcein-AM/EthD-I)双染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HE染色(苏木素-伊红),番红O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荷叶碱抑制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作用及缓解软骨细胞炎症的作用.结果 荷叶碱浓度为10μM时,无明显毒性,Calcein-AM/EthD-I染色表明该浓度对炎症诱导的软骨细胞有保护作用.qRT-PCR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的Col2al表达升高,MMP-13和IL-6表达下降.HE染色(苏木素-伊红)、番红O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荷叶碱能够维持软骨细胞的形态,促进软骨细胞蛋白多糖的分泌,抑制MMP-13的表达.结论 浓度为10μM的荷叶碱对LPS诱导的软骨细胞有较好保护作用及抗炎作用,无毒副作用.
    • 俞月; 路娟; 吕欣锴; 邓明慧; 胡美赓; 陈曦
    • 摘要: 荷叶碱提取自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叶,是荷叶中的指征成分和主要的药理活性成分.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可产生调血脂、降血糖、抗炎、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且不良反应小,具有一定开发价值.对荷叶碱的潜在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总结,针对其显著的调脂和降糖作用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对未来可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
    • 陈畅; 谢永艳; 黄丽萍
    • 摘要: 荷叶碱是来源于睡莲科植物莲干燥叶中的一种阿朴啡类生物碱,也是《中国药典》收载荷叶这味中药的质控成分.现代研究表明,荷叶碱具有降脂、降糖、抗肿瘤、抗脑缺血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荷叶碱自身存在水溶性差、药物安全性数据缺失、生物利用度争议较大等成药性缺陷,极大地影响了荷叶碱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因此,如何从众多药理活性中获得启发,进而选择最适合荷叶碱产品开发的临床适应症,依据制剂或化学手段改善其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同时降低毒副作用的发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在回顾荷叶碱的理化性质及药动学研究报道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其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以期为荷叶碱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及创新品种的开发提供参考.
    • 张靖悦; 赵恒侠; 陈宇阳; 连李荣
    •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荷叶碱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Pubchem数据库、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enCard数据库等检索荷叶碱及PCOS的靶点成分,并取交集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可视化;取荷叶碱与PCOS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将核心靶点蛋白与荷叶碱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获得荷叶碱有效靶点83个,PCOS疾病靶点2575个,成分-疾病共同靶点36个;PPI网络中核心靶点为SLC6A4、DRD2、MAOA、OPRM1、SLC6A3;GO功能富集分析共获得1230个条目,其中分子功能(MF)77个,生物过程(BP)1115个,细胞组成(CC)38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荷叶碱对PCOS的作用主要涉及5-羟色胺能突触、多巴胺能突触等;分子对接表明荷叶碱与SLC6A4、DRD2、MAOA、OPRM1、SLC6A3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本研究过程体现了荷叶碱治疗PCOS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荷叶碱治疗P-COS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
    • 竺世骄; 李婷; 易睿; 刘雯慧; 朱正萍
    • 摘要: 目的:探讨荷叶碱改善胰岛素抵抗与 GLUT4 蛋白表达的机制研究。 方法:挑选昆明种雄性小鼠40 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荷叶碱组、空白组各 10 只。 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小鼠肝脏和骨骼肌 GLUT4 的表达。 结果:肝脏组织中荷叶碱组阳性表达特点同二甲双胍组,但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及表达强度低于二甲双胍组,但高于模型组。 骨骼肌组织中荷叶碱组阳性表达特点同二甲双胍组,但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及表达强度低于二甲双胍组,但高于模型组。 结论:荷叶碱可导致 GLUT4 表达上调,葡萄糖摄取能力增加,产生一定的降糖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