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苏木精-伊红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专利文献31585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德州学院学报、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等; 苏木精-伊红染色的相关文献由387位作者贡献,包括凯特·泰勒、奥德拉·拉斯马森、斯坦利·E·汉森等。

苏木精-伊红染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31585 占比:99.68%

总计:31686篇

苏木精-伊红染色—发文趋势图

苏木精-伊红染色

-研究学者

  • 凯特·泰勒
  • 奥德拉·拉斯马森
  • 斯坦利·E·汉森
  • 罗素·迈尔斯
  • 罗纳德·保罗
  • 丁冬
  • 习小庆
  • 于英楠
  • 代新珍
  • 任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佳佳; 刘杰; 王敏
    • 摘要: 背景:根尖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炎症性疾病,针对该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已经广泛开展,但模型建立方法尚不统一。目的:建立具核梭杆菌诱导的小鼠实验性根尖周炎模型。方法:25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和1,3,5,7 d实验组,每组5只,对照组小鼠不进行处理,实验组小鼠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开髓后在根管内导入具核梭杆菌菌液,暂封膏封闭牙冠部,分别在术后1,3,5,7 d时收取下颌骨样本,对照组在0 d时收集下颌骨样本。Micro-CT检测根尖牙槽骨吸收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根尖区组织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根尖区破骨细胞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术后3 d小鼠下颌第一磨牙根尖牙周膜间隙开始增宽,7 d时出现明显的牙槽骨吸收;根尖区三维重建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术后7 d根尖区骨体积分数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增加(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术后3 d根尖区观察到明显的炎细胞浸润,之后浸润范围逐渐扩大;③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术后3,5,7 d根尖区破骨细胞数量持续增加;④结果表明,在根管内导入具核梭杆菌的方法成功建立了小鼠实验性根尖周炎模型,可用于进一步探究根尖周炎的病因病理及治疗手段。
    • 徐翔; 银和平; 吴一民; 李树文; 马丽波; 王宇鹏; 于英楠; 孙涛; 张远; 任伟
    • 摘要: 背景:目前,腰椎间盘摘除术后纤维环破口仍继续存在,容易形成复发型腰椎间盘突出,如何修复纤维环破口是组织工程学的热点问题.目的:比较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纤维蛋白粘合剂修复椎间盘纤维环缺损的能力.方法:从山羊髂骨中提取和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将其进行传代培养.将15只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粘合组、移植组,每组5只(30个椎间盘).采用手术器械制备0.75 cm×0.75 cm椎间盘纤维环缺损,粘合组利用纤维蛋白粘合剂对破损的纤维环进行粘合,移植组将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5×109 L-1,体积为10μL)的明胶海绵(0.75 cm×0.75 cm)放入纤维环缺损中,然后逐层进行缝合.术后6,12周,取出纤维环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明胶染色、AB-PAS染色和Ⅱ型胶原染色.结果 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到移植组中软骨细胞、胶原细胞与骨细胞的数量相比其他两组增多,细胞成熟,修复能力更强;Masson三色明胶染色观察到移植组有更多的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组织;AB-PAS染色观察到移植组有更多的软骨细胞参与修复;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发现移植组Ⅱ胶原含量最高;上述结果证实了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纤维环缺损有更好的修复能力.
    • 徐翔; 吴一民; 李树文; 马丽波; 王宇鹏; 于英楠; 孙涛; 张远; 任伟; 银和平
    • 摘要: 背景:目前,腰椎间盘摘除术后纤维环破口仍继续存在,容易形成复发型腰椎间盘突出,如何修复纤维环破口是组织工程学的热点问题。目的:比较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纤维蛋白粘合剂修复椎间盘纤维环缺损的能力。方法:从山羊髂骨中提取和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将其进行传代培养。将15只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粘合组、移植组,每组5只(30个椎间盘)。采用手术器械制备0.75 cm×0.75 cm椎间盘纤维环缺损,粘合组利用纤维蛋白粘合剂对破损的纤维环进行粘合,移植组将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5×10^(9)L^(-1),体积为10μL)的明胶海绵(0.75 cm×0.75 cm)放入纤维环缺损中,然后逐层进行缝合。术后6,12周,取出纤维环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明胶染色、AB-PAS染色和Ⅱ型胶原染色。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到移植组中软骨细胞、胶原细胞与骨细胞的数量相比其他两组增多,细胞成熟,修复能力更强;Masson三色明胶染色观察到移植组有更多的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组织;AB-PAS染色观察到移植组有更多的软骨细胞参与修复;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发现移植组Ⅱ胶原含量最高;上述结果证实了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纤维环缺损有更好的修复能力。
    • 王佳佳; 刘杰; 王敏
    • 摘要: 背景:根尖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炎症性疾病,针对该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已经广泛开展,但模型建立方法尚不统一.目的:建立具核梭杆菌诱导的小鼠实验性根尖周炎模型.方法:25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和1,3,5,7 d实验组,每组5只,对照组小鼠不进行处理,实验组小鼠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开髓后在根管内导入具核梭杆菌菌液,暂封膏封闭牙冠部,分别在术后1,3,5,7 d时收取下颌骨样本,对照组在0 d时收集下颌骨样本.Micro-CT检测根尖牙槽骨吸收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根尖区组织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根尖区破骨细胞的表达.结果 与结论:①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术后3 d小鼠下颌第一磨牙根尖牙周膜间隙开始增宽,7 d时出现明显的牙槽骨吸收;根尖区三维重建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术后7 d根尖区骨体积分数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增加(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术后3 d根尖区观察到明显的炎细胞浸润,之后浸润范围逐渐扩大;③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术后3,5,7 d根尖区破骨细胞数量持续增加;④结果表明,在根管内导入具核梭杆菌的方法成功建立了小鼠实验性根尖周炎模型,可用于进一步探究根尖周炎的病因病理及治疗手段.
    • 李梓瑜; 刘宇航; 史君; 曲星月; 袁宏伟; 李琨; 陈杰; 李筱贺; 王海燕; 和雨洁; 李志军; 张少杰; 王星
    • 摘要: 目的利用硬组织切片技术、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方法对成人钩椎关节的组织形态及各层结构进行观察,并对钩椎关节的解剖结构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成年男性全颈椎标本,截取C_(2)~C_(6)钩椎关节进行福尔马林固定,脱水,于光固化机中包埋聚合。利用硬组织切片机对标本进行切片处理,磨片机对标本进行磨片处理,并使用苏木精—伊红及甲苯胺蓝进行染色。观察染色后钩椎关节组织形态及结构特点。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的钩椎关节骨切片可清晰见到椎体及椎间盘被钙盐沉积分开,上下椎体切面可见粉染骨小梁,骨小梁间可见骨髓组织。甲苯胺蓝染色的钩椎关节骨切片可见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各种骨组织形态,椎体切面可见体积、宽度、分布均正常的蓝色骨小梁。结论硬组织切片技术可以较完整保留钩椎关节的固有组织形态,经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均可清晰观察到钩椎关节各层结构及形态特征。
    • 刘彤; 徐春生; 祁凤华; 袁晓凤; 宋思佳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复合益生菌对大肠杆菌K99引起的犊牛腹泻小肠病理变化及肠胶质细胞(EGC)分泌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的影响。犊牛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犊牛灌服10mL磷酸缓冲盐溶液;益生菌组犊牛灌服K99菌液10mL及饲喂复合益生菌;感染组犊牛灌服大肠杆菌K9910mL,分别于7d、14d、21d取组织样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犊牛小肠GSNO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各段小肠绒毛结构完整,无病理变化,感染组各段小肠肠绒毛断裂及水肿的较多;ELISA结果显示,十二指肠中GSNO含量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空肠中益生菌组GSNO含量最高,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感染组GSNO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益生菌组(P0.05)。试验表明K99可导致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降低GSNO的分泌;益生菌可保护犊牛小肠组织结构,提高GSNO的分泌。
    • 刘彤; 徐春生; 祁凤华; 袁晓凤; 宋思佳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复合益生菌对大肠杆菌K99引起的犊牛腹泻小肠病理变化及肠胶质细胞(EGC)分泌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的影响.犊牛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犊牛灌服10mL磷酸缓冲盐溶液;益生菌组犊牛灌服K99菌液10mL及饲喂复合益生菌;感染组犊牛灌服大肠杆菌K99 10mL,分别于7d、14d、21d取组织样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犊牛小肠GSNO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各段小肠绒毛结构完整,无病理变化,感染组各段小肠肠绒毛断裂及水肿的较多;ELISA结果显示,十二指肠中GSNO含量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空肠中益生菌组GSNO含量最高,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感染组GSNO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益生菌组(P<0.05);回肠中感染组GSNO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益生菌组(P<0.01),益生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K99可导致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降低GSNO的分泌;益生菌可保护犊牛小肠组织结构,提高GSNO的分泌.
    • 张怡静; 徐健
    • 摘要: 目的 探索建立发育期过度学习训练小鼠模型,分析过度学习训练对小鼠认知的影响.方法 将25日龄的野生型C57BL/6小鼠按性别及是否接受过度学习训练分为4组(雌/雄性实验组和雌/雄性对照组).基于Morris水迷宫建立发育期过度学习训练小鼠模型,采用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分析过度学习训练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采用新异物体识别实验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分别分析过度学习训练对小鼠识别记忆和海马形态的影响.结果 4组小鼠游泳速度和逃避潜伏期基线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定位航行实验中,与各自对照组比较,雌/雄性实验组小鼠能更快地学会找到水下平台(均P0.05).在新异物体识别实验中,训练结束后1 h和24 h,雄性实验组小鼠对新玩具的辨别指数均低于雄性对照组小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HE染色观察发现,实验组小鼠海马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形态欠规则;雄性实验组小鼠海马CA 1区域观察到较多的变性神经元.结论 过度学习训练可能损伤小鼠(特别是雄性小鼠)的认知功能和探索力,海马受损可能是该损伤的机制之一.
    • 黄丽; 陈炳坤; 莫燕漩; 郭育蓉; 刘珊珊
    •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固定液对小鼠睾丸组织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质量的影响,优化出小鼠睾丸组织最适宜的固定方法。方法取8只C57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4只,将睾丸组织取出后分别置于modified Davidson Fluid(mDF)固定液和4%多聚甲醛(4%PFD)溶液,固定24 h后进行石蜡和冰冻切片,随后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比较两种固定液对睾丸组织结构的固定效果及抗原保护作用。结果与4%PFD溶液组相比,mDF固定液组睾丸组织结构完整清晰,间质成分无脱落,对抗原保护作用较强。结论mDF固定液是较好保存睾丸组织形态结构的固定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