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芭蕉

芭蕉

芭蕉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94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轻工业、手工业、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2篇、专利文献228篇;相关期刊469种,包括日语学习与研究、散文百家、民族音乐等; 芭蕉的相关文献由111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正武、张娟、余坤桦等。

芭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2 占比:75.74%

专利文献>

论文:228 占比:24.26%

总计:940篇

芭蕉—发文趋势图

芭蕉

-研究学者

  • 王正武
  • 张娟
  • 余坤桦
  • 张林
  • 施黔
  • 蒋琴
  • 陆忠超
  • 吴红梅
  • 王祥培
  • 姚冬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余森艳; 朱金莲; 李志红
    • 摘要: 以甘蔗和芭蕉为主要原料,以帝伯仕果酒专用酵母为菌种,对甘蔗芭蕉复合果酒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酵母添加量、甘蔗汁/芭蕉浆原料配比、发酵温度、初始糖度及发酵时间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甘蔗芭蕉复合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酵母添加量为0.5%,甘蔗汁/芭蕉浆原料配比为3∶1(W/W),发酵温度为28°C,初始糖度为18%,发酵时间为7 d时,所制得的发酵复合果酒感官评分值最高,酒精度可达9.6%Vol,成品色泽呈均匀的米黄色,澄清透亮、酒香浓郁,兼具甘蔗和芭蕉的果香,滋味醇厚。
    • 余漂; 丁芹; 王祥培; 王远敏; 梁玉清; 吴红梅
    • 摘要: 目的:对芭蕉、香蕉及野蕉的花和苞片中羽扇豆酮进行分离与结构鉴定,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对芭蕉、香蕉及野蕉的花和苞片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从芭蕉、香蕉及野蕉的花和苞片中都能分离出羽扇豆酮;香蕉和野蕉的花中羽扇豆酮平均含量明显高于芭蕉花(P 0.05),芭蕉苞片中羽扇豆酮平均含量明显高于香蕉和野蕉的苞片(P 0.05);同植株芭蕉老花和嫩花中以老花中羽扇豆酮含量最高,芭蕉老苞片和嫩苞片中以老苞片的含量最高,三个品种中同植株花和苞片中羽扇豆酮含量均以苞片的较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准确性高、重复性及专属性强,可用于不同品种香蕉、芭蕉及野蕉的花和苞片中羽扇豆酮的含量测定。提示芭蕉、香蕉及野蕉的花及苞片可作为抗糖尿病活性成分羽扇豆酮原药材来源。
    • 张宝; 杨红; 赵珊; 田洪星; 蒋礼; 王永林; 李勇军; 李悦
    • 摘要: 芭蕉芭蕉芭蕉属植物,其花或根茎均可入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研究发现,芭蕉主要含有挥发油类、酚类、phenalenone类、生物碱类、苊的衍生物等成分,具有抗炎、抑菌、抗肿瘤、促进骨形成、降血糖、降血压等药理作用。本文对芭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高源
    • 摘要: 芭蕉是《红楼梦》大观园中较不起眼的植物之一,却又是一个有着特殊内涵的审美意象,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多重的文化意蕴。在《红楼梦》中芭蕉意象不仅象征着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还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意趣和小说的悲剧性主题。在芭蕉意象的营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曹雪芹对中国传统芭蕉文化的继承,同时也使我们对托物言志等传统的艺术手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摘要: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 范存刚
    • 摘要: 吾于存刚,原不相识,近任军伟小友,乐为曹丘,始得相会于荣宝斋。初看以往图片,便觉眼前一亮,后观近作原迹,尤所悦意赏心。盖存刚之画有三美焉。其一曰祥和。所画题材,或传统之梅竹牡丹、四时花卉,如春之紫藤、夏之芭蕉、秋之葫芦、冬之天竺,必显其宁静中之生机。或身边之花鸟蔬果,如司晨之雄鸡、向日之葵花、欢欣之喜鹊、果盘之草莓、温馨之盆荷、新赠之竹笋、消渴之西瓜,莹晶之葡萄,与夫灯笼爆竹牡丹茶具合一之“岁朝清供”。
    • 周华诚
    • 摘要: 《蕉阴午睡图》是“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为老师金冬心作的画,画上几株巨大的芭蕉,绿荫如盖,金农裸着上身在椅子上睡着了。这幅画很有意思,我读此画,神游千里,就想起了千岛湖建勇兄的山野之居,那里有无数的芭蕉。建勇兄的山居叫“漫曲”,这名字是他自己起的。作为一名专业设计师,他曾为很多家民宿酒店做过设计,终于有机会为自己营造一处栖息之处,自然更是用心。
    • 徐锋; 韦秀娟; 杨冲冲; 张梅; 陈滕; 吴红梅; 王祥培
    • 摘要: 芭蕉的多个部位(根、茎、叶、花)均作药用,具有丰富的传统功效和较高的药用价值。目前,芭蕉中已鉴别出化合物300多个,主要是酮类、醇类、醛类、烯烃和酸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糖尿病、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对芭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梳理、归纳,以期为芭蕉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 熊岚
    • 摘要: "寂"是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特别是俳谐美学的一个关键词和重要范畴。而松尾芭蕉正是以"寂"为核心,创作了很多独特的艺术佳作,并树立了俳谐新风。他通过对自然景趣的享受,而追求"寂"的意境。这种"寂",不单单是"孤寂""空寂""寂静"的景象,更蕴含了"闲寂""单纯""乐观"的心境,体现了松尾芭蕉"寂然独立、淡泊宁静、自由洒脱"的人生态度,进而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而这种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一致的艺术境界,正是芭蕉俳谐诗学意境的极大体现,我们也能从中感知到其独特的意境美。
    • 由心图图
    • 摘要: 金秋十月的贵州省息烽县,像散文家笔下写的“岁月漫长,芭蕉绿,柿子黄”。大街上,十月的清苦被一首悠扬婉转的《我在贵州等你》所疏解,那些难以圆满的故事也终会消散在夹杂着水汽的一呼一吸间。这一天,4个年轻女孩来到息烽县某影楼拍艺术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