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节约用血

节约用血

节约用血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7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610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瞭望、泰山卫生、健康博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10年第四届输血学术年会、东北地区采供血机构输血技术组2009年会、山东省麻醉学会第九次学术会议等;节约用血的相关文献由199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正义、刘晋萍、崔勇丽等。

节约用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 占比:0.9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7610 占比:99.05%

总计:7683篇

节约用血—发文趋势图

节约用血

-研究学者

  • 冯正义
  • 刘晋萍
  • 崔勇丽
  • 晏馥霞
  • 李守军
  • 王旭
  • 赵举
  • 赵明霞
  • 闫军
  • 龙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媛媛; 马淑芳
    • 摘要: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科临床用血进行总结分析,了解新生儿用血的具体情况,为节省血液、制备小规格血液制剂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634例住院新生儿的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使用红细胞、血浆及血小板实际输入量占用血量的比例都较小,分别为14.2%、26.5%、11.3%;用血总量为109210 mL,实际输入血量为17829.6 mL,占总血量的16.3%;总剩余血量为91380.4 mL,占总血量的83.7%,剩余量较输入量多,总剩余血量是输入血量的5.1倍,平均每次实际输入量为8~80 mL。结论新生儿临床用血量大,但实际输入量少,血液浪费严重,为了节约用血,新生儿输血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首选小规格血液制剂。
    • 李秀伶; 张东敏; 孔庆和; 许敬; 米佳平
    • 摘要: 目的:分析开展 Rh(D、C、c、E 和 e)五种血型抗原及不规则抗体检测,并采取 ABO 血型和 Rh(D、C、c、E 和 e)五种血型抗原完全相合的输血病例,探讨开展 Rh(D、C、c、E 和 e)五种血型抗原在精准化输血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我院一位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的入院诊断:(1)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肝硬化失代偿期;(3)胆囊结石的老年患者,实施了 ABO 血型和 Rh(D、C、c、E 和 e)五种血型抗原完全相合的输血方案作为典型病例来分析。 结果:患者康复出院,抢救成功。 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需要做好患者以及献血者的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及 Rh 血型抗原分型,并做好同型输注,进而保障老年人安全合理输血,提高了输血治疗的安全性,节约了血液资源,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大大缩短了,提高了患者对我院医生的诊疗及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使用。
    • 黄国金; 邹勇; 杨祖贤; 谢学良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科心脏直视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技术中使用经验。方法研究我中心自2016年12月至2021年10月心脏手术中使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57例患儿血液回收量及临床资料。结果复杂手术组28例患儿手术中红细胞回收的量(386±513)mL,非复杂手术组29例中红细胞回收量(108±63)mL;红细胞回收量、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明显差异(P<0.05),重症监护时间未见统计差异;在使用血液回收的非复杂手术组异体血红细胞使用量(0.98±1.21)U,低于常规预充体外循环手术2.0 U(P<0.05);所有患儿均完成手术,顺利进行血液回收,回收红细胞40~2507mL,平均(245±392)mL。结论血液回收技术能在复杂手术中血液回收能大量回收因不可避免的失血中红细胞;在对稀有血型患儿手术过程使用改技术能保障其顺利完成手术,进而推进体外循环节约用血,减少手术用血。
    • 黄佳鑫; 葛振伟; 钱晓亮; 葛畅; 姚东风; 赵健; 程兆云
    • 摘要: 目的 探究微型化体外循环装置在微创心脏手术(MICS)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成人右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29例.其中应用微型化体外循环装置(MECC组)16例,采用常规体外循环方式(CECC组)13例.分别记录两组的预充量、超滤总量、测定两组术前麻醉诱导后(T1)、停跳液灌注后5 min(T2)、超滤开始(T3)、停体外循环机后10 min(T4)、体外循环后2 h时(T5)的血浆胶体渗透压、血红蛋白、血糖、乳酸、碱剩余、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血气指标,对比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转流时间、术中库血用量、转中尿量、术后库血用量、术后24 h尿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比较其他体外循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了手术,其中MECC组有9例实现了全程无血心脏手术,无相关并发症.MECC组平均预充量(890±133)mL、转中库血用量(69±30)mL、术后库血用量(66±32)mL、术后24 h引流量(322.2±133.4)mL均较CECC组(1550±217)mL、(224±96)mL、(176±48)mL、(740.3±198.4)mL少,超滤总量(1280±79)mL较CECC组(708±85)mL多(P0.05);MECC组各时间点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CECC组,但仅在停机后10 min时血红蛋白水平(91.3±5.8)g/dL高于CECC组(75.8±4.5)g/dL(P0.05);余时间点两组血红蛋白、乳酸、血糖、COP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型化体外循环装置的安装预充简单易行,转中运行简便可靠,术后实施改良超滤,能快速滤除机体水分回输全部管路内余血,可有效节约围术期用血,是微创心脏手术的理想选择.
    • 张小贞; 李刚; 王树伟; 郑惠灵; 刘洁; 杨巧玲
    • 摘要: 目的 探讨优化改良超滤技术用于婴幼儿心脏手术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采集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166例8 kg以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采用经典改良超滤;B组为实验组,采用优化改良超滤+回输管道剩余机血.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血量、红细胞比容及术中、术后的临床结果有无差异.结果 16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改良超滤结束后、手术结束后实验组的红细胞比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重症监护室留置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滤后实验组患者的红细胞比容在正常范围,基本不再输入异体血,因此实验组超滤后红细胞用量为零.结论 优化改良超滤技术+回输管道剩余机血较经典改良超滤技术可减少库血用量,降低异体输血带来的风险,缓解血源紧张的问题,并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留置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 崔洁; 姚尧; 徐红珍; 吴春
    • 摘要: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无血预充体外循环(CPB)的方法及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11至2016-11收治的先心病528例患儿心内直视手术无血预充体外循环情况.所有患儿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畸形矫治手术,选用改良体外循环管路减少预充量,依据患儿术前红细胞压积(HCT)水平,选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性自体输血技术,使用血液回收机行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减少血液丢失,依据体外循环情况行常规超滤、平衡超滤及改良超滤,实现无血体外循环.结果:528例不同体重患儿的预充量:28 kg(600~650)ml;入室后的平均HCT(36.1±5.9)%,实施无血预充,体外循环5 min时HCT(24.3±3.1)%,停机前HCT(24.8±3.0)%,出室前HCT(32.1±3.8)%.其中有43例(8.1%)患儿体外循环过程中输注库存血,停机后有25例(4.8%)患儿输注库血.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性自体输血的患儿共72例(13.6%),共放血15520 ml.术中195例复杂先心病患儿中有189例(96.9%)使用血液回收机,333例单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中,仅有3例(9.0%)使用血液回收,且均为稀有血型患儿.体外循环过程中使用常规超滤223例(42.2%),平衡超滤211例(40.0%)及改良超滤247例(46.8%).结论:小儿先心病手术的无血体外循环有其复杂性及特殊性.对于体重和HCT水平合适的患儿,使用改良体外循环管路,结合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及回收式自体输血、超滤技术,无血预充能够安全地在儿童先心病手术体外循环中实施,从而实现节约用血,减少异体输血的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靳彦超; 杜瑞云; 付惟定; 周燕萍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体外循环心肌保护、脑灌、节约用血和装置改进的意义和实用性.方法 对223例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体外循环管理(常温、浅低温185例,其中平行循环9例,中低温30例,其中顺行单侧脑灌注9例,深低温8例,其中顺行单侧脑灌注2例),含血高钾心脏停搏液和HTK液,复合超滤、自体血回收.结果 除5例死亡外,均安全出院,未出现与体外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根据病种特点选用相应的心脏保护液,在主动脉病变和部分复杂病种中使用中低温脑灌注技术,实施节约用血的综合措施及设备改进对提高灌注质量有实用意义.
    • 靳彦超1; 杜瑞云1; 付惟定2; 周燕萍2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体外循环心肌保护、脑灌、节约用血和装置改进的意义和实用性.方法 对223例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体外循环管理(常温、浅低温185例,其中平行循环9例,中低温30例,其中顺行单侧脑灌注9例,深低温8例,其中顺行单侧脑灌注2例),含血高钾心脏停搏液和HTK液,复合超滤、自体血回收.结果 除5例死亡外,均安全出院,未出现与体外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根据病种特点选用相应的心脏保护液,在主动脉病变和部分复杂病种中使用中低温脑灌注技术,实施节约用血的综合措施及设备改进对提高灌注质量有实用意义.
    • 闫纪忠
    •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血逆预充技术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20例。对照组只实施常规血液保护措施,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加以自体血逆预充技术的实施。记录分析围术期的红细胞压积、输血量和输血率,以及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皆成功实施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且都无死亡和重大的手术并发症现象发生。试验组的患者红细胞比容值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围术期的输血量和输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自体血逆预充技术可有效降低体外循环过程当中过度的血液稀释,维持较高的红细胞压积值,从而减少围术期的输血量和输血率,达到节约用血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