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乘坐舒适性

乘坐舒适性

乘坐舒适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85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9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446743篇;相关期刊240种,包括汽车之友、汽车与社会、汽车导购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第七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 、“提高旅客舒适度”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 等;乘坐舒适性的相关文献由949位作者贡献,包括汪若尘、刘德顺、张孝良等。

乘坐舒适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9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46743 占比:99.88%

总计:447301篇

乘坐舒适性—发文趋势图

乘坐舒适性

-研究学者

  • 汪若尘
  • 刘德顺
  • 张孝良
  • 彭佑多
  • 陈龙
  • 张志飞
  • 张永忠
  • 徐中明
  • 聂佳梅
  • 贺岩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怀义; 孙成磊
    • 摘要: 驾驶室乘坐舒适性是汽车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如何建立一个全面描述汽车动态特性的模型,是进行舒适性仿真研究的关键。作者首先利用大型通用软件 ADAMS/View 建立了某重型载货汽车驾驶室多刚体仿真模型,以此为基础利用Nastran 软件计算的模态结果建立了刚弹耦合的多体模型。两种模型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以驾驶室前后悬置的刚度和阻尼为因素进行了虚拟DOE正交试验分析,找到了悬置刚度、阻尼的最优水平,使乘坐舒适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 王宇; 李园园; 甄亚晶; 窦胜月
    • 摘要: 文章在传统乘坐舒适性评价的基础上研究心率变异性(HRV)对乘客在站姿、坐姿状态下乘坐舒适性进行评价的可行性。以某品牌纯电动公交车为研究对象,采集试验车辆选定位置处X、Y、Z三个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并采集受试乘客站姿、坐姿两种状态下的生理信号,并利用不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最后得到站姿、坐姿状态下的对应指标如时域分析下的均方根值、HRV三角指数(HRVti);频域分析中的标准化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之比(nLF/nHF);非线性分析中的散点椭圆拟合短半轴与长半轴之比(SD1/SD2)、样本熵(SampEN),结合受试乘客主观评价得到舒适性评价。通过研究可知HRV分析,可以作为传统乘坐舒适性的评价补充。
    • 郝东辉; 周达伦; 纪昂; 强毅
    • 摘要: 儿童座椅对保障儿童的乘车安全至关重要,其乘坐舒适性对儿童身心健康及成长的影响亦不能忽视。标准法规更多关注儿童座椅的乘坐安全性、安装的便捷性及误操作性,但对儿童座椅的乘坐舒适性尚无明确规定及评价要求。本文以“人-机-环”系统分析思路,从儿童的生理特征、儿童对舒适性感知因素、儿童座椅分类及儿童座椅安装使用环境出发,归纳儿童座椅乘坐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及评价内容,可供企业产品研发评价参考。
    • 徐飞
    • 摘要: 有人曾形容汽车是“四个轮子+一张沙发”,极简的描述不难看出人们对于汽车的基本要求——“动力”、“舒适”。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汽车早已由单一的出行工具发展为人们生活的第三空间,乘坐舒适性是评价一款汽车产品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座椅作为与乘员直接接触的部件,其舒适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车舒适性。那么决定座椅舒适性的因素有哪些,座椅的开发又会经历那些过程?针对这些问题,《世界汽车》邀请到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奔腾开发院车身开发部总监毕思刚,听毕总来解读“小座椅”中的“大玄机”。
    • 徐哲; 刘豪; 党威; 胡趁义; 龙永文
    • 摘要: 随着汽车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悬架、制动等系统可以主动调节作用力,使汽车制动舒适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回顾了车辆乘坐舒适性问题,重点关注在制动工况下的乘坐舒适性。制动舒适性是指车辆在制动时因车辆纵向动力学变化所引起的驾乘人员的不适,从影响因素、控制结构、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乘坐舒适性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对比分析;悬架系统、制动系统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制动过程的解构可知,频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结合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背景,分析了典型工况下的乘坐舒适性;总结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对乘坐舒适性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李之恒; 张伦维; 鄢红超
    • 摘要: 为了研究汽车座椅对驾乘舒适性的影响,基于振动传递理论,通过一种座椅隔振测试方法,提取座椅隔振量来表征座椅垂向隔振能力;通过客观台架测试和实车测试结果,对隔振量数据进行分析,建立隔振量与驾乘舒适性的关系;对比两套不同的座椅,对客观测试与主观评价进行关联。结果表明:座椅隔振量是影响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人体的垂向共振振动数在6 Hz左右,当座椅共振时的频率小于6 Hz或超过6 Hz,座椅起到隔振效果;隔振量绝对值越大,座椅对振动的衰减能力越强。
    • 李冉; 张军
    • 摘要: 建立了某高速列车动力学模型,考虑座椅的垂向安装刚度和阻尼,计算分析了高速列车上座椅的舒适性.以德国低干扰谱为激励,对不同速度下运行的高速列车进行了动力学仿真计算,得到了乘坐座椅的振动加速度,并计算了座椅的舒适性指标,分析了座椅垂向安装刚度、垂向安装阻尼、列车运行速度、乘坐位置对舒适性的影响.通过计算高速列车座椅的Sperling指标,可以得出当运行速度为350 km/h、座椅安装刚度取90 kN/m、安装阻尼取7 kN·s/m时,座椅的乘坐舒适性最佳,且中间排的座椅在任何参数匹配下均为该高速列车最佳乘坐位置.
    • 马万良
    • 摘要: 为研究纯电动公交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晕车”问题,文章以智能手机为数据采集设备,实车采集10条线路82位驾驶人的逐秒运行数据。将公交车运行过程分为加速、匀速、减速三个阶段,分析发现加速、减速阶段分别有49.6%、30.8%的瞬时加速度超过了舒适阈值,会使乘客出现不适感,同时匀速阶段速度稳定性远低于社会车辆。此外,为研究驾驶风格与乘坐舒适性的关系,基于车辆运行参数,利用谱聚类算法将驾驶人分为三类,分析发现驾驶风格越激进,驾驶人乘坐不适感越强。通过对公交运行过程的分解与对驾驶人的有效聚类,可为纯电动公交乘坐舒适性改善、运行服务质量评价、驾驶人驾驶技能改善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与数据支撑。
    • 韦海菊; 邓锐
    • 摘要: 为研究车下吊挂设备参数对市域铁路动车组车体弹性振动的影响,建立了精细化的车体有限元模型和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根据隔振设计原理,为车辆车下变压器和风源装置设计了相应的弹性吊挂装置,并分别分析了对应的吊挂频率及其动刚度,同时分析了弹性吊挂装置对乘客乘坐舒适度的影响。计算列车在最高速度140 km/h的运行工况下,不同弹性吊挂频率设计时基于ISO 2631指标的车辆地板振动加速度总量。结果表明,弹性吊挂装置能够有效减少车辆弹性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
    • 侯辉; 盛先志; 吴旭东; 徐洪伟
    • 摘要: 某车型在匀速行驶过程中,后排座椅腰部有敲背感,影响乘坐舒适性。通过试验测试,对车内振动传递路径的分析,确定座椅为受迫振动。通过对传递路径及响应的改变,消除抖动和主观评价敲背感。座椅乘坐舒适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座椅抖动作为座椅舒适性的评价指标之一,也成为设计中的重要指标。座椅抖动问题及原理1.问题描述某车型在开发阶段,做NVH相关性能试验,主观舒适性评价后排座椅路感较强,在粗糙路面座椅靠背存在较为明显的敲背感。运用LMS公司Test.Lab软件测试振动频谱(图1),在匀速60 km/h下,发现后排座椅腰部测点Y向22 Hz存在明显较大较宽的振动峰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