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乔姆斯基

乔姆斯基

乔姆斯基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621篇,主要集中在语言学、常用外国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211篇;相关期刊377种,包括广西社会科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教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等;乔姆斯基的相关文献由639位作者贡献,包括戴卫平、杨卫东、张法科等。

乔姆斯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0 占比:21.8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211 占比:78.07%

总计:2832篇

乔姆斯基—发文趋势图

乔姆斯基

-研究学者

  • 戴卫平
  • 杨卫东
  • 张法科
  • 李曙光
  • 刘彩凤
  • 吴文
  • 吴道平
  • 周长银
  • 李维光
  • 殷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寅
    • 摘要: 从20世纪所经历的三场语言学革命(索绪尔的结构主义、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雷约的认知语言学①)来看,一个学派的流行期约为50-60年(其中多有交叉)。认知语言学滥觞于70年代中期,至今已近50个年头,其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在于:摆脱了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等基于唯心论和客观主义哲学所建语言学理论的窠臼,终使语言研究回归唯物论、人本观的殿堂,将落后于文学和译学的语言学带入到后现代时期。
    • 陈文荣
    • 摘要: 乔姆斯基的自然主义方法论是其语言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产生的共同基础,人性是两者联结的内核。人性的先天性使得语言和知识的习得成为可能,对人性的讨论可以揭示人的认知特征和语言习得规律,为理解一切正常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结构提供生物学基础。在乔姆斯基看来,人性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人性的生物限定性是人能够学会语言的基础,其正常发展保证人的自由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任何理想的社会体制都应该能够为此提供良好的土壤。
    • 魏晏龙
    • 摘要: 乔姆斯基提出的普遍语法被认为是揭示语言学习者如何习得外语的代表性理论之一,但其是否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作用至今尚存争议。普遍语法是作为一套母语习得的理论被广为接受的,但其与二语习得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其框架下研究语言习得问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尽管普遍语法在理论的完整性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和缺憾,使用范围和研究对象有限,运用到语言教学实践不多,但其不失为一套成熟完整的二语习得理论。富有成果地将普遍语法运用于外语教学实践之中,能为理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供更多实验性的证据。
    • 摘要: 享誉世界的著名语言学家、哲学家、思想家、麻省理工学院荣休教授/亚利桑那大学桂冠教授诺姆·乔姆斯基于2022年9月20日在线做客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全程参加了以“读懂乔姆斯基”(Understanding Chomsky)为主题的系列学术活动,并见证了北京语言大学乔姆斯基研究所揭牌仪式。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教授主礼授予乔姆斯基教授“生物语言学与人脑科学领军科学家”荣誉称号。
    • 封叶; 田英慧(译); 闫玉萌; 董泽扬(译)
    • 摘要: 【问答一: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vs.诺姆·乔姆斯基】问:读您的著作,比如您与豪瑟(Hauser)和费奇(Fitch)2002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语言能力:它是什么,谁拥有它,它是如何进化的?》一文,以及《我们是何种生物》的系列讲座,使我们认识到人类的语言能力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是人类大脑中先天存在的“普遍语法”在起作用。我想请教您:(1)聋人因听力受损而不能习得自然语言,聋人手语是否也受“普遍语法”的制约?(2)人到老年,外显的语言交际能力退化,那么老年人的内在语言能力是否会发生相应改变?
    • 唐东旭; 刘倩
    • 摘要: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整个哲学界乃至认知科学界讨论的一个主题,从柏拉图对人类认知的思考到奥威尔的社会构建假设,再到莱考夫的体验哲学,均体现着对“人”这个主题的思考。乔姆斯基作为当代最为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在语言学领域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科学方面所倡导的自发性原则均表现了他对人本质的思考。通过梳理乔姆斯基在语言学和认知科学上的研究成果,可以明确其学术研究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人可以在相对少的条件下产出相对多的资源,为乔氏理论研究奠定实质的“人文基础”。
    • 周文静
    • 摘要: 诺姆·乔姆斯基在心理语言学领域作出瞩目贡献:对心理语言学的早期批判开启了这一学科的新时代,转换-生成语法带动了实验心理语言学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研究,普遍语法理论观念发展了语言习得理论等。文章主要分析了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与心理语言学的关系,最终得出乔姆斯基对心理语言学的影响。
    • 胡朋志
    • 摘要: 准确认识乔姆斯基的理论贡献.既需从其语言研究出发.也需跳出语言本身.探究其语言理论背后的哲学诉求,乔姆斯基语言研究的出发点可被概括为:人类是如何在证据如此之少的情况下知道的如此之多?这明显是一个哲学认识论问题,对此问题.乔姆斯基通过语言研究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认为人类知识的获得是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进化而来的生理基础与人接触世界的经验.前者决定了认识的形式与内容.后者激发认识活动开始并检验认识结果,该回答延续了笛卡尔、康德以来的理性主义认识论传统.却又对其进行了自然化改造.客观上促成了理性主义的当代复兴,
    • 王明月
    • 摘要: 翻译操作的对象是语言,因此翻译也必然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地,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完善也会促进翻 译研究,包括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提出不仅是语言学发展历史上的重大突破,对于翻译研究也有重大 的启示意义,翻开了翻译研究的新局面。
    • 殷融
    • 摘要: 1992年,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出版了其创作生涯最重要的作品——《雪崩》,一举成为了"赛博朋克"科幻界的宗师级人物。其实在此之前,《神经漫游者》《阿基拉》与《银翼杀手》等一系列小说与影视作品已经奠定了赛博世界的基调,但斯蒂芬森为这一科幻流派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斯蒂芬森的父亲是物理学与电子工程学教授,母亲是生物化学教授。受家庭影响,斯蒂芬森从小就对各种科学进展和新技术富有极大兴趣,而他本人还是一名优秀的程序员。在《雪崩》一书中,斯蒂芬森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知识优势,将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宗教、生物学和心理学融汇在一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