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舌骨

舌骨

舌骨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专利文献13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法医学杂志、中国法医学杂志、中国美容医学等; 舌骨的相关文献由60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佐、唐洁、李宁等。

舌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9 占比:93.23%

专利文献>

论文:13 占比:6.77%

总计:192篇

舌骨—发文趋势图

舌骨

-研究学者

  • 张佐
  • 唐洁
  • 李宁
  • 王强
  • 范俊恒
  • 龚淼
  • 刘兵
  • 吴昊
  • 宋西成
  • 封净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振亚; 王光明; 徐元顺
    • 摘要: 目的观察吞咽造影录像检查(VFSS)定量评价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脑卒中患者的VFSS资料,并将其分为吞咽功能正常组(n=19)、口期吞咽障碍组(n=14)和咽期吞咽障碍组(n=74);比较3组间舌骨喉复合体VFSS相关参数的差异,包括舌骨及喉部的前移幅度和上移幅度、舌骨喉复合体咽期启动延迟时间及运动时间、会厌折返功能及环咽肌功能。结果3组间舌骨前移幅度及舌骨喉复合体咽期启动延迟时间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88、P=0.026,H=30.229、P0.05)。咽期吞咽障碍组中,56例会厌折返障碍,47例环咽肌功能障碍,占比均高于其余2组(P均<0.05)。结论VFSS有助于量化评估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改变;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者舌骨前移幅度缩短,舌骨喉复合体启动时间延迟,易出现会厌折返障碍和环咽肌功能障碍。
    • 张子奇; 王舒泽; 张斌; 张霞; 白晓峰
    • 摘要: 上气道作为颅颌面重要解剖结构,呈不规则的管腔状结构,由不同的软组织和硬组织组成。上气道形态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密切相关,本文从上气道的解剖学分区、评估工具与方法、测量与评估内容、上气道形态影响因素等4个方面对二者关系展开综述。
    • 颜哲彬; 肖楚翘; 李亚其; 程巧愉; 范佩迪; 王军; 熊鑫
    • 摘要: 目的比较三类矢状向骨性错[牙合]患者的舌骨位置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84例正畸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根据ANB角大小确定患者的矢状向骨性错[牙合]类型:骨性Ⅰ类(1°≤ANB≤5°)、Ⅱ类(ANB>5°)、Ⅲ类(ANB0.05)。骨性Ⅱ类患者的下颌角点-舌骨点连线与舌骨点-颏下点连线的夹角(angle between Gonion-hyoid point line and hyoid point-Menton line,Go-Hy-Me)小于Ⅰ类患者,Ⅲ类患者的第三颈椎最前下点-舌骨点连线与舌骨点-蝶鞍点连线的夹角(angle between most anterior and inferior point of third cervical vertebra-hyoid point line and hyoid point-Sella line,C3-Hy-S)小于Ⅰ类患者(P0.05)。结论成年女性骨性Ⅱ类患者比Ⅰ类患者的舌骨更远离下颌;未成年骨性Ⅲ类患者比Ⅰ类患者的舌骨更远离颈椎与后颅底。
    • 李振亚; 孙洁; 邵国庆; 郭永团; 辛慧; 王光明
    • 摘要: 渗漏误吸是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者的常见表现,尤其误吸,会造成脑卒中后患者饮食呛咳,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本研究通过测量舌骨喉复合体的运动参数,探讨舌骨喉复合体的运动与渗漏、误吸之间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通过数字化吞咽造影确诊的57例脑卒中后单纯咽期吞咽障碍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7例,年龄39—87岁,平均年龄62.84±1.62岁。
    • 刘泽婷; 徐建光; 王元银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Twin-Block(TB)矫治下颌后缩伴上牙弓狭窄的安氏Ⅱ类1分类的青少年患者前后上气道矢状向宽度及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青少年患者22例,使用TB矫治10~12个月,比较矫治前后上气道矢状向宽度与舌骨位置的变化。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患者的软腭后-软腭后咽壁距(SPP-SPPW)、悬雍垂尖-中咽壁距(U-MPW)、后气道间隙(PAS,TB-TPPW)和会厌谷-下咽壁距(V-LPW)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骨-颏后点距(H-RGn)增加、舌骨-眶下点的水平距[H-Or(hor)]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TB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的青少年患者时,在口咽部及喉咽部矢状向气道可发生显著扩张,舌骨可有明显前移。
    • 卯红娟; 黄梦; 延艳娜
    • 摘要: 目的探究B/M型超声对健康人吞咽过程中咽期通过时间及舌体运动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至2020年的84例健康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6例,女性48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青中老年划分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青年组(≤44岁)48例、中年组(45~59岁)24例及老年组(≥60岁)12例。用B/M型超声测量或计算吞咽5 mL水时的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通过时间、舌骨水平位移、舌骨垂直位移、舌骨最大位移及舌体运动速率,分别测量3次数据取平均值。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受检者饮水5 mL吞咽过程中的各参数。结果三组的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通过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舌体运动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舌体运动速率大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型超声可以实时、动态研究并观察吞咽运动的整个过程,是一项评估吞咽障碍及监测预后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邵彬; 刘雪峰; 李聪; 王佳鹏; 徐延龙; 王羽; 刘海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保留舌骨的腔镜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7年1月 ~2019年12日,颈部彩超、CT或MRI诊断甲状舌管囊肿6例,行完全乳晕入路腔镜下保留舌骨的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2例甲状舌管囊肿瘘管的盲端位于舌骨下缘水平,4例位于舌骨上缘2 cm以下.结果 6例甲状舌管囊肿均完整切除,切口一期愈合,无并发症.随访6~36个月,平均26个月,无复发.结论 腔镜下保留舌骨的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可行.
    • 孔亮亮; 孙步豪; 季易; 崔杰; 沈卫民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小婴儿Pierre Robin序列征中腭及舌骨的发育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行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年龄小于3个月龄的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的资料,根据患儿术前头面部三维螺旋CT结果,评估腭和舌骨的发育情况,并对患儿进行分组.根据腭形态将患儿分为腭裂组和高腭弓组,根据舌骨形态分为正常组、轻度组、重度组.分析各组患儿术前年龄、性别、体质量、术前及延长器置入术后呼吸支持(气管插管)、喂养支持(鼻饲)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延长器取出术前)时的营养(血清白蛋白浓度)情况.正态分布数据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以M(P25,P75)表示.患儿年龄、体质量及血清白蛋白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间患儿术后插管及鼻饲时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术前及术后血清白蛋白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各组间术前患儿性别、气管插管、鼻饲喂养情况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68例患儿被纳入研究,其中男79例,女89例,就诊年龄(36±22)d,入院时体质量(3.6±0.5)kg,术前插管率18.5%(31/168),术前鼻饲率33.3%(56/168).观察腭形态发现122例(72.6%)患儿伴有腭裂(腭裂组),46例(27.4%)表现为高腭弓(高腭弓组).腭裂组及高腭弓组患儿在入院年龄、体质量、性别、术前气管插管呼吸支持、血清白蛋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支持方面,高腭弓组(45.7%,21/46)比腭裂组(28.7%,35/122)术前鼻饲率更高(P =0.044),且术后高腭弓组鼻饲时间明显长于腭裂组(H = 11.565,P = 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患儿气管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患儿呼吸、喂养困难等情况均明显改善,术后均不需气管插管及鼻饲喂养,血清白蛋白均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舌骨形态发育情况显示76例(45.2%)患儿舌骨形态发育正常(正常组),57例(33.9%)舌骨体或舌骨支结构完整,但形态较正常小(轻度组),35例(20.8%)部分或全部舌骨结构缺如(重度组).正常组和轻度组在入院年龄和术前血清白蛋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患儿年龄明显小于正常组和轻度组,术前血清白蛋白也较另2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呼吸支持方面,重度组气管插管率更高(34.3%),与正常组(14.5%)或轻度组(14.0%)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轻度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鼻饲喂养方面,轻度组(40.4%)、重度组(45.7%)与正常组(22.4%)鼻饲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情况比较,重度组与正常组和轻度组相比,气管插管时间及鼻饲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组与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术后3个月血清白蛋白均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腭及舌骨形态异常.伴高腭弓患儿有较重的吞咽及喂养困难;严重舌骨发育畸形的患儿病情更重,有严重的呼吸和喂养困难.因此,早期评价腭及舌骨形态可能有助于评估术后预后情况,可尽快进行呼吸和喂养监测及相关的预防和治疗.
    • 范飞; 戴鑫华; 占梦军; 李媛; 张奎; 邓振华
    • 摘要: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喉软骨和舌骨CT图像重组用于成人年龄推断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413例颈部薄层CT图像,样本年龄范围18~<80岁,将样本随机分为测试集和训练集.参照TURK等的分级方法,对所有样本进行全方位综合阅片分级,将甲状软骨骨化过程分为6级,环状软骨骨化过程分为5级,舌骨大角和舌骨体的骨性结合分为3级.采用scikit-learn 0.17机器学习工具包(Python语言)建立成人年龄推断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和贝叶斯岭回归模型.应用留一交叉验证和测试集评估模型性能.结果 所有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均呈中等或较差.男性样本应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准确性最高,平均绝对误差为8.67岁,明显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贝叶斯岭回归模型;女性应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准确性最高,平均绝对误差为12.69岁,但与其他两种模型准确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有助于提高推断成人年龄的准确性,但基于喉软骨和舌骨的成人年龄推断误差仍较大,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其他指标综合推断年龄.
    • 孙昊; 马新芳; 王杰睿; 米丛波
    • 摘要: 目的:比较成年女性骨性Ⅱ类患者舌骨位置的差异.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2017年-2019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口腔正畸科的60例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影像资料,并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骨性Ⅰ类组,20例;B组: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组,20例;C组: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组,20例.利用Winceph 8.0软件定点测量分析舌骨位置的相关指标,采用SPSS 22.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成年女性患者舌骨长轴的角度HA-PP、HA-MP及HA-FH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舌骨水平向测量:H-Me测量结果显示,A组>B组,A组>C组,B、C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C3测量结果显示,C组0.05);舌骨垂直向测量结果:H-FH、H-MP、H-PP三项测量结果中,仅有H-MP在三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C组>A组,C组>B组,A、B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组舌骨位置最靠后,其上气道容积减小,气道狭窄,更易诱发OSAHS.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