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体血液回输

自体血液回输

自体血液回输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81908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浙江临床医学、心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首科学术大会、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八届全国医用臭氧临床应用研讨会等;自体血液回输的相关文献由419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建良、张灿萍、于修义等。

自体血液回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1908 占比:99.83%

总计:82047篇

自体血液回输—发文趋势图

自体血液回输

-研究学者

  • 孙建良
  • 张灿萍
  • 于修义
  • 于洋
  • 周煦燕
  • 宋菊祥
  • 尹彦红
  • 尹莲英
  • 屠海林
  • 李映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磊; 王永祥
    • 摘要: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60例妊娠合并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高风险出血性疾病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自体输血)与对照组(异体输血).对比两组凝血、炎症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6(IL-6)、白细胞-1β(IL-1β)水平升高,观察组GM-CSF、IL-6、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6%(2/30),低于对照组(26.67%(8/30),P<0.05).结论 自体输血对剖宫产产妇凝血功能无明显干扰,对机体的炎症反应影响较轻,并发症较少.
    • 冉小利; 吴朋; 刘宿
    • 摘要: 全球每年因严重创伤致死的人数高达数百万人,大出血所致休克不仅是严重创伤后最常见的致死原因,更是早期死亡的首要原因。输血是救治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近年来术中自体血回收输注(ABT)的相关临床研究与进展进行分析,着重介绍ABT的发展历史及目前使用情况、安全性与有效性,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对不同部位创伤应用ABT治疗后的血液成分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红细胞功能、炎症反应、凝血功能的影响,简述近期研究热点,为临床上自体血液回输的合理运用提供参考。
    • 黄承夸; 苏国生; 覃丽华; 陆文德; 膝吉祥; 赵彤; 苏晓叶; 苏步青
    • 摘要: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联合控制性降压在脊柱外科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病外科住院行内固定手术的患者103例,将术中进行控制性降压,术中或术后采用异体输血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联合控制性降压的53例患者作为治疗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常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及出血量和回输血量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相关指标(WBC、RBC、HCT及HG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和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HCT、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RBC、HCT、HGB、PT、FIB变化差值大于对照组,WBC变化差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回输血量为(523.40±306.60)mL;两组患者输注血浆和浓缩RBC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外科内固定手术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术中采用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一定安全范围,术后临床观察效果显著,方法安全、可靠。
    • 张琼; 王容; 罗丽; 张颖绮; 倪进军
    • 摘要: 目的:探究自体血液回输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与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脊柱外科手术并采用自体血液回输以补充手术失血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并对其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共回收浓缩红细胞39600ml,人均术中出血(2250±753)ml,回输自体血液(1017±452)ml,血库备血(1190±224)ml.6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无输血及免疫调节反应,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凝血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其余患者均无术中、术后溶血、感染、凝血障碍等不良反应.并在术后不久均康复出院.结论:自体血液回输与恰当的围手术期护理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与实际意义.
    • 陈卉; 周述芝; 张德明; 张丽; 段声吉; 文乔兴; 张瑚敏
    • 摘要: 目的 分析四川省雅安市术中自体血液回输(IOCS)的应用情况,分析其不良反应及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四川省雅安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共14家的IOCS记录表、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和问卷调查表,分析行IOCS病例的科室、回输情况、不良反应及制约因素.结果 雅安市仅2家医院开展了IOCS,2年共开展IOCS 212例,主要在脑外科和骨科,分别占49.5% 和26.9%;其中152例(71.7%)患者进行了回输.未回输的60例中,43例(20.3%)患者回收血量少;其余17例(8.0%)患者发生了不良事件(9例回收血液被污染,8例操作失误).无患者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制约IOCS开展的因素主要为耗材价格太贵、对血液保护认识不足、设备缺乏、操作技术因素等.结论 雅安市仅2家医院使用IOCS且主要集中在脑外科和骨科,仍需进一步降低耗材价格和加强血液保护的认识以促进IOCS推广应用.
    • 李建华; 尹军; 王磊
    • 摘要: 目的:分析在我院骨科手术中实施自体血液回输的有效性.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需行骨科手术自体血回输治疗的患者119例作为本次观察,针对119例骨科手术患者在手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输的处理,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19例骨科手术患者经自体血液回输干预后的有效性较为显著,手术前后患者各项血常规指标及血浆电解质指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例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为96.64%(115/119).结论:在骨科手术治疗中应用自体血液回输的有效性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保证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及康复.
    • 赵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手术室中的效应。方法:选取自体血液回输患者2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均实施自体血液回输,采用护理干预。结果:20例患者均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异体输血量减少。结论:自体血回输可有效解决因血缘紧张造成的供血困难,且降低传染病发生率,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促使手术安全性有效提高。
    • 刘夏
    • 摘要: 目的:分析自体血液回输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62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常规输血,31例患者;回输组:自体血液回输,31例患者,比较两组自体血回输及异体血输注情况.结果:回输组患者自体血回收量为(1381.75±460.28)mL,自体血回输量为(684.59±310.42)mL.回输组异体血输注量(307.42±150.37)mL明显低于常规组(1134.58±470.29)mL,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输,不仅能实现较高的回输率,提高回输质量,还能减少异体血输注量,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 王海威; 刘家飞; 骆华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减压术治疗;对照组于治疗期间输注异体血;观察组于治疗期间输注自体回输血.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及术中尿量;检测两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记录和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尿量分别为(1275.85±315.98)ml、(498.77±168.69)ml与对照组(1476.99±274.18)ml、(365.28±142.33)ml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为(852.63±241.33)ml,明显少于对照组(1125.94±278.59)ml,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体血液回输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中既安全又经济,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