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腺癌

腺癌

腺癌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118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03篇、会议论文45篇、专利文献7937篇;相关期刊694种,包括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肿瘤临床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二届中华名中医论坛暨中西医优势互补治疗肿瘤学术会议、中国抗癌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等;腺癌的相关文献由24009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杨承刚、吴俊华等。

腺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03 占比:28.64%

会议论文>

论文:45 占比:0.40%

专利文献>

论文:7937 占比:70.96%

总计:11185篇

腺癌—发文趋势图

腺癌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杨承刚
  • 吴俊华
  • 宋宏涛
  • 孙颖浩
  • 杨帆
  • 王颖
  • 董东
  • 何劲松
  • 刘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谭婕; 许砚秋; 吴斌
    • 摘要: 重庆市中医院风湿病科收治1例以风湿病表现起病的腺癌病例,该病例为中年女性,起病隐匿,起病前有明显外感诱因,病程中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以低热为主)及对称性多关节肿痛,辅助检查提示关节滑膜炎存在伴炎症指标升高,故考虑诊断为反应性关节炎,经规律抗风湿药物治疗后患者未见明显缓解。其肿瘤疾病相关表现不典型,筛查肿瘤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直至体表肿块形成,完善病理检查得以明确诊断。对该例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示副肿瘤风湿综合征以多种方式产生风湿样症状或风湿疾病,临床与肿瘤特征性表现差异较大,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误治,在治疗上对抗风湿免疫疾病治疗有效率不高,故而风湿病的诊疗规范十分重要,当发现难治性风湿疾病时,应积极排除肿瘤可能。
    • 姜阁阁; 梁媛; 都丽娜; 伍建林
    • 摘要: 肺磨玻璃结节(GGN)科学化管理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对GGN样肺腺癌的准确诊断及浸润程度的预测具有很大挑战。近年来,基于CT影像的圆度测量逐渐应用于对GGN的评估与诊断,并显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作者对该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做一综述,以为医学影像诊断提供参考。
    • 王晓敏; 高增艳
    • 摘要: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HMGB1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的关系。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20例肺腺癌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HMGB1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肺腺癌及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MT表型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HMGB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HMGB1与EMT的相关性。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HMGB1 mRNA在肺腺癌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肺腺癌组织中EMT发生率(45.6%)和HMGB1阳性率(61.1%)均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0、20%,P均<0.05)。EMT和HMGB1蛋白在TNM分期(Ⅲ+Ⅳ期)、远处转移与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HMGB1蛋白表达与EMT呈正相关(r=0.226,P=0.032)。结论HMGB1在肺腺癌中过表达,与肺腺癌EMT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 乔弟; 张永明; 曾颖鸥; 戴斌; 万全超; 王强
    • 摘要: 目的评价低剂量螺旋CT对以亚实性肺结节为主要表现的早期肺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46例CT表现为亚实性肺结节并经手术确诊为早期肺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肺结节的密度类型分为有实性成分的混合性磨玻璃结节组和纯磨玻璃结节组。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组(包括微浸润性病灶)和浸润性病变组。比较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灶长径、有无毛刺征、CT值、实性成分比例、有无分叶征、有无胸膜牵扯征和有无空泡征的差异,分析浸润前组和浸润性病变组的CT鉴别要点及其准确性。结果46例病人中混合性磨玻璃结节30个,纯磨玻璃结节17个。纯磨玻璃结节组中,浸润前组和浸润性病变组病灶长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4.1)mm比(16.8±5.9)mm,P0.05)。对于混合性磨玻璃结节组,浸润前组和浸润性病变组在实性成分比例[(26.3±17.5)%比(50.7±19.6)%]、病灶长径[(14.9±5.5)mm比(21.5±5.9)mm]、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扯征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纯磨玻璃结节组病灶长径是分辨浸润前组和浸润性病变组的唯一显著特征(OR=1.31,P=0.013),两组病变区分最佳临界值病灶长径为14.6 mm;混合性磨玻璃结节组实性成分比例(OR=201.936,P=0.006)、病灶长径(OR=1.165,P=0.041)是分辨浸润前组和浸润性病变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实性成分比例联合病灶长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2(95%CI:0.761~0.957),此时灵敏度73.5%,特异度83.9%,高于单一区分。结论在低剂量螺旋CT图像中,纯磨玻璃结节病灶长径<14.6 mm是浸润前病灶(包括微浸润性病灶)有别于浸润性病灶的一个较好的区分点。混合性磨玻璃结节病灶中,病灶的实性成分比例结合病灶长径则有助于提高鉴别两者的诊断率。
    • 李萍; 石珊珊
    • 摘要: 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早期病变因症状及体征不明显且起病隐匿,故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卵巢癌合并卵巢脓肿或者卵巢脓肿恶变为卵巢癌在临床上发病率极低,确诊需要依赖临床实验室、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等相关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学治疗联合或不联合靶向治疗,临床疗效欠佳。该文结合病历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例卵巢腺癌合并卵巢脓肿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进行总结报道,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为该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
    • 苏志鹏; 毛文杰; 李斌; 郑智中; 杨博; 任美玉; 宋铁牛; 冯海明; 孟于琪
    • 摘要: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国内外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结节的精确检测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关键。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肺结节检测、良恶性鉴别和浸润亚型诊断等领域发展迅速,对其效能进行验证是促进其应用于临床的前提。本研究旨在评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预测肺结节早期肺腺癌浸润亚型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23例肺结节早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早期肺腺癌分为浸润性腺癌组(n=170)和非浸润性腺癌组(n=53),其中非浸润性腺癌组又分为微浸润性腺癌组(n=31)和浸润前病变组(n=22)。比较各组的恶性概率和影像特征等信息,分析其对早期肺腺癌浸润亚型的预测能力,并对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早期肺腺癌浸润亚型定性诊断的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早期肺腺癌不同浸润亚型肺结节的平均CT值(P<0.001)、直径(P<0.001)、体积(P<0.001)、恶性概率(P<0.001)、胸膜凹陷征(P<0.001)、分叶征(P<0.001)、毛刺征(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早期肺腺癌不同浸润亚型浸润性增加,各组参数显性征象比例也逐渐升高;在二分类问题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定性诊断早期肺腺癌浸润亚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81.76%、92.45%和0.871;在三分类问题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定性诊断早期肺腺癌浸润亚型的准确率、召回率、F1分数及AUC分别为83.86%、85.03%、76.46%和0.879。结论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对肺结节早期肺腺癌浸润亚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随着算法的优化和数据的完善或可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
    • 张洁; 赵心明; 陈雁
    • 摘要: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宫颈腺癌病理分级/分型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5月至2018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确诊为宫颈腺癌的患者95例,治疗前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b值取0、800 s/mm^(2),测量宫颈腺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均值,比较ADC均值在宫颈腺癌不同分化程度、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差异。结果宫颈腺癌低分化组ADC均值为(1.00±0.25)×10^(-3) mm^(2)/s,中分化组ADC均值为(1.09±0.25)×10^(-3) mm^(2)/s,高分化组ADC均值为(1.22±0.20)×10^(-3) mm^(2)/s。低分化组与高分化组病灶ADC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子宫颈管腺癌(普通型)组ADC均值为(1.04±0.24)×10^(-3) mm^(2)/s,黏液腺癌组ADC均值为(1.21±0.26)×10^(-3) mm^(2)/s,两组病灶的ADC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宫颈腺癌分化程度越差,ADC均值越低。黏液腺癌的ADC均值高于子宫颈管腺癌(普通型)。
    • 陆祎; 陆征海; 宋黎涛; 候蕊; 胡起立; 朱景雨
    • 摘要: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不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CT影像表型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96例肺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222例,女174例,年龄61~81岁,平均(66.0±16.8)岁。手术方式均为肺叶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记录每例患者的基线信息、临床表现、手术记录和手术预后等相关临床资料。基于患者COPD相关肺部CT表现,将患者分为3组:小气道病变为主型(155例),肺气肿病变为主型(43例)和非COPD组(198例)。比较各项临床指标和手术预后在不同CT表型组间的差异。结果:基线信息和临床资料的组间比较结果: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及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和其它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在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浓度、1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肺气肿组血清白蛋白浓度明显小于小气道组和非COPD组(P0.05);DLco%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肺炎、持续性气胸和其它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在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气胸发生率在肺气肿组明显高于非COPD组(P0.05);非COPD组其它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肺气肿组和小气道组(P<0.01),小气道组明显低于肺气肿组(P<0.05)。结论:不同COPD表型的肺腺癌患者手术预后不同,合并肺气肿病变为主型COPD的肺腺癌患者手术预后相对较差,需在临床工作中更加关注。
    • 许晶晶; 郑源思; 郑增光; 姜珊; 孙文勇
    • 摘要: 目的探讨肺腺癌卵巢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5例肺腺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对转移灶行二代测序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平均年龄55.6岁,3例有肺腺癌病史,分别于肺癌术后45、47、57个月发生卵巢转移;2例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5例患者均行双侧附件切除,镜下形态以复杂腺体型为主。免疫表型:5例Napsin A、TTF-1、CK7均阳性,ER、PR、PAX8及CK20均阴性。5例患者卵巢转移灶二代测序检测显示:4例EGFR基因突变,1例ALK基因融合。4例卵巢肿瘤术后行化疗及靶向治疗,1例未行靶向治疗。4例获得随访,其中2例分别随访12、62个月仍健在,2例患者均于确诊卵巢转移后13个月死亡。结论卵巢为肺腺癌的罕见转移部位,可呈囊实性或囊性肿块,需与卵巢原发性肿瘤鉴别,联合使用靶向药物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王芬; 袁梅; 朱佳佳; 张腾; 仲艳; 徐海; 俞同福
    • 摘要: 目的观察伴微乳头和/或实性成分肺腺癌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分析其病理侵袭性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伴微乳头和/或实性成分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HRCT资料,依据HRCT显示有无气腔播散、脉管侵犯及胸膜侵犯等分为病理非侵袭性肺腺癌(PNLA)及病理侵袭性肺腺癌(PILA);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伴微乳头和/或实性成分肺腺癌病理侵袭性的预测因素。结果208例中,126例PNLA(PNLA组)、82例PILA(PILA组);组间瘤肺界面、病灶胸膜下分布、支气管阳性征及胸膜凹陷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阳性征为伴微乳头和/或实性成分肺腺癌病理侵袭性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结论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阳性征是伴微乳头和/或实性成分肺腺癌存在病理侵袭性的独立预测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