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脂肪液化

脂肪液化

脂肪液化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7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39437篇;相关期刊413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中外医疗、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华东六省一市护理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海峡护理论坛、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颁奖大会暨第三届护理学术年会、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脂肪液化的相关文献由228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伟、于艾灵、倪进斌等。

脂肪液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7 占比:3.28%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9437 占比:96.69%

总计:40787篇

脂肪液化—发文趋势图

脂肪液化

-研究学者

  • 王伟
  • 于艾灵
  • 倪进斌
  • 冯维国
  • 吴兴连
  • 吴长华
  • 周尚福
  • 周静
  • 张宇
  • 李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通; 韩兴文; 宋正东; 王文己
    • 摘要: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手术中引起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以期预防和减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髓核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29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结果297例患者中出现脂肪液化47例,脂肪液化率为15.82%;手术节段≥3个、吸烟、合并糖尿病、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手术时间≥2.5 h、肥胖、传统分层缝合、血清白蛋白<35 g/L、用高频电刀切开脂肪层的脂肪液化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节段≥3个、吸烟、合并糖尿病、年龄≥60岁是腰椎后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在临床中制定相对预防措施。
    • 唐云云; 曾冬阳; 李娟; 吴小芳
    • 摘要: 目的:循证伤口免缝拉合在处理腹部术后切口裂开合并脂肪液化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实践方案。方法:总结1例子宫肌瘤术后腹部切口裂开合并脂肪液化后进行伤口免缝拉合的护理实践方案并通过检索Cochrane循证医学、MedLine、PubMed、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进而由2名研究生使用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循证护理(RNAO)2007版及JBI证据推荐级别2010版评价证据级别后确定最佳证据。将病人实际情况与最佳临床护理证据相结合。结果:病人出院后,在我院伤口门诊使用美盐敷料和高渗糖+胰岛素,3M拉合胶带进行伤口免缝拉合,3 d换药1次,干预3周后,病人伤口肉芽生长新鲜,边缘整齐无破损,伤口无感染,创面愈合,病人主诉无疼痛,已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在腹部手术Ⅱ期愈合期手术切口可采用免缝拉合法代替传统缝合法,可有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节省医疗费用,帮助病人避免因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无法愈合而再次缝合的痛苦。
    • 方李梅; 肖诚; 刘桂荣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分层错位缝合脂肪层防范肥胖瘢痕子宫患者剖宫产腹部纵形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赣州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因具有剖宫产史行剖宫产分娩的肥胖腹部纵形瘢痕子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全层缝合法,观察组采用分层错位缝合脂肪层法,比较两组切口脂肪液化率、切口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切口甲级愈合率(96.67%)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错位缝合脂肪层防范肥胖瘢痕子宫患者剖宫产腹部纵形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切口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丽玲; 林珍珍; 黄碧来; 李文婷; 唐娟; 庄佳娥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消毒方法预防妊娠期肥胖产妇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计划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妊娠期肥胖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30例。A、B、C组均常规干预,并分别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聚维酮碘、0.5%碘伏在剖宫产中消毒。比较三组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康复情况及住院费用。结果术后A组切口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C组,且A组上述时间均短于B组,A组住院时间短于C组,A组和B组住院费用均少于C组,且A组住院费用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肥胖产妇剖宫产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较聚维碘酮和碘伏更能减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的发生,从而达到促进康复、减少住院费用的目的。
    • 缪水连; 白飞燕
    • 摘要: 目的探析负压腹壁引流管应用于高危产妇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及脂肪液化中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33例剖宫产高危产妇,按照治疗策略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缝合)与研究组(13例,采用负压腹壁引流管)。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时间、切口愈合情况、脂肪液化发生率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研究组切口疼痛缓解时间、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d、2周疼痛评分(4.05±0.39)分、(1.29±0.40)分均低于对照组(5.18±0.44)分、(3.61±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腹壁引流管应用于高危产妇剖宫产中效果显著,可促进切口快速愈合及疼痛缓解,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及脂肪液化风险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杨阳; 叶国华; 谈定武; 姜继豪; 王小方; 肖振亮
    • 摘要: 目的探讨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患者在术中使用QUILL线联合皮下负压管缝合腹部外科手术切口的术后恢复情况及疤痕效果。方法研究所选取腹部外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实验组选取术前超声检测手术切口区域脂肪层>2 cm的患者,关腹后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层间置管负压引流1根,使用倒刺线缝合皮肤,术后使用红外线照射切口治疗,观察组选择皮下脂肪层厚度>2 cm不置负压引流管,使用传统缝合方法缝合[1],然后将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天数,脂肪液化例数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中使用电刀、性别、年龄、脂肪层厚度及所患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例数,切口愈合时间,患者术后满意度显著好于观察组(P<0.05),两组数据具有对比性。结论本研究发现通过留置皮下引流管连接负压后,使用QUILL线缝合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皮下脂肪层液化,促进切口愈合,且患者术后切口无需拆线[2-4],切口未见明显疤痕改变[5],患者满意度好,在临床上达到良好的满意效果。
    • 唐燕; 廖若夷; 杨媚月; 刘彬; 陈芊妤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护场理论指导下的痈疽仙方油剂对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外敷痈疽仙方油剂,比较两组患者切口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程度、患者舒适度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评分、切口渗液量、切口面积、换药次数以及切口愈合疗效.结果 首次换药2 h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VAS评分降低,GCQ评分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切口渗液情况皆好转,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切口面积均显著缩小,且观察组切口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切口愈合度为96.9%,高于对照组76.3%(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用痈疽仙方油剂换药,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少渗液的生成、减少换药次数、延长敷料的使用时间、加快切口愈合,从而提高患者身体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冯文英
    • 摘要: 目的:分析皮下置管负压引流技术在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肥胖型腹部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人.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口缝合方法进行缝合,观察组采取皮下置管负压引流方法进行缝合.对比两组患者脂肪液化发生率、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脂肪液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皮下置管负压引流技术应用在肥胖患者的腹部手术当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预防切口的脂肪液化,减少感染发生概率,提高患者伤口的愈合效率,缩短愈合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 黄红梅
    • 摘要: 目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切口液化将其分为切口脂肪液化组(观察组)和非切口液化组(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导致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糖尿病、术前存在贫血、曾有过腹部手术史以及实施急诊手术是导致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与患者合并糖尿病、术前存在贫血、曾有过腹部手术史及实施急诊手术密切相关.
    • 潘丹; 黄庆华; 欧阳骁杰; 陈大勇
    •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387例行腰椎后路手术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后切口是否发生脂肪液化分为正常组(355例)和脂肪液化组(3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性别、年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BMI)、糖尿病、高脂血症、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糖尿病、高脂血症、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切口脂肪液化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糖尿病、高脂血症、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MI、糖尿病、高脂血症、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腰椎后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