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胡汉民

胡汉民

胡汉民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45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240种,包括广东社会科学、开放时代、文史博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比较法学与世界共同法国际研讨会等;胡汉民的相关文献由37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红民、王光远、吴群力等。

胡汉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3 占比:99.5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22%

总计:455篇

胡汉民—发文趋势图

胡汉民

-研究学者

  • 陈红民
  • 王光远
  • 吴群力
  • 杨天石
  • 陶季邑
  • 李杨
  • 赵英兰
  • 刘晓宁
  • 周兴樑
  • 张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且韬
    • 摘要: “灰石案”系民国初年围绕广东灰石开采与出口问题引发的一起中英外交事件。民元广东军政府对盗采私运灰石的罪行进行打击,使香港青洲英泥厂无法获取廉价走私灰石,损害了英商利益,从而引发中英交涉。英国的主要诉求是长期从广东获取廉价灰石。广东都督胡汉民为了给新生的民国树立良好的形象,坚持维护国权,同时欲将灰石之利向国民党输送,因此对英交涉态度强硬、拒不妥协,在其任内一直未让英国达到目的。北京政府外交部在英国公使朱尔典的促使之下介入此案,本想对英让步,但无力影响广东军政府的决定,终又主动退出。胡汉民对“灰石案”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中国形式统一而南北实际对峙的特点,也为之后革命党人的反袁宣传提供了实证。
    • 梁心
    • 摘要: ——要姓?不要姓?——要结婚?不要结婚?——要家庭?不要家庭?这样三个至今仍可能被视为激进与尖锐的提问,出现在1930年4月全国教育会议期间。当时的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宴请参会人员,并向他们提出了上述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蔡元培、吴稚晖、蒋梦麟等社会名流均在不同程度上给出了相对否定的回答。
    • 刘南燕
    • 摘要: 以身殉志 1931年上半年,临委会的组织活动和起兵准 备已有相当规模,对蒋介石政权威胁极大。2月, 蒋介石幽禁胡汉民,举国哗然,宁粤分裂,国内 政治局面更加动荡。立法院长孙科彷徨自危,躲 到上海,蒋介石命吴稚晖追到上海以劝孙回南京, 并且买好当晚二人回南京的车票。晚上,孙科对 如约而来的邓演达说要回南京调解宁粤分裂。邓 演达劝他说,回南京只能起替蒋介石说话的作用, 要起调解作用,只有在蒋介石控制范围之外。今 日情势,反蒋始能救中国,救国民党。
    • 木白
    • 摘要: 左膀右臂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胡汉民出任总统府秘书长。章太炎说:“临时政府成立以来,宪法未定,内阁既不设总理,总统府秘书官长,用真宰相矣。”当时,胡汉民被人称为“第二总统”,但毕竟是“一人之下”。
    • 蒙乃希
    • 摘要: 胡汉民不仅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追随者、宣传者,也是早期三民主义的创立者和践行者.反清与反帝国主义侵略相结合的民族观、推翻清政府与建设民国并举的民权观和主张"土地国有"和"节制资本"同步的民生观是胡汉民早期三民主义的主要观点.研究胡汉民早期三民主义观的内涵、产生对了解三民主义意义重大.
    • 李颖; 刘沛新
    • 摘要: 本文从广州学海堂独特办学风格出发,阐述阮元通过学海堂把自己的学术宗旨"实事求是"转变为办学实践,培养一批饱学博识又具有开放眼光和创新精神的精英,部分有影响力的学子如朱执信、胡汉民、梁启超等对翻译和介绍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从诂经精舍到学海堂,从梁启超、朱执信到毛泽东,这中间有一条红线串联,这条红线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从学术宗旨到办学思想的实践过程完整的发生在岭南,是一种历史、教育和思想的必然.
    • 摘要: 广州市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为纪念朱执信先生而亲手创办的一所纪念性学校,廖仲恺、胡汉民、孙科、蔡元培、林森、李大钊、戴季陶等人都是学校校董。广州市执信中学是广东省重点中学,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2017年底,广州执信教育集团成立,形成“四校区”(执信路校区、水荫路校区、二沙岛校区、天河校区)“七成员校”(广州市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广州市执信中学南沙学校、广州市执信中学增城实验学校、南海执信中学、番禺执信中学、从化区流溪中学、清远市清新区凤霞中学)的宏大执信版图。
    • 黄澄华
    • 摘要: 易孺与胡汉民少年同学,志趣相投.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初期,共同参与政治改革.中年时期,易孺主要精力转向从教从艺,胡汉民则历任要职,仕途通达.晚年两人生活困顿失意,又以诗词唱和相互慰藉.综其交往情况,易孺受胡汉民的帮助更多一些,两次重要从政经历均为胡汉民提携所得,而他对胡汉民的影响仅止于诗词中大量的忧国忧民思想,但这些正是让胡汉民常敬佩不已之处.两人人生道路虽不尽相同,却仍相互提携,体现彼此作为诗人、文人的真性情的一面.
    • 薛元明
    • 摘要: 吴子复是当代隶书大家,亦是广东书法重镇。南粤一地的隶书大家有很多,从李文田、梁启超到林直勉、胡汉民,代有人才,各有所宗。吴子复亦位在其列,主攻《好大王碑》,且藏有精美拓本,朝夕相对,刻苦临池。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吴子复老先生因为书法,变得非常乐观,在非常年代,家人被下放之后,因为有《好大王碑》相伴而得到慰藉,戏称自己拥有了"‘好大王’年",可见其钟情此碑之甚。
    • 罗彩云; 方勇
    • 摘要: 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胡汉民对苏俄革命、中国共产党革命等马克思主义革命实践有着独到的观察与评论.在国共两党从合作到破裂的博弈过程中,胡汉民对马克思主义革命实践的认知也经历了从肯定到否定的巨变,体现了国共两党革命实践合作和思想理论分歧互为表里的复杂面相.就胡汉民的心路历程来看,中国国民党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的背弃和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坚守决定了国共两党的成败得失和历史命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