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9079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9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文献由53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强、孙晓丹、张月兰等。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079 占比:99.63%

总计:39223篇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文趋势图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研究学者

  • 刘志强
  • 孙晓丹
  • 张月兰
  • 张颖
  • 栾红
  • 盛建龙
  • 葛利军
  • 郎立国
  • 于丽华
  • 于丽荣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鹏飞; 赵晓峰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重构(LVR)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的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对比所有患者PCI术前、出院时及出院后第6个月时LMR、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差异,并用Pearson法分析LMR与LVEDVI的关系;根据出院后第6个月行心脏超声结果(第6个月LVEDVI较出院时LVEDVI增加≥20%作为LVR评判标准)将患者分为LVR组(n=56)和无LVR组(n=224),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出院时LMR对LVR的预测价值;收集2020年6月止所有患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绘制ROC曲线探讨出院时LMR对MACE的预测价值,以该阈值为界点分为LMR高值组(n=120)和LMR低值组(n=160),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以Log-rank检验对比两组生存率。结果ASTEMI患者PCI术前、出院时和出院后第6个月时LMR和LVEDV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得知,ASTEMI患者PCI术前、出院时和出院后第6个月均LMR与LVEDVI均呈明显负相关(r=-0.382、-0.351、-0.377,P<0.001)。绘制ROC曲线分析发现,出院时LMR可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LVR发生情况(P=0.027),在最佳截断值3.35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5%和41.3%;出院时LMR可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情况(P=0.016),在最佳截断值3.94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2%和38.5%。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得知,LMR高值组MACE总发生率(5.00%)低于LMR低值组(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ASTEMI患者不同时间点LMR与LVEDVI密切相关,有望成为预测PCI术后LVR和MACE发生的重要指标,且LMR越低,MACE发生率越高。
    • 石成; 夏永祥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N-乙酰神经氨酸(Neu5Ac)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随访1年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确诊的ACS患者共23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41例(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94例(AMI组),另选择同期入院的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SAP组和5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组间血清Neu5Ac水平,分析Neu5Ac与ACS患者入院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登记(GRACE)评分和基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记录患者随访1年中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s)发生情况。结果UAP组、AMI组患者血清Neu5Ac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eu5Ac水平与GRACE评分、Gensini评分、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水平呈正相关(r=0.659、0.724、0.598和0.61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32)、GRACE评分(OR=1.985)、Gensini评分(OR=2.212)、CK-MB(OR=1.653)、cTnI(OR=1.758)和Neu5Ac水平(OR=1.869)是影响MAC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GRACE评分、Gensini评分和Neu5Ac水平预测MACEs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0.854和0.829(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Neu5Ac水平升高与疾病的发生、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相关,有望成为早期诊断疾病和评估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 李文建; 延荣强; 耿强; 王正忠
    • 摘要: 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指向心脏提供血液的动脉,即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继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继而造成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憋气等不适,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的一系列疾病。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冠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 CAG)一直被视作“金标准”,但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及一些功能性缺血病变中,CAG用于判断冠脉病变远端的心肌是否存在灌注不足是存在缺陷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学和生理学指标,定义为存在狭窄病变情况下该冠状动脉提供给心肌的最大血流量与理论上无狭窄情况下心肌所能获得最大血流量的比值。多项研究也证明FFR对临界病变具有准确的诊断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功能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是否造成心肌缺血。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术者在进行冠脉造影后制定的介入手术策略,在FFR指导后常可改变,目测的非缺血性病变可能接受了PCI,而血管造影上识别出的缺血性病变可能采取了保守治疗的策略。目的:探讨FFR指导下PCI策略的改变对于患者的预后是否存在正向的影响,以及FFR对于介入医师决策的影响力,证实FFR在临床上是否有更大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心脏中心心内科并行CAG检查显示冠脉动脉至少一支为中度狭窄病变(50%~90%)的冠心病患者共600例,其中观察组为联合FFR指导实行PCI治疗的患者,共300名,对照组为仅冠脉造影指导制定治疗策略的患者,共300名,600名患者出院后均将所有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收集后,由我中心3名有经验的心脏介入医师回顾性阅片,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年龄指定治疗策略,通过查阅手术记录回顾当时行FFR检查后的治疗策略,统计改变治疗策略的人数(观察组A)与未改变治疗策略的人数(观察组B),随访所有患者术后6~12个月的情况,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随访、门诊随访、住院随访等,有42例患者失访,最终有55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对照组272人,观察组286人,观察患者基线资料、冠脉造影及PCI资料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 MACE) (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绞痛发作)在对照组及观察组之间及观察组A和B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中显示,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左室射血分数、心梗示、PCI史、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病变血管数等因素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置入支架数、造影剂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存在冠脉临界病变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联合FFR检测可减少支架置入数量、造影剂使用量,缩短住院时间,且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FFR对于术者PCI策略的决定有着显著影响力,且策略的改变对于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故对于冠脉临界病变的患者,FFR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秦园生; 唐秀娥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8例NSTE-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发病时测量的心电图a VR导联ST段抬高程度分为非STaVR段抬高组(65例)、STaVR段抬高0.05~<0.1 mV组(58例)与STaVR段抬高≥0.1 mV组(45例)。记录三组患者临床资料及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史、左心射血分数(LVEF)、Killip分级、病变血管支数及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VR段抬高≥0.1 mV组、STaVR段抬高0.05~<0.1 mV组的cTnI、CK-MB、BNP及hs-CRP水平高于非STaVR段抬高组,STaVR段抬高≥0.1 m V组高于STaVR段抬高0.05~<0.1 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6个月内(再发)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及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VR段抬高≥0.1 mV组、STaVR段抬高0.05~<0.1 mV组的(再发)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及血运重建发生率高于非STaVR段抬高组,STaVR段抬高≥0.1 m V组高于STaVR段抬高0.05~<0.1 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发生与未发生MACE的NSTE-ACS患者在非STaVR段抬高、STaVR段抬高0.05~<0.1 mV及STaVR段抬高≥0.1 mV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β=0.288,OR=1.586,95%CI=1.267~2.831)、Killip分级(β=0.271,OR=1.716,95%CI=1.359~2.498)、病变血管支数(β=0.743,OR=2.247,95%CI=1.664~3.576)、cTnI(β=0.553,OR=2.093,95%CI=1.537~3.498)、CK-MB(β=1.105,OR=2.358,95%CI=1.239~3.869)、BNP(β=0.934,OR=1.529,95%CI=0.913~2.722)、hs-CRP(β=0.326,OR=1.768,95%CI=1.175~2.246)及STaVR段抬高(β=0.179,OR=1.452,95%CI=1.123~2.051)为NSTE-ACS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心电图STaVR段抬高≥0.1 mV的NSTE-ACS患者6个月内MACE发生率较高,且心电图STaVR段抬高是NSTE-ACS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高度关注。
    • 程建中; 王佩佩; 周海霞; 闫卫; 张娜; 刘学森
    • 摘要: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3D-STI)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s)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首次确诊为AMI、接受PCI治疗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出院前采用常规二维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采用3D-STI测量左心室心肌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环向峰值应变(GCS)、径向峰值应变(GRS)、面积应变(GAS)、旋转和扭转角度,同时检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出院后常规随访1 a。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GLS、GCS、GRS和GAS与LVEF、NT-proBNP水平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GLS、GCS、GRS和GAS单独预测MACEs的效能。结果:124例中17例(13.7%)PCI术后1 a发生MACEs。与无MACEs患者相比,MACEs患者年龄较高、靶血管直径狭窄率增加,GLS、GCS、GRS、GAS、旋转和扭转角度降低,LVEF降低,NT-proBNP水平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LS、GCS、GRS和GAS与LVEF呈正相关,与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LS、GCS、GRS和GAS单独预测MACEs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58(0.685~0.810)、0.782(0.716~0.855)、0.799(0.722~0.886)和0.812(0.741~0.901)(P<0.05)。结论:3D-STI GLS、GCS、GRS和GAS对AMI患者PCI术后MACEs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 胡越; 沙莉; 魏烨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及临床特征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于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PCI术的ACS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手术1年后根据患者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68例)和非MACE组(124例)。术前收集两组基础资料[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ACS类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管病变支数、用药依从性],并测定实验室血清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SH、TGAb、TPOAb],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差异,将有差异的单因素信息纳入Logistic模型,行量化赋值,明确ACS患者PCI术后MACE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MACE组年龄≥60岁、既往有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血管病变支数≥3支、用药依从性差、TSH≥4 mIU/L、TGAb≥85 U/mL、TPOAb≥34 IU/mL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非MACE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60岁、既往有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血管病变支数≥3支、用药依从性差、TSH≥4 mIU/L、TGAb≥85 U/mL、TPOAb≥34 IU/mL是ACS患者PCI术后出现MACE的危险因素,均有P<0.05。结论年龄≥60岁、既往有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血管病变支数≥3支、用药依从性差、TSH≥4 mIU/L、TGAb≥85 U/mL、TPOAb≥34 IU/mL是ACS患者PCI术后出现MACE的危险因素,针对存在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临床应及时进行干预,降低PCI术后出现MACE可能性。
    • 刘康; 姜子超; 凌维维; 吴丹; 陈韵岱; 钱赓
    • 摘要: 背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部分可出现慢血流现象,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尼可地尔能够改善患者冠脉微循环。目的探讨ACS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静脉应用注射用注射尼可地尔对冠脉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性入选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400例择期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尼可地尔组于术前24 h使用尼可地尔预处理至术后24 h,静脉滴注3 mg/h;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PCI术中观察支架释放后即刻冠脉血流灌注情况,冠脉灌注情况通过心外膜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hrombo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TIMI flow grade,TFG)和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评价。观察两组冠脉灌注指标(TFG和CTFC)和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差异。结果最终378例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其中尼可地尔组188例,对照组190例,两组临床基线特征和造影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可地尔组与对照组支架释放后TIMI血流≤Ⅱ级的比例(5.9%vs 14.2%,P=0.007)、CTFC值(24.6±6.7 vs 26.3±7.4,P=0.020)、慢血流发生率(8.5%vs 15.8%,P=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6个月,尼可地尔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vs 10.5%,P=0.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应用尼可地尔(OR:0.304,95%CI:0.118~0.783,P=0.014)是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术前静脉应用尼可地尔可改善ACS患者冠脉微循环灌注,降低远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车奕宏; 吕晶; 任琳子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其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介入术后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18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HbA1c水平是否≥6.5%,分为HbA1c≥6.5%组(32例)和HbA1c<6.5%组(150例);随访观察两组术后1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术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HbA1c水平对术后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HbA1c≥6.5%组三支病变占比、SYNTAX积分、Gensini评分均高于HbA1c<6.5%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HbA1c水平与SYNTAX积分、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YNTAX积分、Gensini评分、HbA1c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HbA1c水平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术后发生MACE的AUC为0.912,明显大于SYNTAX积分的0.684和Gensini评分的0.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入院HbA1c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预测介入术后发生MACE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林旭城; 林锐波; 许贤彬; 陈兰
    • 摘要: 目的:探讨延迟支架植入对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6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15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最终入选427例患者。依据支架植入时间,将其分为延迟支架植入策略(delayed stenting strategy,DS)组(n=101)和即刻支架植入策略(immediate stenting strategy,IS)组(n=326)。收集两组基本资料及病变情况、实验室指标,IS组于首次造影时植入支架。DS组在5~7 d内冠心病二级预防后进行了第二次介入手术干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及病变情况、实验室指标,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结果:两组年龄、性别、BMI、心率、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既往心肌梗死、既往PCI占比、LVEF、有无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他汀、ACEI/ARB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靶血管(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占比、造影剂剂量、门-球时间、肌酐、尿酸、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S组没有发生无复流事件,其中12例(11.9%)复查造影残余狭窄小于30.0%,未行支架植入术。最终,DS组无复流/慢血流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IS组(7.9%vs 16.0%)(P0.05)。1年的随访中,DS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显著低于IS组(P<0.05)。结论:在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中,延迟支架植入有可能降低无复流现象的风险。这种方法相对安全,与更好的临床结果相关。
    • 吴冬梅; 谷朝华
    • 摘要: 目的:分析不良生活习惯、体质量指数(BMI)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01~2019-01收治ACS并实施PCI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术后1年MACE发生状况以及一般资料,分析其不良生活习惯、BMI与MACE发生关联性。结果:术后1年,MACE发生率为22.22%(28/126);体质量指数(BMI)>24kg·m^(-2)、不良生活习惯、多支病变血管数属于ACS实施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24kg·m^(-2)、不良生活习惯是ACS实施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24kg·m^(-2)、不良生活习惯属于发生MACE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其危险因素予以有效干预措施以减少MACE发生概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