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肺疾病,真菌性

肺疾病,真菌性

肺疾病,真菌性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1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专利文献484416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中国防痨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等; 肺疾病,真菌性的相关文献由472位作者贡献,包括兰长青、李红艳、林清华等。

肺疾病,真菌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84416 占比:99.97%

总计:484557篇

肺疾病,真菌性—发文趋势图

肺疾病,真菌性

-研究学者

  • 兰长青
  • 李红艳
  • 林清华
  • 翁恒
  • 黄进宝
  • 李进升
  • 王洁
  • 万彩凤
  • 何晴
  • 刘加夫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辉; 敬碧珍; 尹欢; 杜晓秋
    • 摘要: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PFI)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42例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AECOP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住院期间继发PFI情况分为感染组29例和对照组(未感染)113例。分析感染组痰培养菌种分布特点,将2组各项临床资料实施单因素比较,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感染组经痰液样本培养出40株真菌菌株,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要菌种,占比42.50%(17/4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史、有侵袭性PFI史、合并低蛋白血症、应用抗生素种类较多、激素疗程较长是导致AECOPD患者继发PFI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AECOPD患者继发PFI与糖尿病史、侵袭性PFI史、合并低蛋白血症、应用抗生素种类及激素疗程密切相关,临床感染控制管理务必对此予以重视。
    • 张婷; 高晓星; 彭敏; 罗金梅; 郭莉娜; 施举红
    • 摘要: 本文报道1例来自非流行地区且免疫功能正常的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临床表现符合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且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反应,一度疑诊为过敏性肺炎,后在肺泡灌洗液中培养出马尔尼菲篮状菌而确诊,经伊曲康唑治疗后康复.以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为表现的马尔尼菲篮状菌病较为少见,特别是免疫功能正常宿主,本例值得引起临床医师的警惕.
    • 霍蓓蓓; 卿雪芹
    • 摘要: 目的 探讨伊曲康唑与卡泊芬净联用对肺部真菌感染病儿肺功能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真菌性肺炎病儿6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23例.伊曲康唑组病儿采用伊曲康唑治疗,5 mg/k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避光静脉滴注;卡泊芬净组病儿采用卡泊芬净治疗,50 mg/m2,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联合用药组病儿采用伊曲康唑联合卡泊芬净治疗,用法、用量与前两组相一致.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7d.分析三组病儿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69例病儿治疗前病原学检查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5.4%稳居第一,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13.0%,曲霉菌7.2%,其他4.3%.联合用药组病儿总有效率为91.3%,伊曲康唑组为73.9%,卡泊芬净组为78.3%,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病儿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及γ干扰素水平及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病儿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水平低于伊曲康唑组和卡泊芬净组,γ干扰素、一秒量(FEV1)、最高呼气流速(PEF)、用力呼气量(FVC)水平高于伊曲康唑组和卡泊芬净组(P<0.05).结论 伊曲康唑联合卡泊芬净治疗真菌性肺炎可改善病儿肺功能,疗效显著.
    • 黄文鹏; 李莉明; 梁盼; 高剑波
    • 摘要: cqvip:患者男,53岁,无明显诱因发热20余日;既往体健。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6%,淋巴细胞百分比17.8%,红细胞沉降率50 mm/h,C反应蛋白60 mg/L,降钙素原0.14 ng/L,肿瘤标志物均为阴性。胸部CT:左肺上叶尖后段20 mm×13 mm团块样高密度影(图1A),CT值28 HU,其内见斑点状低密度影,边缘呈浅分叶及短毛刺状,周围可见胸膜牵拉征(图1B);增强后病变轻度强化,动脉期、门脉期CT值分别为37、33 HU(图1C),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 赵真真; 张宏彬; 华奇峰; 邱立艳; 顾吉娜; 金银华
    • 摘要: 本文报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1例.患者男性,55岁,因捕杀竹鼠时手部皮肤破损后发热伴全身骨痛5d入院.胸部CT示两肺弥漫分布磨玻璃影,散在多发模糊小结节影,多处小叶间隔增厚,以两肺中、外带为著,局部呈"铺路石征样"改变;纵隔多发淋巴结轻度肿大,两侧胸腔少量积液.肺泡灌洗液二代测序提示马尔尼菲篮状菌.
    • 赖海辉; 黄旭东; 黄明志; 孙晓欢; 邱文品
    • 摘要: 目的 观察肺隐球菌病肿块结节型CT表现并探讨其与同肺癌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纳入对象为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2例肺隐球菌病肿块结节型患者,分析其CT表现,找出与肺癌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92例患者中52.2%为单发病灶,47.8%为多发病灶,以右肺分布更多;88.0%位于肺外周,12.0%同时分布于肺门与肺外周;共181个病灶,平均长径为(2.9±0.5)cm;结节状病灶多有光滑边缘,且呈现出类圆形改变,28.3%结节周边存在磨玻璃样密度影;73.9%病灶密度均匀且较高;31.5%轻度强化,60.9%中度至明显强化;60.9%相贴于胸膜,26.1%邻近胸膜存在粘连增厚征象,9.8%存在胸膜牵拉,10.9%单发肿块相贴于胸膜,7.6%合并肺不张;38.0%病灶引流支气管壁增厚,7.6%支气管截断征象,63.0%肺血管纹理变粗并伸入至病灶.结论 肺隐球菌病特征性CT表现为病灶处于胸膜下或肺外周、病灶多发、肺血管伸入病灶且存在晕征,需与肺癌鉴别诊断,最大限度减少误诊.
    • 刘辉; 敬碧珍; 尹欢; 杜晓秋
    • 摘要: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PFI)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42例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AECOP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住院期间继发PFI情况分为感染组29例和对照组(未感染)113例.分析感染组痰培养菌种分布特点,将2组各项临床资料实施单因素比较,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感染组经痰液样本培养出40株真菌菌株,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要菌种,占比42.50%(17/4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有糖尿病史、有侵袭性PFI史、合并低蛋白血症、应用抗生素种类较多、激素疗程较长是导致AECOPD患者继发PFI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 AECOPD患者继发PFI与糖尿病史、侵袭性PFI史、合并低蛋白血症、应用抗生素种类及激素疗程密切相关,临床感染控制管理务必对此予以重视.
    • 张思航; 韦嘉
    • 摘要: 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临床表现与艾滋病患者类似,但患者并未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本例患者多次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显示CD4+T淋巴细胞减少,并检测出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琼氏不动杆菌,以及肺部真菌感染等,临床表现为发热、伴皮肤斑丘疹、疱疹、周围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关节疼痛,排除基础免疫功能缺陷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因此诊断为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合并α-疱疹病毒3型和肺部真菌感染.开始采取经验性治疗,效果不佳,进行抗真菌和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基本恢复正常.
    • 吴竞; 许岩; 方咏梅; 张晶晶; 章燕; 钟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荧光染色联合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9年1-12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COPD,且经广谱抗生素规范治疗5d后临床相关症状未能缓解,体温38°C未能下降或下降后复升的1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1例确诊IPFI者和拟诊IPFI者作为观察组,93例未并发IPFI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应用荧光染色检测研究对象痰液或肺泡灌洗液结果,及G试验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外周血的结果,比较各类检测技术的检测效能.结果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荧光染色检测敏感度为81.6%,特异度为87.3%,均高于G试验(分别为81.5%和78.3%)和PCT检测(分别为74.9%和73.1%);荧光染色联合G试验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2%和76.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1%和88.7%,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明显优于所有单项检测效能.结论 荧光染色法检测COPD并发IPFI具有较好的检测效能,其与G试验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率.
    • 李晓平; 余南丁
    • 摘要: 目的 分析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非H IV感染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共收集病理确诊的非H IV感染肺隐球菌病121例,其中存在宿主因素的免疫受损患者45例.临床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见首发症状为咳嗽、咳痰.39例行血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阳性16例.胸部C T常见表现有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斑片浸润影及混合病变,其中以多发结节肿块影最为多见;病灶好发于肺野外带,右肺较左肺多见,下叶多于中上叶;近端支气管充气征及晕征发生率较高.与非免疫受损组比较,免疫受损组患者年龄更高(P=0.007)、无症状比例更高(P=0.017)、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者更多(P=0.013),但在性别、症状、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率、肺部影像学特征、预后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HIV感染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以多发结节肿块影最为多见,病灶好发于肺野外带,近端支气管充气征及晕征是较为特征的征象.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