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4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3篇、会议论文111篇、专利文献14865篇;相关期刊591种,包括医疗装备、现代医用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83种,包括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二O一一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第六届国际布加综合征学术大会暨汪忠镐血管论坛、首届中国布加综合征与静脉疾病介入治疗大会等;肺动脉栓塞的相关文献由430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福先、张鹏、周兴立等。

肺动脉栓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23 占比:10.85%

会议论文>

论文:111 占比:0.66%

专利文献>

论文:14865 占比:88.49%

总计:16799篇

肺动脉栓塞—发文趋势图

肺动脉栓塞

-研究学者

  • 张福先
  • 张鹏
  • 周兴立
  • 郭曙光
  • 陈翠菊
  • 魏丽
  • 刘巍
  • 尹存平
  • 方伟
  • 翟仁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阳; 李纳玺; 张建; 王勉; 龚泰芳; 辜刘伟
    • 摘要: 背景: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0.27%-17.5%之间,因此积极预防膝关节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膝关节镜术中常规止血带下使用驱血带驱血对患者术后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200例,年龄40-60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驱血带驱血分为驱血带组(n=100)和抬腿驱血组(n=100),驱血后两组均使用加压止血带止血.术前1 d及术后1,3,7,14 d,检测两组患者血液凝血功能状态;术后2 d,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1,3,7 d,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研究获得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伦理审批(医院伦理批件号:2021KS096).结果 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术后1,3,7 d,驱血带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较抬腿驱血组增加(P0.05).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有较多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驱血带组患者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抬腿驱血组(28%,16%,P0.05).④结果表明,止血带联合驱血带使用后可加重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由此引起的继发性肺栓塞风险,但不会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杨阳; 李纳玺; 张建; 王勉; 龚泰芳; 辜刘伟
    • 摘要: 背景: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0.27%-17.5%之间,因此积极预防膝关节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膝关节镜术中常规止血带下使用驱血带驱血对患者术后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200例,年龄40-60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驱血带驱血分为驱血带组(n=100)和抬腿驱血组(n=100),驱血后两组均使用加压止血带止血。术前1 d及术后1,3,7,14 d,检测两组患者血液凝血功能状态;术后2 d,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1,3,7 d,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研究获得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伦理审批(医院伦理批件号:2021KS096)。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术后1,3,7 d,驱血带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较抬腿驱血组增加(P0.05)。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有较多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驱血带组患者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抬腿驱血组(28%,16%,P0.05)。④结果表明,止血带联合驱血带使用后可加重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由此引起的继发性肺栓塞风险,但不会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丁玉姣; 石容容; 张启杰; 鄢高亮; 王佳佳; 徐秋贞
    • 摘要: 目的探讨128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不同类型急性肺动脉栓塞(PE)患者的应用及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行CTA检查的94例PE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根据PE受累部位将患者分为中央型组和周围型组。分析两种类型PE患者的CTA征象及临床特点,并对两组CTA胸部继发改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94例急性PE患者中22例为危重患者;急性PE患者CTA的直接征象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或完全阻塞,其他征象有局部肺纹理稀少、肺部斑片状阴影、支气管动脉增粗等;94例急性PE中44例中央型,栓子位于血管中心,栓子周围为高密度对比剂,表现为“环征”或“轨道征”,50例周围型,栓子位于血管一侧或四周,血管中心或对侧充盈高密度对比剂;中央型急性PE患者危险分层中危重占比明显高于周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4例急性PE中78例(占83.0%)出现胸部继发性病理改变,其中中央型41例,周围型37例,主要为右心增大、肺动脉高压、心包积液、马赛克征、肺梗死等,其中中央型组右心增大、肺动脉高压、肺梗死及马赛克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周围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央型急性PE病情更重,容易出现右心增大、肺动脉高压、心包积液、马赛克征、肺梗死等一系列胸部继发性病理改变。128排螺旋CTA检查在急性PE诊断及治疗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丁波
    • 摘要: 目的:分析肺动脉栓塞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操作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2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检测方法不同,将其中60例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患者纳入到观察组,其余60例实施常规诊断的患者纳入到对照组。观察诊断结果及异常检出情况。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诊断准确度,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确诊肺动脉栓塞,40例组内确诊率为66.67%,而观察组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人数为55例,组内确诊率为91.67%,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作为肺动脉栓塞诊断技术效果显著,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度,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 赵洪江
    • 摘要: 目的:分析心血管超声诊断肺动脉栓塞疾病的诊断效果,对该措施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淄博市博山区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疑似肺动脉栓塞疾病患者6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心血管超声诊断,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心血管超声在肺动脉栓塞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结果:60例患者中,病理学检查确诊肺动脉栓塞58例,心血管超声检出57例,漏诊、误诊均为1例,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8.28%、50.00%、98.28%、50.00%、96.67%;心血管超声诊断显示48例患者有三尖瓣反流现象,其中轻度反流、中度反流、重度反流分别为20例、15例、13例,上述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例数为2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7.92%,其中双下肢血栓、单下肢血栓、髂静脉血栓8例、10例、5例。结论:心血管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以显著提升疾病诊断效果,对疾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 吴安爽; 尹琼; 刘曼华; 夏旭辉; 姚自鹏
    • 摘要: 原发性肺动脉肿瘤是一种起源于肺动脉内膜以肺栓塞、肺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的罕见肿瘤,多为恶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为肺动脉栓塞。早期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协助诊断,确诊需穿刺或手术切除行病理学检查,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本文报道原发性肺动脉肿瘤致肺动脉栓塞1例,旨在加强对本病的认知及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 冉继朋; 张静波
    • 摘要: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导管碎栓术治疗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尿激酶组和联合组,各50例。尿激酶组患者使用尿激酶治疗,联合组应用尿激酶联合导管碎栓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肺动脉压、PaO_(2),记录两组患者的气促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 d、5 d联合组的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肺动脉压水平均低于或短于尿激酶组,PaO_(2)水平高于尿激酶组(均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导管碎栓术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患者气促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显著。
    • 颜卓恒; 卢国雄; 姜雨松; 陈晓红; 吴怡雯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低剂量肺动脉期与胸主动脉期螺旋CT双期扫描在胸痛三联征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将收集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156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9例)为急性胸痛患者,行双低剂量肺动脉期与胸主动脉期螺旋CT双期扫描,包括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CTPA1组)、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CCTA1组)和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TCTA)(TCTA1组)一次成像。常规组(117例)分别实施CTPA(CTPA2组,39例)、CCTA(CCTA2组,39例)和TCTA(TCTA2组,39例)。所有图像分别由两位医师重建并对其进行分级评分,分别记录、分析和比较两组图像质量、CT值、图像对比噪声比(CNR)和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观察组肺动脉、心脏冠状动脉及胸主动脉与常规组的对应血管评分,K值分别为0.60、0.68和0.61,其一致性好。观察组与常规组对应血管图像的CNR及平均CT值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有效辐射剂量与常规组中CCTA2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与常规组中CTPA2组及TCTA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常规组两组均高于观察组。结论 双低剂量螺旋CT双期扫描的图像质量满足临床需求且有效辐射剂量较低。
    • 王爱芳; 米艳
    • 摘要: 目的浅析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预防肺动脉栓塞(PE)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纳入本单位于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间收治的15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治疗前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总结护理要点。结果15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术后定期复查了解滤器与肺部情况,随访20个月,未出现1例肺动脉栓塞发生情况,138例患者患肢肿胀表现完全消退,其他12例患者患肢肿胀表现也获得明显改善,患者无相关不适症状,可正常工作、生活。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IVCF治疗可有效预防PE发生,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准备、术前病情观察、术后穿刺部位护理、输液观察、抗凝用药治疗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
    • 吴孝林
    • 摘要: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因疑似肺动脉栓塞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超声检查及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测,比较两种检测的准确率、诊断结果以及成像质量。结果:与超声检查相比64排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及栓子检出率均较高(P<0.05);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低于64排螺旋CT诊断(χ^(2)=4.321,4.127,P<0.05);与超声检查相比64排螺旋CT的成像质量相对较好(P<0.05)。结论:对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其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且成像质量较好,能够为患者病情判定提供准确的诊疗依据,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