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素结合蛋白

肝素结合蛋白

肝素结合蛋白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9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70451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首届全国重症神经大会暨2016年湖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首届中原检验医学论坛、2018年河南省呼吸病学学术年会等;肝素结合蛋白的相关文献由898位作者贡献,包括蔡国龙、严静、江雁琼等。

肝素结合蛋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9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0451 占比:99.86%

总计:170693篇

肝素结合蛋白—发文趋势图

肝素结合蛋白

-研究学者

  • 蔡国龙
  • 严静
  • 江雁琼
  • 洪龙斌
  • 贺端明
  • 伍慧妍
  • 叶生宝
  • 周旭一
  • 孙京海
  • 张晓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书玲; 张丹; 安翼
    • 摘要: 目的 分析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及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表达特征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以该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8例颅内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组,测定所有受试者脑脊液HBP、血清HBP、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ETX)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比较这些指标在感染组与健康组、不同程度及不同预后颅内感染患者间的水平差异,分析脑脊液及血清H BP水平与颅内感染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感染组脑脊液HBP、血清HBP、CRP、ETX及WBC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轻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患者脑脊液HBP、血清HBP、CRP、ETX及WBC水平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感染存活患者脑脊液HBP、血清HBP、CRP、ETX及WBC水平均低于死亡患者(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脑脊液及血清HBP水平升高是颅内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及血清HBP水平较健康人群异常升高,感染越严重HBP水平越高,HBP水平升高提示颅内感染患者更高的死亡风险,可作为颅内感染预后的预测指标.
    • 朱洪伍; 梁继芳; 武卫东; 闫新明
    • 摘要: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对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n=41)和非AKI组(n=29),比较2组患者HBP及其他临床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HBP与其他临床资料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并发AKI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脓毒症患者AKI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AKI组与非AKI组间HBP[176.24(100.77,255.92)和44.02(23.15,100.92)ng/ml]、SCr[204.50(137.10,363.35)和92.30(70.70,109.25)μmol/L]、APACHEⅡ[(25.22±8.17)和(17.45±5.05)分]、SOFA[(14.63±3.75)和(7.48±3.80)分]、PCT[26.00(14.39,71.03)和3.73(0.63,11.99)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P与SCr、APACHEⅡ、SOFA、PCT(r=0.538、0.341、0.566、0.444,均P<0.05)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r=-0.54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P(OR=1.024,95%CI 1.012~1.036)、SOFA评分(OR=1.581,95%CI 1.294~1.932)均为脓毒症并发AK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HBP对脓毒症AKI的发生有预测价值,最佳截断点为79.895,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7%和72.4%。结论HBP可作为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有效预测指标。
    • 曲乐; 郭小芙
    • 摘要: 目的研究肝素结合蛋白(HBP)与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期更好地判断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预后结果分为观察组(14例,预后不良)和对照组(46例,预后良好)。检测血清HBP水平,并分析血清HBP水平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量表(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HBP判断不良预后的价值。结果60例患者中有14例死亡,28 d病死率为23.33%。观察组患者血清H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PACHEⅡ和SOF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BP与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相关,对判断脓毒症不良预后特异度较高,HBP在脓毒症患者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郭金双; 赵玉川; 刘凤林; 夏文龙
    • 摘要: 本文建立了一种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 HBP)的定量检测方法,并检验该方法的性能。主要通过以时间分辨荧光纳米微球作为荧光标记物,结合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和免疫层析技术,实现HBP的定量检测。本检测方法在5~1000 ng/mL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程为y = 0.0324x − 0.0971,R2 = 0.9975。本试剂的批内精密度CV ≤ 5.21%,批间精密度CV ≤ 7.06%。本试剂与中翰盛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肝素结合蛋白测定试剂盒(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相关性较好,二者的阳性符合率与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6.23%和95.0%,本试剂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5.0%和3.77%,诊断符合率为94.52%。本研究建立了HBP定量检测方法,并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结果准确的优点。
    • 郭清保; 杨彦龙; 史正华; 常涛; 李立宏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肝素结合蛋白(HBP)表达与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颅内感染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20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HICH术后颅内感染病人(感染组)82例与未发生颅内感染病人(非感染组)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组病人预后是否发生死亡分为不良预后组(20例)与非不良预后组(62例)。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DD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HBP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ICH术后颅内感染病人不良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DD、HBP对HICH颅内感染病人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血浆DD、HB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不良预后组血浆DD、HB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不良预后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D、HBP高表达均是影响HICH术后颅内感染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 显示,血浆DD评估HICH术后颅内感染病人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660[95%CI(0.525,0.796),P<0.001],截断值为93.146 ng/mL,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67.7%;血浆HBP水平预测HICH术后颅内感染病人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75[95%CI(0.662,0.888),P<0.001],截断值为15.242 ng/mL,灵敏度为85.0%,特异度为61.3%;血浆DD、HBP联合评估HICH术后颅内感染病人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90[95%CI(0.682,0.897),P<0.001],灵敏度为65.0%,特异度为82.3%。结论 HICH术后颅内感染病人血浆DD、HBP水平升高,且两者均对HICH术后颅内感染病人的不良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
    • 邓龙; 王冉; 赵文俊; 吴晓飞
    • 摘要: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诊断价值和预后评估作用。方法:选取115例CAP病人,按照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分组,低危组130分47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2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分别进行HBP检测,并与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计数指标对比,统计分析各指标组间差异。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CAP诊断效能。分析HBP指标与PSI评分相关性,统计高危组CAP病人死亡及存活例数,对比HBP指标关系。结果:高危组HBP水平[(187.05±48.96)ng/mL]高于中危组[(16.80±5.34)ng/mL]、低危组[(13.49±4.87)ng/mL]、对照组(5.34±1.50)ng/mL(P0.05)。HBP诊断CAP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0%、96.7%。HBP指标与PSI呈正相关关系(P<0.05),高危组CAP病人死亡组HBP(197.65±46.75)ng/mL明显高于存活组HBP(125.43±23.76)ng/mL(P<0.01)。结论:HBP对于CAP诊断(尤其是高危组)有辅助价值,故可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亦作为CAP预后评估参考指标之一。
    • 韩伟; 潘艳静; 李秀芳; 黄健; 高盼盼; 崔俊伟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正五聚蛋白(PTX3)、白介素-10(IL-10)、肝素结合蛋白(HBP)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12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2例肺结核患者为结核组,依据肺部有无空洞分为有空洞组和无空洞组;另选取该院同期行健康体检人群113例为对照组,以及潜伏感染者109例为潜伏感染组。对比不同人群、有无肺部空洞者PTX3、IL-10、HBP表达水平;对比治疗后空洞吸收者与未吸收者PTX3、IL-10、HBP表达水平;对比肺结核患者治疗后1、2、3个月PTX3、IL-10、HBP表达水平,分析PTX3、IL-10、HBP对肺结核诊断的价值。结果结核组PTX3、IL-10、HBP表达水平均高于潜伏感染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TX3、IL-10、HBP在肺结核患者中均为高表达,有望成为肺结核患者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 朱茜; 陈刚; 陈琴; 赵曦; 陈桂菊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炎性蛋白(hs-CRP)、前肾上腺髓质素(pro-ADM)表达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预后的影响和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5月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Cvc-Ri病人112例作为对象,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70例)、死亡组(42例)。比较两组血清HBP、hs-CRP、pro-ADM水平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全身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系统(SOFA)评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血清指标与APACHEⅡ、SOFA评分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BP、hs-CRP、pro-ADM对Cvc-Ri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对比不同血清因子水平病人生存状况,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关系。结果 确诊第5天生存组血清HBP水平(27.32±11.37)μg/L、hs-CRP水平(75.13±28.09)mg/L、pro-ADM水平(2.40±0.80)nmol/L、APACHEⅡ评分(13.50±3.06)分、SOFA评分(5.10±1.14)分低于死亡组(41.54±14.06)μg/L、(112.08±31.42)mg/L、(4.19±1.09)nmol/L、(17.29±3.84)分、(7.02±1.43)分(P<0.05);血清HBP、hs-CRP、pro-ADM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确诊第5天pro-ADM预测Cvc-Ri预后的AUC值最大,为0.805;血清HBP、hs-CRP、pro-ADM高危者生存率低于低危者,死亡率高于低危者(P<0.05);随访28 d,不同血清HBP、hs-CRP、pro-ADM水平的生存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显示:确诊第5天的HBP、hs-CRP、pro-ADM水平,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Cvc-Ri病人血清HBP、hs-CRP、pro-ADM表达与APACHEⅡ、SOFA评分关系密切,死亡病人存在血清因子异常高表达情况,临床通过监测上述因子表达可有效评估预后,并积极予以对症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 赖冬; 田艳; 何飞; 高清; 姬长甫
    • 摘要: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对于急性肺损伤合并重度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急性肺损伤合并感染患者116例。评估患者入院到出院的临床症状及感染程度,将患者分为重度感染组66例和轻度感染组5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2 h内的HBP、DD、CRP、PCT进行检测,并且统计两组患者HBP、DD、CRP、PCT异常结果的分布情况。对所有患者HBP、DD、CRP和PCT 4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急性肺损伤合并重度感染的价值。结果轻度感染组患者的DD、HBP、CRP和PCT水平明显低于重度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32 ng/mL、HBP>15 mg/mL、CRP>10 ng/mL和PCT>0.5 ng/mL的比例明显高于轻度感染组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D、HBP和CRP两两指标间呈正相关(P<0.05),PCT与HBP呈正相关(P<0.05)。DD、HBP、CRP和PCT单独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3、0.815、0.681和0.731(P<0.05),HBP的预测价值较高;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808(P<0.05),小于HBP的0.815。结论急性肺损伤合并重度感染患者HBP、DD、CRP间呈正相关,PCT与HBP呈正相关,4项指标对于重度感染都有预测作用,以HBP效果最为明显。
    • 邓俊超; 赵芳丽; 乔莉娜
    • 摘要: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对儿童重症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系前瞻性观察研究。收集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因感染入住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严重脓毒症与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严重脓毒症组(49例)、脓毒症组(82例)和非重症感染组(33例),比较3组血浆HBP、血清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及血小板计数等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浆HBP水平对重症感染(包括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入院时的血浆HB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重症感染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脓毒症组及非重症感染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脓毒症组及非重症感染组(P<0.05)。血浆HBP水平诊断是否为重症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590,灵敏度为38.0%,特异度为82.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BP水平在重症感染儿童中增高,其诊断重症感染的灵敏度较低,但特异度较高,可作为儿童重症感染判断的标志物之一。[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 (1):85-89]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