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窦内皮细胞

肝窦内皮细胞

肝窦内皮细胞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9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17082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世界中联第六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世界中联第四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暨海峡两岸中医肝病研讨会等;肝窦内皮细胞的相关文献由64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成海、刘平、朱瑾等。

肝窦内皮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7082 占比:99.84%

总计:117271篇

肝窦内皮细胞—发文趋势图

肝窦内皮细胞

-研究学者

  • 刘成海
  • 刘平
  • 朱瑾
  • 王宪波
  • 刘小菁
  • 唐志鹏
  • 熊燕
  • 王一平
  • 肖文君
  • 董家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钱子冰; 张琦; 曾佩芸; 张志秀; 刘静
    • 摘要: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作为肝脏窦状毛细血管通道,是肝脏最丰富的非实质细胞群。LSECs不仅在肝窦内形成屏障,且具有重要的生理和免疫学功能,包括滤过、内吞、抗原提呈和白细胞募集。现已明确,LSECs在维持肝脏内的免疫稳态及延缓急、慢性肝损伤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综述概述了LSECs如何影响肝脏内的免疫微环境,并讨论了它们在免疫介导的慢性肝病、癌变、炎症以及衰老中的作用。
    • 欧晓娟
    • 摘要: 外基质(特别是胶原)合成增加和降解减少的结果,取决于二者的动态平衡。肝纤维化由肝星状细胞(或Ito细胞)活化启动;肝细胞、血小板细胞以及肝窦内皮细胞的破坏,导致肝枯否细胞中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参与纤维化形成。肝星状细胞是肝脏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其一旦活化,即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伴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大量沉积,导致肝纤维化。
    • 唐满玲; 蒋最明; 顾敏; 杨耀永; 谢智钦; 黄美园; 陈祥
    • 摘要: 目的探讨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4成员G(CLEC4G)与肿瘤血管生成标记物CD34之间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肝细胞癌(HCC)侵袭转移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株洲市中心医院经外科手术切除的40例HCC标本及相应术前血清标本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同时收集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CLEC4G、CD34的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CLEC4G、CD34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LEC4G的含量;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CLEC4G对HCC转移的预测价值;定义高于均值水平为高表达,低于均值水平为低表达,采用χ;检验分析CLEC4G水平与患者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qRT-PCR、IHC检测结果均显示CLEC4G与CD34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R=-0.89,P<0.001;R=-0.817,P<0.05);健康对照组血清CLEC4G含量为(479.4±30.7)pg/mL,HCC非转移组为(303.0±22.1)pg/mL,转移组为260.3±26.6 pg/mL,转移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LEC4G对预测HCC转移具有较高的价值,AUC值为0.833(特异性:0.938;灵敏性:0.667);血清CLEC4G含量与HCC患者性别、年龄、HBV感染等无相关性,与患者肿瘤大小(P=0.023)、肿瘤分期(P=0.046)、侵袭转移(P=0.008)有关。结论CLEC4G与CD34的表达在HCC侵袭转移中呈负相关关系,CLEC4G低表达与HCC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对预测HCC转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高辉; 吕文良; 武庆娟; 李娟梅; 赵婷
    • 摘要: 目的介绍一种稳定可靠的肝组织上和体外培养的大鼠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样本制作方法,以便于形态学方面的研究。方法采用戊二醛、单宁酸、锇酸三步固定;酒精梯度脱水;六甲基二硅氮烷置换;离子喷镀导电处理。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肝组织上及体外培养的大鼠LSECs的精细结构。结论该实验方法可作为可靠的大鼠LSECs扫描电子显微镜样本的制作方法。
    • 杨轶涵; 展希; 方育
    • 摘要: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包括缺血损伤和循环恢复后的再灌注损伤两个过程,是肝切除、肝移植等术后发生肝功能障碍甚至肝衰竭的重要原因。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细胞保护基因,其能作用于肝脏的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库普弗细胞、肝窦内皮细胞等),并通过复杂的分子信号通路相互交联发挥保护作用。目前针对HIRI治疗的效果尚不理想,随着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了解HO-1在HIRI中的细胞保护机制对未来的肝细胞靶向治疗极为重要。
    • 姜心航; 张荣; 刘绍能; 马继征; 丁佳媛; 刘慧敏; 张玲; 路迎冬
    • 摘要: 目的 探讨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对四氯化碳(CCl)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失窗孔化及整合素αVβ3(integrin αVβ3,ITGαVβ3)-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大鼠肉瘤(rat sarcoma,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与机制。方法 70只雄性Wistar大鼠,先取5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芪术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制备含药血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另20只雄性Wistar大鼠用于制备肝窦内皮细胞,其中14只大鼠采用CCl腹腔注射建立肝纤维化模型4周后,采用Masson与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另6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分离LSECs,将LSECs分为阳性对照组、模型组、芪术低剂量组、芪术中剂量组、芪术高剂量组,其中模型组加入正常大鼠血清,其余组分别加入相应含药血清,常规培养48小时,进行相关指标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肝窦内皮细胞中的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CD31)阳性细胞比例和肝窦内皮细胞1抗体(hepatic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 antibody,SE-1)阳性细胞比例;扫描电镜观察肝窦内皮细胞窗口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LSECs中CD31、SE-1、Ras、ITGαVβ3、FAK、MAPK、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hosphorylation focal adhesion kinase,p-FAK)及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ion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MAP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大鼠CCl腹腔注射造模后纤维增生显著,肝纤维化LSECs组的CD31阳性细胞比例和SE-1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2)模型组窗孔数少而稀疏,芪术颗粒干预后,扫描电镜观察LSECs窗孔数有所恢复,尤以芪术高剂量组明显。(3)与模型组比较,芪术各剂量组的SE-1、CD31、αVβ3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其中芪术各剂量组的SE-1、CD31、αVβ3表达量随剂量的升高而降低,表现为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SECs中整合素αⅤβ3、p-FAK和p-MAPK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4)经芪术颗粒含药血清治疗后,CCl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LSECs整合素αⅤβ3、FAK、MAPK、p-FAK和p-MAPK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可通过减轻CCl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LSECc失窗孔化、改变LSECs表型,减少毛细血管的增值,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整合素αVβ 3-FAK-Ras/MAPK信号通路有关。
    • 王晨; 王岩金; 杨馥吉; 严永敏; 谭友文
    • 摘要: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esenchymal stem cell derived exosomes,MSC-Ex)对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LSEC)毛细血管样改变的影响。方法:从人脐带组织中分离培养间质干细胞,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培养上清液中的MSC-Ex。采用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以及蛋白质免疫印迹对MSC-Ex进行形态和表征的鉴定。用TNF-α诱导建立LSEC血管化模型,并加入DIO荧光染料标记的MSC-Ex共培养,观察LSEC对MSC-Ex的摄取能力。采用qRT-PCR检测LSEC中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CD34的mRNA相对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LSEC中Ang-2、CD34蛋白表达,采用小管形成实验检测LSEC的管腔形成能力。构建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methionine and choline deficiency diet,MCD)诱导的ICR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然后尾静脉分别注射MSC-Ex(10 mg/kg)和100μL PBS,每3 d注射1次,共注射5次。采用天狼猩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及检测Ang-2蛋白表达。结果:蛋白质免疫印迹显示MSC-Ex高表达外泌体特征性标志物Alix、TSG101、CD63、CD9,透射电镜显示MSC-Ex为直径约100 nm的盘状囊泡,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显示其颗粒浓度约为3.4×10^(11)/mL。MSC-Ex可被LSEC摄取,并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LSEC的管腔形成及Ang-2、血管内皮细胞标志CD34表达。天狼猩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SC-Ex可限制纤维化肝组织的胶原沉积和Ang-2蛋白表达。结论:人脐带MSC-Ex可在体内外抑制LSEC毛细血管样改变。
    • 王浩艺; 麦静愔; 平键; 成扬
    • 摘要: 目的 基于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讨黄芪汤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大鼠肝窦内皮细胞(LSEC)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的影响。方法 制备黄芪汤含药血清,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LSEC,将大鼠LSEC随机分为空白组,VEGF组,血清对照组,低、中、高剂量黄芪汤含药血清组,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Transwell实验、成管实验分别检测各组LSEC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内皮素-1(ET-1)、内皮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AKT/mTOR信号通路中AKT、磷酸化(p)-AKT、mTOR、磷酸化(p)-mTOR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s检验。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VEGF组、血清对照组能够促进大鼠LSEC增殖、迁移和血管新生(P值均0.05)。与血清组比较,黄芪汤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VEGF诱导的大鼠LSEC增殖、迁移和血管新生(P值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D31、ET-1、eNOS和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 较高剂量黄芪汤含药血清能抑制VEGF诱导的大鼠LSEC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 张喆; 朱锐; 秦仁杰
    • 摘要: cqvip:细胞自噬对于维持细胞、组织及器官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并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肝脏接受着肝门静脉的灌注,容易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损伤,而细胞自噬在降低肝脏损伤、调节肝脏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1]。肝纤维化是由慢性肝损伤导致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蓄积的过程,造成这一病理改变的常见诱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多种细胞包括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浸润的免疫细胞、肝实质细胞等都参与了肝纤维化过程。
    • 王慧君; 孟兴凯; 安妮; 张俊晶
    • 摘要: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独特的再生能力,然而急性肝功能衰竭及肝脏先天性代谢疾病等终末期肝病的预后极差,如何促进肝脏再生成为研究热点.肝再生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精确的调控过程,涉及多种细胞间的相互协调,目前有研究结果证实血小板对肝再生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此做一综述并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对肝病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基础依据,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