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聚集诱导发光

聚集诱导发光

聚集诱导发光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3年内共计89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6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70852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江西化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0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会议暨第十一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中国化学会第十九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2016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 等;聚集诱导发光的相关文献由1944位作者贡献,包括唐本忠、秦安军、赵娜等。

聚集诱导发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6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0852 占比:99.85%

总计:171114篇

聚集诱导发光—发文趋势图

聚集诱导发光

-研究学者

  • 唐本忠
  • 秦安军
  • 赵娜
  • 李楠
  • 王东
  • 高蒙
  • 池振国
  • 张艺
  • 许家瑞
  • 赵祖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丁慧; 张娜; 孙盼盼; 辛霞
    • 摘要: 金属纳米团簇由几个至几百个金属原子组成,通常尺寸在1~10 nm.其中,银纳米簇(Silver Nanoclusters,Ag NCs)具有合成方法简单、荧光发射波长可调等优点,已成为纳米簇领域里发展前景最好的材料之一.Ag NCs的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可以通过超分子策略将Ag NCs与不同类型的小分子材料相结合来实现.通过吡啶二羧酸(2,6-DPA)诱导原子精确的银(9)纳米团簇(Ag9-NCs)自组装,在多重非共价键作用下,构筑了具有AIE特性的水凝胶,其荧光寿命提高了~574倍,荧光寿命达到1.88μ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表征结果证明水凝胶由形状特殊的棱形纳米棒组成.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的结果证明水凝胶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是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这项工作的开展扩展了原子精确纳米团簇自组装行为的研究,为新型纳米团簇AIE凝胶体系的构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张珍; 陈佳敏; 来素涵; 曾竟; 李佳佳
    • 摘要: 次氯酸(HOCl)/次氯酸盐(ClO^(-))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应用广泛,在机体免疫防御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量HOCl/ClO^(-)对环境及人体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建立可靠、精准检测HOCl/ClO^(-)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缩合、还原两步合成得到具有聚集诱导性质的四苯基乙烯-罗丹明类衍生物TPE-RhB2,探针TPE-RhB2在乙醇/水溶液中实现了对ClO^(-)的可视化荧光识别,在505 nm处荧光发生猝灭,猝灭比为90.2%,同时在572 nm处出现新的荧光发射峰。该探针在pH 1~12内荧光响应稳定,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灵敏度,检出限低至5.32×10^(-7) mol/L,Stokes位移高达155 nm,有望在复杂环境中实现对ClO^(-)的检测。通过ESI-MS谱初步确定ClO^(-)通过氧化水解机制引起了荧光信号和探针溶液颜色变化,根据所建分析方法实现了实际水样中ClO^(-)的检测。
    • 唐琳; 李仙鸽; 吴璇; 李巧; 王恩举
    • 摘要: 探索聚集诱导发光(AIE)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对理解AIE机理和设计AIE材料至关重要。本文合成了2个具有对称结构的腈基二苯乙烯衍生物:3,3'-(1,4-苯撑)双(2-(对硝基苯基)丙烯腈)(BCS-NO_(2))和3,3'-(1,4-苯撑)双(2-(对氨基苯基)丙烯腈)(BCS-NH_(2)),旨在研究不同取代基对腈基二芳基乙烯荧光性质的影响。BCS-NO_(2)具有典型的AIE活性,但结构相似的BCS-NH_(2)却表现出聚集导致猝灭(ACQ)性质。通过研究BCS-NH_(2)的荧光光谱对溶剂极性的依赖关系,发现BCS-NH_(2)具有很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性质,这意味着它具有强共轭和刚性平面分子构型。但BCSNO_(2)分子的共轭程度小,具有柔性结构。因此,不同取代基决定了分子的共轭程度和分子构型,并导致不同的聚集态荧光特征。
    • 孙志刚
    • 摘要: 自2001年,“聚集诱导发光”现象被唐本忠教授研究团队以专有名词形式提出来以后1,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其众多的推测机理中,目前比较广为人知的是“限制分子运动”的机制2。这种解释非常生动直观,但是在原理上尚需深入研究。尽管限制分子运动对于有效避免快速非辐射弛豫过程至关重要,但其作用的结果并不能导致电子激发态的产生——其是诱导发光的关键。
    • 温雪菲; 莎仁; 王建国
    • 摘要: 刺激响应水凝胶可以对环境的微小变化产生较大的物理化学变化,在药物传递、生物分离、生物传感器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受聚集导致荧光猝灭(ACQ)效应的影响,其在发光相关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聚集诱导发光(AIE)概念的提出解决了这一难题。将AIE分子引入水凝胶体系,获得刺激响应型AIE水凝胶,在生物医学、信息防伪、3D水凝胶驱动器以及软体机器人的开发等多个高科技领域崭露头角。本文将近年来报道的刺激响应型AIE水凝胶按刺激因素分为物理因素(温度和光)、化学因素(pH、溶剂和离子)和生物因素(酶)三大类,分别阐述了水凝胶的制备、响应机理及潜在应用,并针对刺激响应型AIE水凝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 王直; 申起飞; 周愉; 赵博; 奚朵; 党东锋
    • 摘要: 为了提升学生的基础有机合成技能及综合实验创新能力,介绍了一类含三芳胺及吡嗪单元的供体-受体型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合成、性能表征及分析。通过本综合创新实验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有机荧光材料,尤其是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及潜在应用。本实验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在减压蒸馏、萃取、干燥和柱层析分离等操作方面的实验技能,也将进一步促进其对核磁共振仪、高分辨质谱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及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等仪器的熟悉和掌握。最终,通过课堂理论及综合实验学习的相互结合,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并锻炼学生综合创新实验能力,为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奠定基础。
    • 李梦茹; 艾刚刚; 穆丽丹; 沙夜龙; 李然; 张玉琦
    • 摘要: 建立高灵敏检测易挥发有机溶剂的方法。采用牺牲模板法制备了具有三维大孔结构的SiO_(2)反蛋白石光子晶体薄膜,填充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AIE)的聚四苯基乙烯衍生物(TPEP),得到对四氢呋喃气体敏感的光子晶体荧光传感薄膜。该薄膜在464 nm处发射荧光,当置于四氢呋喃气体氛围中,发生荧光猝灭。选择光子禁带蓝带边与荧光发射波长相重叠的光子晶体,并利用其慢光子效应增强荧光特性,实现了对四氢呋喃气体的高灵敏检测,最低检测浓度为24.6μmol/L。该薄膜2 min内即可对四氢呋喃响应,选择性好,重新置于空气中四氢呋喃挥发后荧光恢复,可以实现重复使用,为四氢呋喃气体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修饰不同的功能分子,可以设计构筑检测不同目标分析物的光子晶体荧光传感薄膜。
    • 邓晓雯
    • 摘要: 四苯乙烯(TPE)是一种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材料。一般情况下,四苯乙烯衍生物在固态下呈现松散的分子堆积模式,因此,四苯乙烯的分子构象或化学结构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导致改变其内部结构进而引起固态荧光发射发生变化。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者通过将不同的官能团、链结构等引入到四苯乙烯分子上,使其在传感、自修复、检测、防伪标签和细胞成像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含四苯乙烯基团力致发光变色荧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新型四苯乙烯力致发光变色荧光材料寄予展望。
    • 吴冠林
    • 摘要: 设计合成了一种9,10-二芳基蒽化合物TTA,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分子具有显著的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实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实验进一步研究了该分子聚集时的形态。同时,该化合物表现出可逆的机械荧光变色性能,粉末X射线衍射(XRD)实验表明,该性质的机理可能是化合物不同实验条件下发生晶态与非晶态的可逆转化。此外,该化合物可用于HeLa细胞荧光成像,这些意味着TTA具有用作细胞成像的优良生物染料的潜力。
    • 杨俊芳; 彭谦
    • 摘要: 有机固态发光材料因其在显示器、激光和光通信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单分子相比,有机固态中存在各种弱分子间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有时会对激发态性质和能量耗散途径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产生较强的荧光或磷光.因此揭示有机固态发光的内在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本综述通过总结从单分子到聚集态激发态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电子振动耦合和能量耗散动力学的变化,简要概括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如何诱导有机固体产生强荧光、热激活延迟荧光和室温磷光.本综述希望能帮助深入理解有机固体的激发态特性,从而为设计优秀的固态发光材料提供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