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羞耻感

羞耻感

羞耻感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55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政治、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9篇、专利文献39142篇;相关期刊397种,包括大众心理学、婚育与健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 羞耻感的相关文献由623位作者贡献,包括钱铭怡、徐贲、李波等。

羞耻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9 占比:1.41%

专利文献>

论文:39142 占比:98.59%

总计:39701篇

羞耻感—发文趋势图

羞耻感

-研究学者

  • 钱铭怡
  • 徐贲
  • 李波
  • 张鸣
  • 杨茜
  • 楚平华
  • 亓圣华
  • 江琦
  • 钟杰
  • 陶瓷兔子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潇; 雷爱民
    • 摘要: 心理学研究证实,羞耻感对自我的消极影响常常给人造成心理困扰,羞耻并不必然具有伦理价值。羞耻感严重的人会对其自身予以否定性评价与整体否定,伴随着巨大痛苦的羞耻感会对人的自我造成极大伤害。羞耻感要实现升华,必须对其自我的认知图式与评价方式进行伦理取向的转变,从“改造自我和达到完美”的取向转到“关爱自我和接纳不完美自我”的立场。挖掘羞耻感的正面价值,必须让个体避免伤害自我,进而关爱自我。“不伤害生命原则”与“不否定人的伦理主体地位”是羞耻感具有伦理价值的底线。
    • 摘要: 作为一部女性健康科普著作,《身体由我》一书出版后即在德国医学界和科普界收获了一致盛赞,长露《明镜》周刊畅销榜,领衔了各大健康百科及女性健康图书榜单。同时,这也是一部温情的女性身体启蒙著作。许多女性对自己身体所持的态度是不确定的,甚至是否定的,特别是对生殖器官,提及时总带有羞耻感。作者希拉·德利兹认为,子营、乳房、卵巢、生理期。
    • 饶雪
    • 摘要: 霍华德·雅各布森的小说《伟大的沃尔泽》的主人公奥利弗·沃尔泽在其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深深的羞耻感。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奥利弗羞耻感的表现,分析了其羞耻感的运行机制,同时结合作者自身生活的背景深入分析了羞耻感背后蕴含的身份认同危机。通过对当时犹太人生存价值的反思,雅各布森认为,在犹太文化与非犹太文化交融与碰撞的过程中,犹太人应该肯定自身的生存价值,坚守犹太身份,在传承中革新犹太文化。
    • 宫火良; 万婷
    • 摘要: 为探讨感知父母冲突、大学生的网络攻击行为、羞耻感、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选取27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感知父母冲突量表、网络攻击量表、羞耻感量表、孤独感量表和进行测试。结果为:感知父母冲突、羞耻感、孤独感与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皆为正相关,且前三个变量都能正向预测对网络攻击行为的产生;羞耻感在大学生感知父母冲突对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孤独感在大学生感知父母冲突对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中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感知父母冲突对大学生的网络攻击行为具备正向预测的作用,羞耻感在感知父母冲突对网络攻击行为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高孤独感水平会加重感知父母冲突对网络攻击行为的正向影响。
    • 胡轶超
    • 摘要: 因为受到传统思想束缚,许多家长从不和孩子谈及性问题,容易导致孩子性教育缺失,不利于以后的成长发育。古语有云:“男女五岁不同床。”但现在大多数父母认为宝宝才5岁懂什么。其实古话不无道理,宝宝在3~4岁就开始有性别意识和羞耻感了。儿童性教育至关重要,那么该如何进行性教育呢?告诉宝宝哪里不能碰就够了吗?
    • 高碧叶
    • 摘要: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未婚妈妈在中国所面临的道德困境问题,并展现她们如何通过不同的叙事话语挑战社会歧视.未婚妈妈的自我叙述表明,她们很多时候并不是像社会所普遍认为的道德沦丧或者唯利是图,宗教、情感、自我独立以及被骗的境况等都可能成为女性未婚生育的原因,而这些因素也往往被未婚妈妈援引并成为其生育选择的道德证成.通过展现未婚妈妈生育选择的复杂性以及其超越羞耻的语言努力,本文指出我国未来有必要放松婚姻和生育的关联性,给予单身青年更多生育选择的可能性.
    • 张丽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咨询护理对骨科手术女性术前局部备皮依从性及羞耻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期间接收的76例骨科手术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术前局部备皮,将接受常规护理的3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咨询的3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羞耻感、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结果:两组护理1个月后羞耻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焦虑量表(HAMA)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97.44%)高于对照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咨询护理可以改善骨科手术女性患者术前局部备皮依从性,降低羞耻感,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借鉴.
    • 张丽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咨询护理对骨科手术女性术前局部备皮依从性及羞耻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期间接收的76例骨科手术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术前局部备皮,将接受常规护理的3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咨询的3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羞耻感、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结果:两组护理1个月后羞耻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焦虑量表(HAMA)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97.44%)高于对照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咨询护理可以改善骨科手术女性患者术前局部备皮依从性,降低羞耻感,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借鉴.
    • 冯丽虹
    • 摘要: 目的 探究绝经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羞耻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PFD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羞耻量表(SS)以及医学应对(MCMQ)问卷调查,了解PFD患者羞耻感与应对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PFD患者SS总分为(85.38±10.14)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PFD患者MCMQ总分为(53.81±1.64)分;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FD患者羞耻感与面对得分表现为负相关,与回避、屈服得分表现为正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绝经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羞耻感,应对方式不积极,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鼓励其积极应对.
    • 摘要: 人类号称“万物的灵长”,自以为智商超群,却总有些英名其妙的迷惑行为,还留下了“羞耻感”爆棚的照片。原来,逗自己玩也是一项源远流长的技能。1860年,一位女士在伦敦的服饰店等待她的蓬蓬裙完工。这形似蛛网的裙撑,这花枝招展的姐妹,仿佛英伦风格的盘丝洞。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