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美容修复

美容修复

美容修复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489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02076篇;相关期刊209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中国美容医学、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4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微创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2013年全军烧伤外科学术年会、第三届全球华裔整形外科医师大会等;美容修复的相关文献由93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毅、肖斌、刘萍等。

美容修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7 占比:0.46%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2076 占比:99.54%

总计:102552篇

美容修复—发文趋势图

美容修复

-研究学者

  • 刘毅
  • 肖斌
  • 刘萍
  • 张鲜英
  • 余占海
  • 刘进才
  • 姜疆
  • 宋玫
  • 陈黎明
  • 介卫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秀臣; 陈慧; 代喆颖
    • 摘要: 目的:对比光敏复合树脂与纳米复合树脂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行前牙美容修复的83例患者(患牙154颗)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75颗患牙)和研究组(42例,79颗患牙)。对照组给予3M光敏复合树脂治疗,研究组给予Admira Fusion纳米复合树脂治疗。修复后6个月复诊并评价疗效及并发症,分别在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6个月对患者自觉疼痛评分、龈沟出血指数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修复成功率为94.94%,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个月、6个月,两组自觉疼痛评分、龈沟出血指数均低于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个月,研究组自觉疼痛评分、龈沟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牙美容修复中应用纳米复合树脂可获得较光敏复合树脂更为理想的疗效,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牙齿健康,减少并发症发生。
    • 朱宗丽
    •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急诊就诊的面部外伤患者绝大多数都要求治疗后“不留疤痕”,以避免影响日后的容貌,社交和生活。但由于大部分急诊外科医生对整形美容外科技术不太了解,往往治愈后瘢痕明显,影响容貌,给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较重。面部是身体主要的暴露部位,也是最常见的外伤部位,日常的跌撞、碰伤及一些交通事故、生产事故中常常被伤及,打架、斗殴者也常常被砍伤、击伤面部。如对面部外伤急诊处理不当,往往会留下较大的瘢痕,这将严重影响患者容貌和生活质量,并增加心理负担,甚至造成医患纠纷。因此,此类患者通常在整形外科接受诊治,期盼美容修复面部外伤,以达到理想的美容效果。
    • 梅妹; 刘瑞雄; 李健学
    • 摘要: 目的:探讨3M-Z350复合树脂用于活髓前牙的美容临床效果以及对其色泽协调性、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0例患者(共107颗缺损前牙)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3M-Z350组(40例,患牙55颗)和普通树脂组(40例,患牙52颗)。两组均常规进行牙体预备,3M-Z350组采用3M-Z350复合树脂分层堆塑填充,普通树脂组采用3M-Z100复合树脂分层堆塑填充,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牙髓敏感发生情况、患者自觉牙体疼痛及牙周相关指标。结果:修复3个月后,3M-Z350组修复体边缘密合性高和色泽协调性好的患牙比例均显著高于普通树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 d、1周、1个月后,3M-Z350组牙髓敏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普通树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修复后牙体疼痛程度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修复1 d、1周、1个月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树脂组修复牙牙龈指数评分和菌斑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3M-Z350组和对颌健康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M-Z350复合树脂修复活髓前牙可获得良好美容修复效果,修复体边缘密合性高不易发生微渗透,色泽协调性好,可有效降低牙髓敏感发生率,缓解牙体疼痛,对牙周组织健康更为有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雷岱锋
    • 摘要: 目的研究美容缝合在面部皮肤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中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面部皮肤肿瘤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治疗组患者在完成肿瘤切除后采用美容缝合的方式缝合伤口,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缝合,比较手术后两组患者创面修复情况,手术2个月期间内观察创面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治疗组创面修复总有效率为74.63%(50/67),高于对照组[56.72%(3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2个月后,治疗组瘢痕的发生率为13.43%(9/67),低于对照组[28.36%(1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为8.96%(6/67),低于对照组[22.38%(1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瘢痕长度为(1.53±0.68)cm,短于对照组的(2.30±0.9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美容缝合,患者皮肤的修复情况好于常规缝合,术后瘢痕、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也低于常规缝合,美容缝合值得在头面部皮肤肿瘤手术中应用。
    • 雷岱锋
    • 摘要: 目的 研究美容缝合在面部皮肤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平顶山市中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面部皮肤肿瘤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治疗组患者在完成肿瘤切除后采用美容缝合的方式缝合伤口,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缝合,比较手术后两组患者创面修复情况,手术2个月期间内观察创面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后,治疗组创面修复总有效率为74.63%(50/67),高于对照组[56.72%(3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2个月后,治疗组瘢痕的发生率为13.43%(9/67),低于对照组[28.36%(1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为8.96%(6/67),低于对照组[22.38%(1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瘢痕长度为(1.53±0.68)cm,短于对照组的(2.30±0.9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美容缝合,患者皮肤的修复情况好于常规缝合,术后瘢痕、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也低于常规缝合,美容缝合值得在头面部皮肤肿瘤手术中应用.
    • 吴燕玲; 谭勇华; 胡志奔
    • 摘要: 目的:观察透明冠和光固化复合树脂在乳前牙根管治疗后美容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112颗上颌均为牙髓炎或根尖炎的乳前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牙经根管治疗后进行透明冠技术修复,对照组进行光固化树脂修复术.结果:修复后12个月,两组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8.28%与92.5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个月后,观察组的成功率为98.25%,对照组的成功率为58.0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冠能很好恢复了乳前牙的功能美观,操作简便,患儿配合度好,远期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张利生
    • 摘要: 目的:探讨全瓷牙美容修复对牙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03-2020.11来本院行牙齿美容修复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观察组给予二氧化锆全瓷牙美容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牙美容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修复体在色泽、外形、整体美观度及面部美容效果均高于对照组,美学效果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牙齿缺陷患者,进行二氧化锆全瓷牙修复,美观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孙晓晨; 刘毅; 张鲜英; 肖斌; 陈黎明
    • 摘要: 目的 总结采用单侧扇形蒂皮下蒂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 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 ~ 40岁,平均25岁.在面部软组织缺损部位的一侧,沿皮纹方向设计切取单侧扇形蒂皮下蒂皮瓣,旋转推进修复缺损部位.观察术后修复效果.结果 20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均随访3个月至1年,面部器官无瘢痕牵拉移位,切口瘢痕不明显,外形满意,达到美容修复效果.结论 对于面部器官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单侧扇形蒂皮下蒂皮瓣修复简单易行,损伤小,皮瓣血运稳定,修复外形满意.
    • 刘青; 张钊; 代清影; 苏洁; 王梦瑶; 郝晓然; 黄香河
    • 摘要: 通过对1例前牙贴面美学修复四手操作粘接意外病例的原因分析,详细阐述贴面修复四手操作护理配合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为护理人员更好配合诊治医师完成贴面美学修复工作、提高诊治效率及质量、达到最佳美学效果提供临床参考.
    • 赵洋; 王瑾; 曹林
    •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对不同类型头面部皮肤肿物的美容修复效果.方法:采用1411型高频电刀对131例面部皮肤肿物患者进行治疗,根据疾病特点适当调整治疗的深度、手法,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皮内痣>角化棘皮瘤>囊肿>血管瘤>钙化上皮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4.58%(6/131),其中2例术后感染,3例瘢痕增生,1例色素沉淀;总体满意率为98.47%(129/131).结论:高频电刀治疗面部表皮肿物的效果优于真皮肿物,依据面部皮肤肿物的特征进行治疗可提高美容治疗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