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桡动脉

经桡动脉

经桡动脉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177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3095篇;相关期刊159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内科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全国第十一届心脏学会、第十四届心功能学会、《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会议、2006全国急危重病护理(厦门)学术交流会、第七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等;经桡动脉的相关文献由430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静、戴华英、郭广军等。

经桡动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9 占比:2.0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3095 占比:97.97%

总计:13367篇

经桡动脉—发文趋势图

经桡动脉

-研究学者

  • 张静
  • 戴华英
  • 郭广军
  • 张晨朝
  • 汪立
  • 嵇承栋
  • 李敏
  • 李静
  • 王军
  • 王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招丽冰; 王志红
    • 摘要: 目的:探讨“六步手指操”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锻炼康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心内科2018年8月—2020年12月接收的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六步手指操”,对比两组患者术侧肢体疼痛程度、术侧手掌周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4h、24h研究组术侧肢体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侧手掌周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侧淤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开展六步手指操运动可有效缓解术侧肢体疼痛与肿胀,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降低术侧皮肤淤青发生率。
    • 廖歆; 杜兵; 贾楠; 黄胜; 杨武; 罗莹; 青卓
    • 摘要: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子宫疾病血管介入诊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子宫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经股动脉入路血管介入治疗,观察组接受经桡动脉途径入路血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体征指标、穿刺用时、并发症、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状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率、血红蛋白、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观察组术后30 min、术后6 h、术后24 h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子宫疾病时,可考虑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入路血管介入方式,相比于经股动脉入路血管介入治疗,可显著缩短穿刺用时,降低并发症,疼痛程度更轻。
    • 王利昭; 范丹丹
    • 摘要: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急诊介入手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78例急性STEM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观察组给予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手术,对照组给予经股动脉急诊介入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前及术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穿刺并发症及术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观察组急诊介入手术成功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或经股动脉急诊介入手术均可有效改善急性STEMI患者的心功能,尤其是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手术,还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穿刺并发症发生。
    • 区宁; 魏臻
    • 摘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经桡动脉或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路径,与经股动脉路径相比,经桡动脉路径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不需卧床的特点[1]。由于桡动脉解剖变异较多、部分患者对介入手术的焦虑心理,经桡动脉穿刺仍存在着穿刺部位荨麻疹、前臂血肿、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2]。因此,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介入手术室开展围术期综合护理服务期间,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做一综合评价。
    • 黎玉秀; 杨春梅; 孙刚; 苏中州; 刘金学
    • 摘要: 目的:研究旋转式桡动脉压迫器在经桡动脉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或PCI治疗的300例患者。使用旋转式桡动脉压迫器,根据不同的压迫时间及解除时间分成六组:A组造影术后压迫0.5h,4h解除压迫器;B组造影术后压迫1h,6h解除压迫器;C组造影术后压迫3h,8h解除压迫器;D组PCI术后压迫0.5h,6h解除压迫器;E组PCI术后压迫1h,8h解除压迫器;F组PCI术后压迫4h,10h解除压迫器。观察比较各组患者的舒适度、手部肿胀程度及并发症等。结果:①与其他各组比较,A组舒适度评分最低,提示舒适度最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D组肿胀发生率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式桡动脉压迫器在经桡动脉PCI术后患者中应用价值高,不管是造影还是PCI,压迫器压迫的时间越短,患者的舒适度越高,而手部肿胀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最低,其中造影以压迫4h为最佳,而PCI则以6h为最佳压迫时间。
    • 黎玉秀; 杨春梅; 孙刚; 苏中州; 刘金学
    • 摘要: 目的:研究旋转式桡动脉压迫器在经桡动脉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或PCI治疗的300例患者.使用旋转式桡动脉压迫器,根据不同的压迫时间及解除时间分成六组:A组造影术后压迫0.5h,4h解除压迫器;B组造影术后压迫1h,6h解除压迫器;C组造影术后压迫3h,8h解除压迫器;D组PCI术后压迫0.5h,6h解除压迫器;E组PCI术后压迫1h,8h解除压迫器;F组PCI术后压迫4h,10h解除压迫器.观察比较各组患者的舒适度、手部肿胀程度及并发症等.结果:①与其他各组比较,A组舒适度评分最低,提示舒适度最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D组肿胀发生率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式桡动脉压迫器在经桡动脉PCI术后患者中应用价值高,不管是造影还是PCI,压迫器压迫的时间越短,患者的舒适度越高,而手部肿胀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最低,其中造影以压迫4h为最佳,而PCI则以6h为最佳压迫时间.
    • 刘旭艳; 房凤岭
    • 摘要: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起的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是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恢复心肌血运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但其术后并发症较多,易发生桡动脉痉挛、桡动脉闭塞、前臂血肿、穿刺处皮肤水疱、心包填塞、造影剂肾病、迷走神经反射、低血压、冠脉急性闭塞等.本文就以上常见并发症作一综述,以了解该病防治重点,为提高护理质量、改善疾病预后、节约医疗卫生资源提供参考.
    • 钟莉
    • 摘要: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为本院2018年3月~2019年10月就诊,都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按照电脑系统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干预,并对两组不良情绪评分与并发症予以对比.结果 观察组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比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1例出血、2例造影剂过敏,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例出血、3例心包填塞、3例造影剂过敏、1例前臂血肿(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整体护理干预可使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情绪程度明显减轻,减少并发症出现.
    • 郭彤; 李辉; 李海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7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各39例.桡动脉组给予经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股动脉组给予经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穿刺至置管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末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穿刺至置管时间显著长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相当,经桡动脉入路可显著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刘丽丽; 郭金成; 杨连香; 吴永霞
    • 摘要: 目的 评价三种常用压迫止血器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TRI)后桡动脉压迫止血的安全性.方法 将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连续经桡动脉行TRI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的480例患者随机(1:1:1)分为3组:平板加压压迫止血器(BT)组(n=157)、气囊式压迫止血器(TR)组(n=160)与旋钮式压迫止血器(RCD)组(n=159),主要研究终点是24 h桡动脉闭塞(RAO)发生率,次要终点是术后血肿、水疱发生率及术后30d RAO发生率.结果 480例患者,平均年龄(60.71±11.58)岁,男性占(74.4)%,3组患者基线资料相似.术后24h RAO发生率BT组明显高于RCD组(16.6%vs.7.5%,P=0.013),TR组与BT组、RCD组相比无差异(10.0%vs.16.6%,P=0.08;10.0%vs.7.5%,P=0.40).BT组、TR组和RCD组前臂血肿发生率相似(40.1%vs.38.1%vs.32.7%,P>0.05).水疱发生率BT组明显高于RCD组(7.0%vs.1.3%,P=0.01).30 d随访RAO发生率BT组7.1%,TR组3.8%和RCD组3.2%(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24 h RAO的因素是使用BT加压止血器、动脉内径与鞘管外径比值(RAID/SOD)6 h.结论 三种压迫止血器均可达到安全有效止血的目的;TR和RCD压迫止血器相较BT压迫止血器可降低桡动脉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