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免疫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4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52777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健康大视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血液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2004年第二届全国生物治疗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华夏医学妇产科论坛、多学科协作妇产国际论坛、第三届华夏医学妇产科青年医师论坛等;细胞免疫治疗的相关文献由589位作者贡献,包括斯坦利·R·利戴尔、李彬、杜欣等。

细胞免疫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5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52777 占比:99.96%

总计:452968篇

细胞免疫治疗—发文趋势图

细胞免疫治疗

-研究学者

  • 斯坦利·R·利戴尔
  • 李彬
  • 杜欣
  • 薛重重
  • 迈克尔·胡德赛克
  • R.斯皮塞克
  • 一濑大志
  • 南川淳隆
  • 叶大林
  • 堀田秋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庆华; 马俊; 张富婷; 牛廷献
    •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几乎无法治愈的浆细胞恶性肿瘤。嵌合抗原受体(CAR)是结合抗原识别域和T细胞信号域的融合蛋白,通过基因工程表达CAR的T细胞(即CAR-T)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肿瘤细胞抗原,激活的T细胞会杀死肿瘤细胞。CAR-T免疫治疗为MM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目前MM的治疗靶点包括B细胞成熟抗原、CD19、CD38、CD138、免疫球蛋白κ轻链、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F7等。CAR-T治疗也面临缺乏有效性、肿瘤外毒性、靶抗原丢失、干扰可溶性蛋白等问题,影响CAR-T治疗MM的效果。今后研究的重点将集中在联合策略、双特异性和多特异性CAR-T疗法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以提高MM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
    • 摘要: 近几十年来,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治疗模式下,比如化疗、局部放疗和姑息性的支持治疗,患者的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然而,细胞免疫治疗的应用,使血液系统疾病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领域,代表性的细胞免疫疗法主要包括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基于自然杀伤(NK)细胞的免疫疗法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为此,由中国抗癌协会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主办的Cancer Biology&Medicine杂志于2021年第18卷第4期刊发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团队关于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疾病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前景的综述。
    • 谢通; 沈琳
    • 摘要: 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经改变了目前胃癌治疗的现状。在晚期胃癌治疗领域,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治疗仍然活跃,新型药物及其与免疫治疗的联合为HER2阳性患者带来极大的生存获益,靶向Claudin 18.2的细胞免疫治疗为胃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活跃的转化和基础研究为胃癌患者精准治疗、耐药机制探索提供强大的支持。免疫治疗在局部进展期胃癌中崭露头角,有望形成新的围手术期治疗格局。本文将对2021年度胃癌治疗进展进行盘点和综述。
    • 宋志茹; 刘秀盈; 朱晶晶; 刘静静; 冯娅茹; 王建勋
    • 摘要: 目的构建干扰胸腺细胞选择相关高迁移率群体盒(TOX)基因联合抗CD38 CAR-T细胞,观察其对血液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提取原代T淋巴细胞。构建以shRNA技术靶向抑制TOX的抗CD38 CAR分子,分别命名为TOX-shRNA1-CD38 CAR和TOX-shRNA2-CD38 CAR,另设计一条不针对任何靶点的无意义RNA序列作为对照,命名为CD38 CAR分子。将分子酶切并连接逆病毒载体包装质粒pMFG,获得pMFG-TOX-shRNA1-MYC-CD38 CAR、pMFG-TOX-shRNA2-MYC-CD38 CAR和pMFG-MYC-CD38 CAR。将人原代T淋巴细胞分为CD38 TOX-shRNA1-CD38 CAR-T组、TOX-shRNA2-CD38 CAR-T组、CAR-T组,分别转导pMFG-TOX-shRNA1-MYC-CD38 CAR、pMFG-TOX-shRNA2-MYC-CD38 CAR和pMFG-MYCCD38 CAR质粒,获得CD38 CAR-T细胞、TOX-shRNA1-CD38 CAR-T细胞和TOX-shRNA2-CD38 CAR-T细胞。采用RT-QPCR法检测三组细胞中TOX mRNA的相对表达量;记录三组细胞0~10 d体外培养生长倍数,观察细胞增殖能力。选取CD38高表达的人多发性骨髓瘤荧光素酶标记细胞RPMI-Luc、人Burkitt’s淋巴瘤荧光素酶标记细胞Raji-Luc作为靶细胞,与三组CAR-T细胞分别共培养48 h;另取三组CAR-T细胞单独培养作为对照,不加肿瘤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组CAR-T细胞表面CD69的表达效率,评价CAR-T细胞活化情况;对三组细胞进行CFSE染色,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CAR-T细胞增殖能力;荧光素酶化学发光法观察CAR-T细胞在不同效靶比(1∶2、1∶4、1∶8)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ELISA法检测三组CAR-T细胞上清中IFN-γ释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组细胞表面PD-1表达量,评估CAR-T细胞的耗竭程度。结果 CD38 CAR-T组、TOX-shRNA1-CD38 CAR-T组、TOXshRNA2-CD38 CAR-T组的转导效率分别为41.51%、41.28%、44.84%,均超过40%。与CD38 CAR-T组比较,TOXshRNA2-CD38 CAR-T组TOX mRNA表达水平降低(P 0.05)。三组CAR-T细胞体外培养0~10 d均稳定增殖,三组间生长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CD38 CAR-T组相比,TOX-shRNA2-CD38 CAR-T组在不同效靶比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均提高,γ干扰素释放水平升高,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降低(P 0.05)。结论成功构建了靶向抑制TOX基因联合抗CD38 CAR-T细胞,TOX-shRNA-CD38 CAR-T细胞能够有效抑制TOX表达;经肿瘤细胞激活后,其体外增殖活性及抗肿瘤能力显著增强,且TOX-shRNA-CD38 CAR-T细胞耗竭也得到改善。
    • 李芸; 陈新
    • 摘要: 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在细胞过继免疫治疗(ACT)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T细胞体外发育方法可获得来源稳定且获取简便的T细胞,相比从自体或同种异体组织分离得到T细胞的传统方法更有优势。目前T细胞体外发育方法有胎儿胸腺器官培养、重组胸腺器官培养和Notch信号驱动的二维培养三种。其中胎儿胸腺器官培养操作简便,离体胸腺在体外培养即可支持T细胞分化发育至成熟,但完整的胸腺导致培养物维持时间有限、细胞收获困难;重组胸腺器官培养将各类胸腺基质细胞分散再重组构建三维培养环境,在体内外实验中均可支持T细胞成熟,但生物材料和三维环境导致培养物维持时间和细胞产量均受限;Notch信号驱动的二维培养采用人工呈递Notch信号通路配体来驱动T细胞分化发育,培养体系结构简单且稳定,但仅能支持T细胞发育至早期未成熟阶段。本文综述了上述培养方法的研究进展和不足之处,并讨论了T细胞体外发育未来发展的要求和方向,以助力ACT的推广和应用。
    • 摘要: 2022年8月16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应颂敏、沈华浩教授团队在《细胞发现》(Cell Discovery)发表了题为“Treatment ofallergic eosinophilic asthma through engineered IL-5-anchored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的研究论文(DOI:10.1038/s41421-022-00433-y),开发了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细胞免疫治疗新手段。在现有的治疗策略下,哮喘尤其重症哮喘的临床控制仍不理想。其中严重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以嗜酸性粒细胞炎症为主要特征,是难治性哮喘的主要表型。
    • 邱录贵
    • 摘要: 血液肿瘤包括髓系肿瘤和淋系肿瘤两大类。近年来,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诊治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细胞免疫治疗的成功,使得血液肿瘤再次引领了整个肿瘤领域的治疗前沿。基于此,《中国肿瘤临床》开辟了血液肿瘤专栏,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专门针对淋系肿瘤和细胞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全面且系统地阐述了多发性骨髓瘤和急性髓系白血病CAR-T的研究进展,以期在此基础上指导血液肿瘤未来的研究方向。
    • 王彦
    • 摘要: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的主要病因是持续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而患者不能对该病毒产生足够的免疫反应.尽管目前HPV16和18特异性预防性疫苗接种取得了成功,但已确诊的HPV感染和相关肿瘤形成需要诱导细胞免疫的治疗性疫苗.宫颈病变中主要致癌HPV基因型早期蛋白E6和E7的持续表达是设计免疫治疗策略的理想靶点.这些策略可能需要免疫调节剂的额外帮助来增强HPV特异性细胞反应.本综述探讨了近期HPV细胞免疫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进展.将这进展与基于药物的方法相结合,可能对临床上预防HPV诱导的肿瘤治疗性疫苗的成功最为有益.
    • 王彦
    • 摘要: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的主要病因是持续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而患者不能对该病毒产生足够的免疫反应.尽管目前HPV16和18特异性预防性疫苗接种取得了成功,但已确诊的HPV感染和相关肿瘤形成需要诱导细胞免疫的治疗性疫苗.宫颈病变中主要致癌HPV基因型早期蛋白E6和E7的持续表达是设计免疫治疗策略的理想靶点.这些策略可能需要免疫调节剂的额外帮助来增强HPV特异性细胞反应.本综述探讨了近期HPV细胞免疫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进展.将这进展与基于药物的方法相结合,可能对临床上预防HPV诱导的肿瘤治疗性疫苗的成功最为有益.
    • 付志龙
    • 摘要: 目的 分析DC联合CIK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100例确诊为恶性肿瘤本研究的实验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50)以及实验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EOX方案进行化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进行DC联合CIK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DC联合CIK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效果明显,可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并延长患者生命,具有临床采纳使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