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药鉴定

中药鉴定

中药鉴定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99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化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1篇、会议论文281篇、专利文献200423篇;相关期刊286种,包括河北中医、陕西中医、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等; 相关会议77种,包括2012年云南省药学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中药鉴定学教学研讨会等;中药鉴定的相关文献由2252位作者贡献,包括孔增科、何报作、刘志强等。

中药鉴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1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281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200423 占比:99.51%

总计:201405篇

中药鉴定—发文趋势图

中药鉴定

-研究学者

  • 孔增科
  • 何报作
  • 刘志强
  • 刘淑莹
  • 孙素琴
  • 康廷国
  • 廖月葵
  • 张贵君
  • 王峥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缨; 陈江; 谈如蓝; 朱晔; 姜东京; 王慧芳
    • 摘要: 从课程建设基础、教师团队、在线课程建设、中药鉴定的新型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中药鉴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以期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 徐璐; 杨晶凡; 沈致睿; 鲁桑雨; 陈随清
    • 摘要: 目的对八角枫、白屈菜、断肠草、龙葵、白英等5种有毒中草药的叶片部位进行形态结构鉴别,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对八角枫、白屈菜、断肠草、龙葵、白英等进行超显微结构鉴别研究。结果八角枫叶有不定式、平轴式、环式3种气孔类型,棒状非腺毛,主脉有2个外韧型维管束;白屈菜叶有不定式、环式2种气孔类型,下表皮有单柄腺毛和多细胞非腺毛,主脉含1个外韧型维管束;断肠草叶表面有散落针晶,平轴式、不定式、环式3种气孔类型,主脉含1个周韧型维管束;龙葵叶有不定式、不等式、辐射型3种气孔类型,多细胞非腺毛,主脉含1个双韧型维管束及砂晶;白英叶有少量单柄腺毛及大量分枝多细胞非腺毛,下表皮有不定式、环式2种气孔类型,表面有散落砂晶,主脉含1个双韧型维管束及砂晶。结论5种有毒中草药叶片各自都具有鲜明的显微特征,可为有毒中药材的鉴定及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 杜金洋; 芦春雪; 韩金; 张美珍; 齐永琪; 王晓玥; 韩月
    • 摘要: 为推进中医药全球化发展,国家发展战略指出要强化健全完善中药及中成药质量标准体系。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材现代化鉴定方法得到了极大发展,弥补了传统鉴定方法的不足。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在中药材及中成药鉴定的基因水平与蛋白质水平的分子鉴定技术,并针对现有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可视化快检技术发展的思路,以期弥补中药鉴定方法学中在快速检测方面的空白。
    • 闫攀; 孟祥松; 左亚锋; 王孟虎; 汤建
    • 摘要: 在全社会对高校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根据对中药专业实验现状、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设立要求、注意事项,提出了一种基于中药化学、中药鉴定、中药药剂三门学科为主要实验内容的的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结合具体实验案例说明了实验验项目的建设、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具体细节,可行性强。通过此实验方案,期待可以帮助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 吴蜀瑶; 柯瑜; 李洋; 付小梅; 吴志瑰; 谌瑞林
    • 摘要: 范崔生既善于继承中医药学的精华,更善于吸收和借鉴现代科学发展的先进思想和方法开发道地药材、发展中药炮制,在中药鉴定、中药炮制等领域形成了“以质为本,以炙为用”的学术风格。
    • 符前雨; 周悌强; 张广杰; 李敏; 田瑛; 李彬; 董俊兴
    • 摘要: 目的 探究中药榆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 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并利用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核磁共振(NMR)等波谱学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检测部分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榆树皮的8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桦木酸(1)、黄花菜木脂素C(2)、木栓酮(3)、熊果酸(4)、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6)、东莨菪内酯(7)、1,3-二羟基蒽醌(8)、22-O-(4-hydroxy-3-methoxy-cinnamyl)-docosanoic acid(9)、曼宋酮E(10)、曼宋酮H(11)和β-谷甾醇(12).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 显示,化合物10、11对人肺癌细胞株H460的IC50值分别为(6.84±0.09)和(30.19±0.64)mg/L;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IC50值为(0.043±0.001)和(18.55±2.45)mg/L;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IC50值为(7.26±0.29)和(21.94±4.39)mg/L;小鼠黑素瘤细胞株B16F10的IC50值为(7.05±0.09)和(29.14±7.89)mg/L.结论 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3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0、11对肿瘤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符前雨; 周悌强; 张广杰; 李敏; 田瑛; 李彬; 董俊兴
    • 摘要: 目的探究中药榆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并利用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核磁共振(NMR)等波谱学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检测部分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结果从榆树皮的8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桦木酸(1)、黄花菜木脂素C(2)、木栓酮(3)、熊果酸(4)、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6)、东莨菪内酯(7)、1,3-二羟基蒽醌(8)、22-O-(4-hydroxy-3-methoxycinnamyl)-docosanoic acid(9)、曼宋酮E(10)、曼宋酮H(11)和β-谷甾醇(12)。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0、11对人肺癌细胞株H460的IC50值分别为(6.84±0.09)和(30.19±0.64)mg/L;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IC50值为(0.043±0.001)和(18.55±2.45)mg/L;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IC50值为(7.26±0.29)和(21.94±4.39)mg/L;小鼠黑素瘤细胞株B16F10的IC50值为(7.05±0.09)和(29.14±7.89)mg/L。结论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3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0、11对肿瘤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周波
    • 摘要: 传统中药鉴定通过对中药的表象特征进行鉴别区分,主要内容包括味道、质地、气味、性状、颜色等,因以上鉴定特征均为表象,无明确的标准,主观因素会影响鉴定结论,无法保证中药鉴定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直接影响了中药鉴定的可信度和效果.本文对现有中药鉴定技术方法进行总结,对未来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方法进行分析.
    • 高申蓉; 崔达; 王新桂; 朱田密
    • 摘要: 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方法来鉴定中药材真、伪、优、劣的传统中药性状,是中药界先辈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简便易廉的鉴定方法,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用于道地药材及一些理化指标难以控制的鉴定品种.本文就传统鉴定方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加以总结,加深大众对其意义及方法的认知,以便进一步发挥中药传统鉴定优势.
    • 黄庆勇; 林水花; 黄小艺
    • 摘要: 中药显微鉴定技术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学生掌握50种以上中药饮片的显微特征,并能够对中成药进行简单的鉴别.因传统显微教学方法有缺乏课堂互动性,显微特征不易观察,图片采集困难等特点,本课题研究采用云课堂+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教学模式,旨在探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中药显微鉴定实训课程的影响.通过对52名学生为期一年的教改研究,表明云课堂+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训考核通过率及教学满意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