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籼稻

籼稻

籼稻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90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学(农艺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9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53篇;相关期刊269种,包括种子、中国稻米、中国水稻科学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全国第十五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等;籼稻的相关文献由3398位作者贡献,包括石春海、刘凯、姚立生等。

籼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9 占比:88.62%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1.76%

专利文献>

论文:153 占比:9.62%

总计:1590篇

籼稻—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朱大伟; 章林平; 陈铭学; 方长云; 于永红; 郑小龙; 邵雅芳
    • 摘要: 【目的】研究中国优质稻品种品质和食味感官评分值的差异性,阐明中国北方优质粳稻、南方优质粳稻和优质籼稻品种品质特征,挖掘与食味感官评分值(食味值)相关的理化指标,为中国稻米品质评价和优质稻品种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鉴会中来自30个省(市)的122份优质稻米样品为试验材料,按种植区域分为北方粳稻(38份)、南方粳稻(15份)和籼稻(69份)3个品种类型。通过测定稻米外观品质、米粉糊化特性、蛋白质含量和食味感官评分值等指标,阐明稻米理化指标与食味品质间的关系。同时,按食味值大小分别将三大类稻米分成高(≥90)、中(80-90)和低(<80)3种食味类型,并比较分析不同类别不同食味类型稻米品质的差异性。【结果】北方粳稻可分为高和中2种食味类型。与中食味类型相比(P<0.05),高食味类型稻米的长宽比较小(低0.2),蛋白质含量较低(低0.32 g/100g),峰值黏度较高(高145 cP),消减值较低(低134 cP),米饭硬度较低(低16 g),黏度较高(高70 g),弹性较大(高0.04%)。南方粳稻可分为高、中和低3种食味类型。与低食味类型相比(P<0.05),高食味类型稻米的垩白度稍高(高0.65%),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低(分别约低4.0和0.92 g/100 g),峰值黏度较高(高314 cP),崩解值较高(高259 cP),最终黏度低(低260 cP),消减值较低(低574 cP),米饭黏度较高(高261 g)。籼稻可分为高、中和低3种食味类型。与低食味类型相比(P<0.05),高食味类型籼稻粒形细长,外观更优,蛋白质含量较低(低0.45 g/100 g),崩解值较高(高115cP),消减值较低(低157 cP),米饭硬度较低(低46 g),黏度较高(高107 g)。【结论】中国优质稻品种中,北方粳稻高食味类型品种外观晶莹剔透(垩白度小于1%),蛋白质含量低(6 g/100 g左右),米饭软硬适中,弹性高(0.6%左右);南方粳稻高食味类型品种外观较好,直链淀粉含量低(13 g/100 g左右),消减值小(-250 cP左右),米饭黏度高(-1 200 g左右);籼稻高食味类型品种米粒细长(长宽比4.0左右),外观晶莹剔透,米饭硬度/黏度比值小(0.25左右)。
    • 摘要: 多年生稻是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2年(2季)及以上的水稻。多年生稻栽培技术特点为:第一季与常规水稻生产一样,从第二季(或第二年)开始,只需进行田间管理和收获两个生产环节,不需要再购买种子、育秧、犁田耙田、插秧等环节,是一项绿色轻简化水稻生产技术。从产量表现看,一季稻区亩产均超过500千克,产量与当地常规水稻产量相当;两季稻产量,亩产达950~1000千克。云南多年生稻粳稻型适宜海拔1600米以下的稻区、籼稻型适宜海拔1400米以下的稻区种植。
    • 郭洁; 刘传光; 周新桥; 陈达刚; 陈平丽; 陈可; 李巨昌; 陈友订
    • 摘要: 南油丝苗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应用籼稻动态株型育种理论技术而新育成的优质籼稻品种,201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具有丰产性好,米质达部标1级,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等特点,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季种植。总结了南油丝苗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和栽培技术要点。
    • 张梓良; 林健; 冬明月; 董金龙; 段增强
    • 摘要: 于2019年和2020年在苏南某区污染耕地采集了302份水稻和97份蔬菜样本,评估了农作物可食部分镉(Cd)和汞(Hg)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水稻籽粒中Cd和Hg含量均高于蔬菜,水稻籽粒和蔬菜Cd含量分别为59.5和50.7μg/kg,超标率为4.6%和4.1%;水稻和蔬菜Hg含量分别为4.7和0.7μg/kg,其中仅水稻籽粒Hg超标,超标率为3.3%;水稻和蔬菜Cd和Hg日摄入量分别为0.371和0.239μg/(kg·d);整体危害指数为0.680(<1)。食用研究区域水稻和蔬菜的重金属健康风险较低。在整个研究区采样和同点位不同农作物采样两个尺度下,粳稻和根类蔬菜Cd含量均分别显著低于籼稻和叶类蔬菜,但不同水稻和蔬菜品种间Hg含量无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推荐种植和食用粳稻、根类蔬菜,从而降低污染耕地农产品Cd和Hg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 刘梦洁; 杨怡欣; 陈乐; 吴媛; 解嘉鑫; 曾勇军; 石庆华; 潘晓华
    • 摘要: 对6个优质晚籼稻品种在江西北部上高、中部吉安、南部赣州3个不同生态区下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灌浆结实期温度与产量、稻米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明确优质晚籼稻的生态适应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随着纬度降低,各品种产量逐渐降低,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变优;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峰值粘度、崩解值以及糊化温度增加。优质晚籼稻产量主要受齐穗-成熟阶段的日最高温影响,外观品质主要受齐穗-成熟阶段的日最低温影响,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齐穗-齐穗后20 d的日最低温影响。优质晚籼稻在赣北地区种植能发挥产量优势,而在赣南地区种植则具有品质优势。
    • 谢灏婷; 李子瑾; 胡吟; 丁玉琴
    • 摘要: 以隆两优534(LLY)、晶两优1212(JLY)、浓香32(NX32)、玉针香(YZX)4种籼稻为原料,研究加速陈化期间籼稻内源性脂肪酶与抗氧化酶对发芽率、粗脂肪含量、脂肪酸值、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值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4种籼稻的发芽率、抗氧化酶活性和粗脂肪含量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其中LLY的粗脂肪含量和JLY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在陈化结束时略微上升。丙二醛含量、脂肪酶活性和脂肪酸值则总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JLY和NX32在陈化结束时丙二醛含量略微上升,JLY在陈化结束时脂肪酶活性同样略微上升。在以42°C加速陈化30 d时,LLY的发芽率最高,脂肪酸值和过氧化值最低,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在加速陈化过程中籼稻的发芽率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脂肪酶活性均有着显著相关性,脂肪酸值与SOD、CAT、脂肪酶活性存在显著相关性,过氧化值与APX、脂肪酶活性存在着显著相关性。
    • 张雪梅; 张玲; 高飞虎; 张欢欢; 杨世雄; 李雪; 梁叶星
    • 摘要: 为探究重庆优质籼稻在碾磨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以渝香203为原料,通过调节碾米机档位制得不同碾磨程度的米样,分析不同碾磨程度对大米的水分、碾减率、色泽、蒸煮品质、糊化特性、质构特性及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碾磨程度的提高,大米的水分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大米的碾减率、白色度值显著增加;大米的各食用品质指标不断改善.与籼米相比,当碾米机档位调至2档时,碾减率由0增至14.90%,白色度值从55.24增至65.77,蒸煮品质、糊化特性、质构特性及感官评价显著提升;当碾米机档位调至6档时,碾减率增至18.32%,白色度值增至68.70,大米米饭的感官评分与后面档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碾米机档位调至10档时,碾减率继续增至25.27%,白色度值持续增至69.79,大米的蒸煮品质、糊化特性、质构特性平缓变化,感官评价总分平缓增至67.5分.由此可以看出,过度的加工不会进一步改善大米的食用品质.
    • 王振昌; 程鑫鑫; 谢毅; 洪成; 胡萌; 高云; 游佳明; 何雅婷; 刘金晶; 肖冰琦; 郭相平
    • 摘要: 倒伏是影响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该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的倒伏指数(Lodging Index,LI),及LI与倒伏相关生长性状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灌溉方式、肥料类型及水稻种类交互作用对倒伏相关形态特征、基部节间力学性状及产量等指标的影响。于2019和2020年6月—10月开展试验,研究2种水稻种类(南粳5055和Y两优900)在不同肥料类型(有机肥和化肥)及灌溉方式(控制灌溉和浅水勤灌)下的抗倒伏性能。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显著降低了株高和地上部分鲜质量(P0.05),对于籼稻,则表现为有机肥处理下I1的LI显著大于化肥处理(P<0.05);综合考虑抗倒伏性能和产量,有机肥施用下的控制灌溉模式适用于粳稻,化肥施用下的控制灌溉模式适用于籼稻。研究为通过灌溉和施肥措施调控不同种类水稻的抗倒伏性能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 孙秀梅; 潘哲宇; 张兵; 孙秀云
    • 摘要: 以常规籼稻桂香占和华航31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气候箱培养,研究了超声波处理籼稻干种子和湿种子对发芽特性、淀粉酶活性和幼苗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干种子和湿种子均提高了种子的发芽速率和发芽率,其中均以超声波处理湿种子发芽速率最快。超声波处理可加快籼稻种子萌发代谢生理生化进程,吸水速度和淀粉酶活性在萌发初期均高于对照。超声波处理籼稻种子可降低MDA的含量,提高幼苗的SOD、POD活性,增加了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
    • 罗振江
    • 摘要: 以往学界通常认为籼稻起源于中国,但本世纪初以来,此说逐渐受到质疑,考古学家和遗传学家分别指出,现有证据表明籼稻很可能系域外传入而不是在中国驯化的。在此背景下,通过考证名实,弄清楚古人何时开始认识籼稻可以为籼稻起源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思路。研究表明,在宋代以前的文献中,粳与籼系同物异名,二者并无实质差异,宋代以降,籼才逐渐变成与粳相区别的另一类新兴水稻之总名。这一事实印证了考古学家和遗传学家的观点,进一步否定了籼稻中国起源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