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等值模型

等值模型

等值模型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46631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可再生能源、电测与仪表、电力系统自动化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协作网2014年会、2013年全国电网设计技术交流会、甘肃省电机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等值模型的相关文献由62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世明、林玥廷、王彬等。

等值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6631 占比:99.93%

总计:146727篇

等值模型—发文趋势图

等值模型

-研究学者

  • 李世明
  • 林玥廷
  • 王彬
  • 刘素梅
  • 安军
  • 崔波
  • 杨滢璇
  • 段方维
  • 毕天姝
  • 汤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姝灿; 卢洵; 刘新苗; 龚贤夫; 左郑敏; 彭虹桥
    • 摘要: 随着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以及大容量直流的接入,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将会受到挑战。而大容量、集中式的电网侧锂电池储能电站对于提升上述问题具有积极意义。为便于进一步研究大规模锂电池储能电站接入电网的响应问题,提出了大容量锂电池储能电站的等值仿真方法。首先,从锂电池组建模、储能变流器和换流变压器参数设计、控制策略以及等值建模方法4个方面梳理了储能电站仿真的主要思路和方法。然后在PSCAD平台基于实际储能电站设计参数搭建了百兆瓦级锂电池储能电站的等值模型。仿真测试结果表明,等值的储能电站模型可以保持单个储能单元的基本特性,其充放电的控制精度、响应时间、调节时间以及切换时间均在相关国家标准内,具备大容量储能电站接入电网侧的外特性分析仿真能力,可为相关仿真研究提供参考模型。
    • 许中平; 赵峰; 李守超; 郭翔; 刘亚庆
    • 摘要: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系统,容易受端交流系统耦合影响,导致其电压特性复杂、调控效果差。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特高压直流分层计入系统电压稳定协调控制方法。首先,通过确定直流分层接入系统的电压稳定因子指标;其次,构建等值模型及特性方程,推导出分层接入电压稳定因子值;然后,针对不同控制方式和不同网架结构的电压稳定因子大小,协调控制特高压直流分层计入系统电压;最后,确定多种运行方式下接入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方法可侧定电流或功率,逆变侧均定电压控制方式有利于接入系统电压的稳定输出。
    • 赵博超; 李明; 张文煜; 刘宏勇; 宋振宇; 戴嘉庚
    • 摘要: 在国内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和大规模推广可再生能源的背景下,电化学储能作为提高新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快速发展。但目前尚缺乏完备的大容量电化学储能电站储能效果评价平台。首先剖析了储能电池组和储能变流器模型的运行特性,采用k-means聚类算法提取电化学储能电站的等值参数并建立等值模型。其次,基于现有储能并网运行架构,以四象限变流器为核心,开发了测试大容量储能电站故障电压穿越能力和电网适应性的评价平台,以实现对大容量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并网检测及运行评价。测试结果显示,提出的储能电站等值模型和大容量电化学储能电站评价平台能够在较短的仿真时间内对电化学储能电站做出较准确的评价。
    • 胡思洋; 杨健维; 廖凯; 李波; 杨威
    • 摘要: 电动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故障发生时,V2G模式下电动汽车的放电电流会干扰配电网原有的故障电流,使配电网故障电流复杂多变且不易分析,传统的故障分析方法已难以适用。提出了一种计及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的配电网故障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电动汽车对配电网故障电流的影响程度。其次采用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车辆转移矩阵对电动汽车出行行为进行模拟。然后结合电动汽车充放电规则,以电源出力的形式描述电动汽车的放电行为,建立了电动汽车放电等值电源模型。最后,以三相短路故障为例,基于有源配电网的故障分析方法对含大量电动汽车的配电网进行故障分析,得到了配电网各支路故障电流的时域变化特征。该分析方法建立的电动汽车放电等值电源模型能够体现电动汽车的放电特征,故障电流的分析结果能直观反映电动汽车放电行为对配电网各支路故障电流的影响程度和特征,可为含大量电动汽车的配电网保护整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 唐坚; 苏剑涛; 姚禹歌; 唐庆宏; 吴玉新; 岳光溪
    • 摘要: 在我国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中,风电将承担调频任务,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为了系统概述风电调频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风电机组调频技术、风电场调频技术及相关的建模及策略研究。风电机组的调频方式主要包括转子动能控制、功率备用控制和联合控制。风电场参与调频需要机组间的相互配合以最大化调频效果,也可以通过外加辅助设备协助调频。风电调频策略依托于模型的建立,然而目前风电场的模型均采用等值化方法,与实际电力系统存在一定差距。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优化模型,完善调频策略,早日实现工业应用。
    • 王磊; 张凌博
    • 摘要: 多逆变器并网运行时,逆变器及电网之间相互影响,导致并网系统内部发生耦合谐振,影响系统稳定运行.为了反映多逆变器并网系统谐振特性,基于单台逆变器并网诺顿模型,充分考虑了并网系统中各相关部分对多台逆变器并网谐振特性的影响,建立相应的等值模型,并详细分析了谐振点的影响因素.通过在控制系统中采用电容串联虚拟电阻对逆变器并网系统的谐振进行抑制,提出了虚拟电阻阻值的优化取值方法,并分析了取值与等值模型谐振抑制的效果.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等值模型和优化取值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李谟发; 张碧; 罗小丽
    • 摘要: 随着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nverter interfac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IIDG)的规模化接入,在配电网故障期间,IIDG因其固有故障属性,不能等同电源与阻抗串联的形式,原有配电网的故障分析方法将不再适用,并给含ⅡDG配电网的保护整定带来困难.在满足最新并网规程的要求下,提出了一种无功优先,容量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多的输出有功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并得到了在对称与不对称情况下,IIDG的故障等值模型与故障电流通用表达式,给出了含单个以及2个IIDG配电网的故障分析方法.最后,通过PSCAD建立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 韦乾龙; 唐文虎; 江昌旭; 钱瞳; 李维维; 郑杰辉
    • 摘要: 随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渗透,主动配电网的建模对电网调度和规划非常重要.为了准确描述分布式发电的随机性和负荷的时变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强化学习算法的主动配电网等值模型.首先,考虑主动配电网中可再生能源及负荷的不确定性,对风电机组、光伏发电和负荷分别建模;其次,提出一种权重衰减策略,对采样样本进行评估;最后,基于改进强化学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在线辨识,得到主动配电网等值模型.为了验证该等值模型的精度,在IEEE 30节点输电网和IEEE 33节点配电网的联合系统中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引入自适应学习速率以及增加搜索方向的强化学习算法能更准确辨识环境状态改变下的样本,得到的边界节点电压和视在功率误差更小;基于权重衰减策略获得样本,可以更好地区分样本对等值模型辨识的影响,提高了等值模型的精度.
    • 苏剑涛; 郑书婷; 严干贵; 熊国专; 蔡婷婷
    • 摘要: 考虑风电场中各机组接收到的风速、机械特性、控制特性等差异,以风速-功率作为聚类指标,并以隶属度-权值构成的多条件聚合约束对风电机组进行分群优化,结合尾流效应模型提出了改进FCM聚类算法的风电场等值建模方法.最后,以陕西某风电场实测数据为样本进行等值建模,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苏剑涛; 郑书婷; 严干贵; 熊国专; 蔡婷婷
    • 摘要: 考虑风电场中各机组接收到的风速、机械特性、控制特性等差异,以风速-功率作为聚类指标,并以隶属度-权值构成的多条件聚合约束对风电机组进行分群优化,结合尾流效应模型提出了改进FCM聚类算法的风电场等值建模方法。最后,以陕西某风电场实测数据为样本进行等值建模,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