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端面密封

端面密封

端面密封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924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76187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科技与生活、排灌机械工程学报、设备管理与维修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4年全国水电站机电技术学术讨论会、2012年船舶与海洋结构学术会议暨中国钢结构协会海洋钢结构分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第十二届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校际交流会等;端面密封的相关文献由201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玉明、彭旭东、尹明华等。

端面密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5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76187 占比:99.94%

总计:276365篇

端面密封—发文趋势图

端面密封

-研究学者

  • 王玉明
  • 彭旭东
  • 尹明华
  • 洪亮
  • 洪磊
  • 李纪云
  • 吴秀华
  • 朱爱春
  • 王荣
  • 黄志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谭军; 令狐争争; 刘芮麟
    • 摘要: 为了解决乌江渡发电厂2号机活动导叶漏水量超标、停机时机组堕转、刹车转速较高、停机后机组蠕动的问题,在2号机大修过程中,对水轮机底环和顶盖部位的密封结构进行改造,加装了金属密封。通过改造,2号机活动导叶漏水量达到了规范要求,机组没再发生停机堕转和停机后蠕动的现象,改造取得了成功。此次改造实例,为后续机组活动导叶端面密封的改造积累了经验,对于同类型水轮机活动导叶端面密封改造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陈岩霞; 王亮; 谢赛
    • 摘要: 液压阀领域进行不同部件装配时会有端面密封的要求,大部分端面采用在平面密封槽内装配密封圈实现密封。目前,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实现自动化装配的技术和装备,端面密封圈装配工艺在自动化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本文通过对装配工艺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形成了全自动装配端面密封圈的的方法,并成功研制出一套运行稳定可靠的自动化装配装置。
    • 秦仙; 马续创
    • 摘要: 在过去的一百三十多年间,机械密封技术从一项无人问津的专利逐步发展为化工、石油、动力、轻工、原子能、宇航等工业领域重点关注的高精尖技术。为揭示机械密封技术发展进步的内在逻辑,追溯了其发展历程,透过其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和范围、不断提升使用性能的现象,以驱动其进步的关键逻辑思想为研究重点,剖析了各阶段机械密封技术进步的逻辑要点,再现了人们探索机械密封技术进步时的逻辑考量,并据此预测了机械密封技术的发展方向。
    • 和建森; 翟黎明; 饶聪; 黄毅杰; 郭飞
    • 摘要: 为测量O形密封圈应用在负压油介质环境中的密封泄漏率,构建了一套求解O形密封圈泄漏率的数值仿真算法,并辅以实验进行验证。利用真实表面形貌进行分区处理用于匹配接触压力分布,进而利用接触状态矩阵生成泄漏通道来模拟真实泄漏状况,通过观察泄漏通道的有无来判定密封是否泄漏,同时对平行平板泄漏模型进行改进使其适用于不同通道截面形状的泄漏率计算。对不同油压下的O形圈密封泄漏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当流体介质压力为0.07 MPa时,仿真所得密封泄漏率为1.717×10^(-12)m^(3)/s;当介质压力增大至0.09 MPa时,仿真所得密封泄漏率下降为1.525×10^(-12)m^(3)/s。比较不同介质压力下的接触应力分布,结果表明:随流体介质压力增加,密封接触区域接触应力分布增大,形成贯穿密封接触区域的泄漏通道范围减小,泄漏率减小。为验证仿真结果的合理性,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相对误差在10%左右,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符程度较好。
    • 朱晓琳; 李勇凡; 孙彭涛; 李振涛; 孙鑫晖; 郝木明
    • 摘要: 为探讨螺旋槽衍生槽型液体润滑端面密封性能,以中间开槽密封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质量守恒JFO空化边界条件的雷诺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对螺旋槽、二段槽以及三段槽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对其泵送能力、动压承载能力以及空化情况的影响,计算域中槽区边界处的膜厚值采用调和平均处理.结果表明:在所给参数范围内,3种槽型的泵送率几乎均为正值,即均可实现上游泵送;三段槽的流体膜承载力受转速影响的程度明显小于另2种槽型;相同条件下三段槽更不易诱发空化,其次为二段槽;相比于螺旋槽和二段槽,三段槽受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的影响更小,具有更稳定的流体膜承载力及上游泵送性能.
    • 马晓荣; 陈鹍; 马爱琴
    • 摘要: 该文研究了一种用于安全壳气体人员闸门核岛贯穿件上应用的机械端面密封装置,通过分析干摩擦副失效影响因素,选取了多个动静环材料组合,进行试验研究,最终选取高纯度C-WC摩擦副满足了设计要求,填补了国内干式端面密封在核电站安全壳贯穿件上应用研究的空白.
    • 汪传生; 张健; 张萌; 聂万富; 温南南; 边慧光
    • 摘要: 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中的结构静力分析模块建立密炼机转子端面动静密封环的有限元模型,利用仿真技术分别对动静密封环端面直接接触和介质接触进行摩擦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动静密封环接触端面压力最大,导致端面摩擦力最大,磨损最为剧烈;混炼物料泄漏会使动静密封环端面接触由直接接触变为介质接触,端面摩擦磨损加剧,易导致端面动静密封环损坏甚至失效.
    • 钱国会; 耿艳春
    • 摘要: 近年中国船舶、舰艇、海上平台等海事工业发展飞快.在这类重工平台和整车设备上设计大量的风道气路、水液管线和泵阀中道等法兰连接处的端面密封,其密封的可靠性,运行安全性和寿命周期的研究,是保障我国海工事业设计建造与长效运营的基础,也是我们海事装备今后更新叠代的设计依据;该文是以海事装备中管线连接法兰和设备端面的密封性能设计;纤维增强应用、无机材料填充预处理;交联硫化配方合成、密封元件的制坯成型等方面的工艺研究,制备一款基于橡胶垫,无石棉板综合性能更优秀的高性能纤维增强端面船用密封元件,来提升我国海事装备建造与运维水平,以及延长海况风道气路、管线泵阀等装备的端面密封周期.
    • 王永安; 王武军
    • 摘要: 针对端面密封连接器改善密封可靠性而增大配合力的问题,利用TRIZ理论的矛盾分析矩阵、39个工程参数、40个发明原理等工具,对方案进行改进设计.在不增大配合力的基础上解决了端面密封可靠性的问题.
    • 贾巍
    • 摘要: 潘家口电厂为坝后式抽水蓄能电站,在抽水蓄能电站中属于较为特殊的电站.电站安装3台抽蓄机组,机组水泵工况含有142.8 r/min与125 r/min 2种额定转速,可以满足在不同水头下水泵工况运行.机组运行时,端面密封存在脱落的现象,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卡在导叶间隙中,造成导叶及抗磨板磨损,导致漏水量增大.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更换为新型端面密封,将问题解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