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突变率

突变率

突变率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6878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法医学杂志、刑事技术、中国法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第五次全国医学分子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等;突变率的相关文献由644位作者贡献,包括许春伟、吴永芳、张博等。

突变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 占比:0.8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6878 占比:99.10%

总计:17031篇

突变率—发文趋势图

突变率

-研究学者

  • 许春伟
  • 吴永芳
  • 张博
  • 李晓兵
  • 邵云
  • 宋业颖
  • 刘桂君
  • 包放
  • 孟佑婷
  • 尚宏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丽仪; 车志文
    • 摘要: 从实验检测分析两例等位基因丢失案,检测发现在亲子鉴定中出现个别STR基因座不符合遗传规律时,当用不同的试剂盒进行检测验证;当不同的试剂盒进行检测都无法验证时,应增加其他遗传标记检测,结合基因座突变率计算亲权指数。
    • 周雪原; 李灵; 庞晓燕; 秦磊; 武丽琼; 侯东霞; 李璐; 王晓华; 冯莉
    • 摘要: 目的:分析不良妊娠史育龄妇女叶酸代谢能力检测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位点、A1298C位点突变频率,为本地区不良妊娠史再生育提供有力临床治疗数据,为育龄妇女提供叶酸补充参考值。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基因扩增技术检测MTHFR基因C677T位点、A1298C位点,对2017年6月-2020年1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育龄孕妇进行叶酸代谢能力检测,探讨MTHFR基因C677T位点、A1298C突变位点分布情况。结果:393例不良孕产史病例,汉族332例,蒙古族54例,满族5例,回族2例,其中汉族A1298C AA、AC、CC基因型频率依次为57.75%、24.43%、2.80%,蒙古族62.96%、33.33%、3.70%;汉族C677T位点CC、CT、TT基因型频率依次为17.47%、54.22%、23.80%,蒙古族31.48%、44.44%、24.07%。结论:普及叶酸代谢能力检测,完善本地区汉族、蒙古族MTHFR基因突变数据,做到叶酸精准补充,为本地区提供更详尽完善的孕前指导。
    • 曾周; 龚拯; 刘丽丽; 柯丁心; 王斌; 张万明
    • 摘要: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和分析肿瘤数据库中胃癌突变基因,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性,为胃癌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方法从TCGA及ICGC数据库中下载胃癌患者的基因突变及临床数据,通过R软件筛选出与胃癌患者生存率和预后密切相关的共同高频突变基因。并对高频突变基因进行GSEA富集分析,运用CIBERSORT算法计算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相对丰度,探究共同高频突变基因对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影响。结果在TCGA和ICGC数据库中发现21个共同的高频突变基因,其中FAT4与患者临床预后及肿瘤突变负荷相关。通过GSEA富集分析和CIBERSORT算法,发现FAT4突变与免疫系统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及免疫应答的增强相关。结论胃癌中FAT4突变频率较高,且其突变与患者较好的预后及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增强相关。因此,FAT4具有作为预测胃癌患者免疫应答的生物标记物的潜力。
    • 项立磊; 万军伟; 黄琨; 程烯; 任亚楠; 范玉龙
    • 摘要: 地下水示踪试验是揭示岩溶地下水系统地下水流向、运动特征以及含水介质类型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西南岩溶地区多个不同试验场进行的多组地下水示踪试验结果发现,浊度会影响地下水中示踪剂的浓度监测结果的精度,是影响野外示踪试验结果准确性和成功率的重要因素。通过详细地对比分析浊度及浓度历时曲线,探究浊度对不同类型示踪剂浓度监测结果的影响规律及其原因。研究表明,荧光素钠浓度对浊度变化基本无响应,荧光增白剂浓度仅在几个浊度突变处有轻微波动,而罗丹明浓度对浊度变化较为敏感。罗丹明浓度对地下水浊度的响应规律具体表现为①罗丹明浓度的突变率与浊度的突变率近似呈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关系;②当浊度突变率<1.7时,罗丹明浓度的突变率随着浊度突变率的增大而增大。
    • 蒋威; 沈文祥; 郑娟善; 武小虎; 杨雅媛; 吕亚楠; 王胜义; 严作廷
    • 摘要: 本研究利用中科院重离子加速器释放的^(12)C^(6+)重离子束作为辐射诱变源,以酸斑值(H^(12)C^(6+))和抑菌圈值为指标,对鼠李糖乳杆菌JF12-1进行功能性诱变。通过致死率和正负突变率确定诱变的最佳辐照剂量;对最佳辐照剂量下的突变菌株利用酸斑法进行初筛,抑菌圈法复筛,而后通过连续传代之后检测乳酸含量变化来测定遗传稳定性,并对遗传稳定菌株进行16S rDNA测序,定位其突变位点。结果显示辐照剂量为300 Gy时,致死率为79.86%,正突变率为30.33%,负突变率为5.38%,确定为最佳诱变剂量;酸斑法初筛最佳诱变剂量下的突变菌株,得到20株H^(12)C^(6+)值较原始野生菌株提高25%以上的突变株;抑菌法复筛得到8株体外抑菌性较原始野生菌株提高15%以上的菌株;遗传稳定性测定发现这8株突变乳酸菌株产乳酸稳定性良好;16S rDNA测序发现原始野生型菌株JF12-1的可能突变位点不在16S rRNA基因上,促使其产酸和抑菌性能增强的突变位点可能发生在其他基因区段。利用^(12)C^(6+)重离子束成功诱变选育出了高产乳酸及体外抑菌性优良的功能性鼠李糖乳杆菌稳定株,为下一步深入开发该菌株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依据。
    • 房延凤; 金发光; 刘伟; 马李杰; 南岩东; 张涛; 任腾; 苏蔚; 刘雁声; 惠盼; 谯钰琪
    •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L861Q突变临床特征,与L858R突变临床特征对比研究,分析二者突变临床特征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2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基因检测中心行EGFR基因检测的70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L861Q、L858R突变临床特征及二者突变临床特征相对比.结果 13例L861Q突变均发生于腺癌未合并其他肿瘤组,L861Q腺癌突变率高于其他类型(P =0.004).L858R突变特征表现为:女性组突变率高于男性组(x2=19.562,P <0.001)、不吸烟组突变率高于吸烟组(x2 = 15.859,P <0.001)、右肺肿瘤突变率高于左肺肿瘤(x2 = 5.601,P =0.020)、腺癌组突变率高于其他组(x2=16.282,P <0.001)、Ⅳ期组肿瘤突变率高于Ⅰ~Ⅲ期组(x2=5.996,P =0.016).L861Q与L858R女性组突变率高于男性组,年龄≥50岁组突变率高于年龄<50岁组,未合并其他肿瘤组突变率高于合并组,并发骨转移组突变率高于无转移组,二者突变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861Q与L858R突变临床特征在有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和是否并发胸膜、淋巴结、头颅转移及临床分期组恰相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L861Q突变以腺癌多见,L858R突变以非吸烟、女性、右肺、Ⅳ期、腺癌多见.L861Q与L858R突变在性别、年龄、是否吸烟、病理分型、肿瘤发生部位、是否合并其他肿瘤、有无并发骨转移突变临床特征相一致;在肿瘤分期,是否并发胸膜、淋巴结、头颅转移及有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突变临床特征相反.
    • 梅瑾; 王敏; 王昊; 何茶英; 连结静; 傅婷婷; 胡文胜
    • 摘要: 目的 了解杭州市新生儿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和突变类型,探讨听力-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在先天性耳聋早期诊断与干预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出生的5279例新生儿足底血,提取DNA并应用微阵列芯片杂交法检测4个常见耳聋基因(GJB2、GJB3、SCL26A4、线粒体12SrRNA)15个突变位点,关联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比较相关性,对耳聋基因突变新生儿父母行耳聋基因筛查验证,评估遗传因素的作用,对GJB2和SLC26A4耳聋基因突变者行基因测序诊断以确定基因型,随访耳聋基因突变和听力筛查未通过新生儿听力诊断和干预措施.结果 5279例耳聋基因突变筛查新生儿中,突变280例,突变率为5.30%.4个耳聋基因中,GJB2突变率最高,为3.05%,其中纯合和复合杂合突变3例,杂合突变158例;其余由高到低分别为SLC26A4杂合突变84例,突变率为1.59%;GJB3杂合突变18例,突变率为0.34%;线粒体12SrRNA均质突变14例,突变率为0.27%;双基因杂合突变3例,突变率为0.06%;GJB2基因突变中c.235delC位点突变最多,SLC26A4基因中c.919-2A>G位点突变最多.在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中,150例新生儿父母进行耳聋基因突变筛查验证,有135例新生儿突变来源于无表型的父母一方,占90.0%.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耳聋基因未突变者未通过率为0.50%(25/4999);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未通过率为1.79%(5/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耳聋基因筛查和诊断均为GJB2纯合/复合杂合突变3例,听力筛查未通过;其中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2例,出生2个月确诊为重度耳聋,出生6个月准备安装人工耳蜗;GJB2基因c.235delC/c.299delAT复合杂合突变1例,出生2个月确诊为中度耳聋,准备配戴助听器.结论 本研究显示杭州市新生儿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5.30%,开展听力-耳聋基因联合筛查,有利于聋儿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
    • 张庆霞; 焦章平; 刘雅诚; 马万山; 李健; 刘金杰; 付丽红; 任贺; 刘小芳; 陈冲; 贾丽; 石妍; 赵怡
    • 摘要: 目的 联合应用毛细管电泳与二代测序技术,探索肯定亲权案件中的STR基因座的突变率和突变方式.方法 2600例肯定亲权关系的案件材料采用PowerPlex21试剂盒进行STR检验,发现67例存在基因座突变,对该67例亲子关系(62例三联体,5例二联体)的196个样本用SeqTyper?24构建文库,使用Ion PGMTM平台进行二代测序.结果 12个STR基因座共发现71个突变,父源突变与母源突变的比例为3.13‥1.其中64例亲子关系观察到1个基因座突变,2例观察到2个基因座突变,1例观察到3个基因座突变,有些突变从毛细管电泳所得STR基因座结果无法判断是增加还是减少了一步,二代测序则可以明晰等位基因的遗传方式及突变情况.结论 对于复杂核心序列、含不完全重复单位的基因座,有些突变可以通过二代测序明确突变的来源和方式,更直观地从微观碱基序列的角度观察等位基因的遗传.
    • 周文峰; 金朝红; 梁琳珂
    • 摘要: 目的 研究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本地和非本地籍贯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及突变率.方法 选择2912例深圳市宝安区的普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对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2 fl的病例行红细胞脆性实验,可疑病例进行地贫基因检测.分析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及突变率,本地和非本地的地贫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2912例研究对象共检测出地贫基因突变者164例,地贫基因突变率为5.63%,其中α地贫基因突变者124例,突变率为4.26%,共检出6种基因类型,其中--SEA基因缺失比例最高,占地贫基因突变总数的43.90%;β地贫基因突变者37例,突变率为1.27%,共检测出10种基因类型,其中CD41-42(-TTCT)基因突变占比最高,为7.32%;αβ地贫混合基因突变3例,突变率为0.10%.本地籍贯1448例中146例出现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0.08%,其中α地贫基因突变110例、突变率为7.60%,β地贫基因突变33例、突变率为2.29%,αβ地贫混合基因突变3例、突变率为0.21%;非本地籍贯1464例中18例出现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23%,其中α地贫基因突变14例、突变率为0.96%;β地贫基因突变4例、突变率为0.27%.124例α地贫基因突变者中本地籍贯110例、突变率为7.60%,非本地籍贯14例、突变率0.96%,α地贫基因突变类型为我国长江以南各省高发区域常见基因类型,检出6种基因型,包括缺失型地贫基因-α3.7、-α4.2、--SEA和非缺失型α地贫基因αCS、αQS、αWS.37例β地贫基因突变中检出10种基因类型,其中本地籍贯突变者33例、突变率为2.28%,非本地籍贯突变者4例、突变率为0.27%.结论 本地籍贯人群的地贫基因突变率与广东省内其他区域基本相似,本地籍贯人群的地中海基因突变率高于非本地籍贯人群.
    • 吴燕; 张坚贞; 姜湖铃
    • 摘要: 目的:分析本院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的结果,明确嘉兴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根据知情自愿原则采集8111例新生儿的脐带血或足跟血(1~2 ml),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中国人常见4个耳聋基因共9个突变位点[GJB2(235delC、35delG、299delAT、176del16),GJB3(538C>T),SLC26A4(IVS7-2A>G、2168A>G),线粒体12SrRNA(1555A>G、1494C>T)]进行筛查.结果:8111例本院出生的新生儿中共筛查出397例至少携带1个耳聋基因突变,突变率4.895%,其中GJB2基因突变185例,突变率为2.281%;GJB3基因突变22例,突变率0.271%;SLC26A4基因突变146例,突变率1.800%,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37例,突变率0.456%,双杂合突变7例.结论:常见耳聋基因在嘉兴地区新生儿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主要以GJB2基因的235delC、SLC26A4基因的IVS7-2A>G为主.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全面开展新生儿耳聋基因的筛查,有助于遗传性耳聋、药物性耳聋和迟发性耳聋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