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离焦量

离焦量

离焦量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18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83990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焊接技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13空间光学与机电技术研讨会、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焊接工程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等;离焦量的相关文献由63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伟嵬、卢国鑫、李涛等。

离焦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3990 占比:99.84%

总计:84127篇

离焦量—发文趋势图

离焦量

-研究学者

  • 刘伟嵬
  • 卢国鑫
  • 李涛
  • 武东生
  • 石世宏
  • 刘秉琦
  • 周斌
  • 唐梓珏
  • 孙慧
  • 杨征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缪汉源; 葛澜; 金涛; 项华中; 张大伟; 庄松林
    • 摘要: 近视防控离焦镜片的光学性能评价的过程中,通常以镜片的屈光度地形图作为分析依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从像质评价入手,搭建了一套镜片-相机测试系统用于测量离焦镜片的光学传递函数(MTF)。整个系统是由光源、成像模块、镜片夹持工具、棋盘标定板和MTF分析软件系统组成的。实验过程中对相机镜头、国内明月离焦镜片、国外Z品牌离焦镜片的MTF进行了测试和比较。结果显示镜片MTF分布与光焦度分布一致,光焦度和离焦量的设计相关。因此对离焦镜片的像质测试不仅能分析镜片的光学性能还可以分析其离焦量,为离焦镜片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式。
    • 姜吉臣; 张占军; 李张; 孙许; 赵成亮; 张洪涛
    • 摘要: 采用光纤型激光器,研究了激光焊接焦距的确定方式和不同离焦量对熔深的影响。光纤激光器在确定焦距的焊接过程中,设置同一工艺参数,焦距处的焊接表面与离焦处的表面明显不同,有着焊缝宽度和熔透程度的不同;同时在探究离焦量与熔深关系的过程中,通过改变离焦量来焊接得到不同的样件,经过金相观察焊接的不锈钢管熔深情况,讨论了离焦量的大小与熔深的对应关系。通过焊接实验结果表明,设定激光焊接的离焦量在一定的变化范围内,同一工艺参数条件下的熔深效果最佳。
    • 杨文锋; 付婵媛; 钱自然; 曹宇; 张华忠; 李天权; 朱德华; 李绍龙
    • 摘要: 飞机激光除漆时铝合金基体保护及除漆效率与材料损伤阈值密切相关,而激光离焦量的变化将直接改变材料的损伤阈值,以及除漆效率。采用ISO 112541-on-1激光损伤阈值测试方法研究不同离焦量时的铝合金和漆层的损伤阈值,对激光单脉冲光斑的二维、三维形貌进行分析,将理论值与实测值得到的不同离焦量时的损伤凹坑直径及深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激光离焦量增加,光斑面积增大的同时材料损伤阈值下降,可有效提升能量利用率及除漆效率;实际单脉冲作用的材料凹坑深度随离焦量的增大而减小,且面积增大;凹坑深度、凹坑直径的理论值、实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并从激光材料作用机理角度对其误差进行了解释说明。
    • 王艺东; 魏儒义; 谢正茂; 张凯; 陈莎莎
    • 摘要: 像切分器是天文高透过率光谱仪中的重要光学器件之一,可以有效提高仪器的分辨率和能量透过率,但对其成像缺陷问题的研究较少。本文重点研究了目前广泛应用的Bowen⁃Walraven型和简化型像切分器中存在的切分像离焦和物点重复两类成像缺陷,发现这两种缺陷造成了实际切分像宽大于理论像宽,降低了系统的能量透过率和分辨率。为了降低成像缺陷对系统的影响,本文针对用于系外行星探测的相干色散光谱仪系统,分析了反射腔厚度和入射角与离焦和物点重复两类问题的关系,推导了光学反射腔厚度的通用设计公式。同时针对项目需求,仿真模拟了不同焦比和切分数量下的离焦和物点重复情况,发现在F/24和45°入射角条件下,切分像的离焦和物点重复现象较为均衡,是相对理想的选择。该结论为高分辨率光谱仪中像切分器的设计提供了通用设计思路,具有较重要的应用参考价值。
    • 李广琪; 朱刚贤; 王丽芳; 赵亮; 石世宏
    • 摘要: 为减小光内送粉激光熔覆层的残余应力,研究了不同离焦量对熔覆层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离焦量为0、-1 mm、-2 mm、-3 mm、-4 mm的温度场及应力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负离焦量的温度分布更为均匀,熔覆层内的残余应力更小;离焦量增大时,激光扫描方向上的残余应力随熔覆层深度增大逐渐减小.
    • 张宁华; 严毅; 穆学桢; 谢光辉
    • 摘要: 辐照功率密度足够强是激光武器对目标造成有效杀伤的重要前提。在激光输出功率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就需对辐照光斑尺寸进行评估优化。本文以卡塞格伦共轴变焦发射系统为模型,基于高斯光束的传输理论,计算了目标位置处光斑尺寸与发射系统各参数间的一般规律,并利用MATLAB软件对典型发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将激光束聚焦于目标位置时,光斑尺寸并不是最小的,而是将光束聚焦于目标位置前,发散到目标上的光斑尺寸最小。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发射系统离焦量满足的关系式,结果显示,离焦量与目标位置成反比,与主发射镜焦距的平方成正比,与发射激光束的参数无关。本文研究内容对发射系统快速调整,实现最小光斑辐照并毁伤目标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 张宁华; 严毅; 穆学桢; 谢光辉
    • 摘要: 辐照功率密度足够强是激光武器对目标造成有效杀伤的重要前提.在激光输出功率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就需对辐照光斑尺寸进行评估优化.本文以卡塞格伦共轴变焦发射系统为模型,基于高斯光束的传输理论,计算了 目标位置处光斑尺寸与发射系统各参数间的一般规律,并利用MATLAB软件对典型发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将激光束聚焦于目标位置时,光斑尺寸并不是最小的,而是将光束聚焦于目标位置前,发散到目标上的光斑尺寸最小.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发射系统离焦量满足的关系式,结果显示,离焦量与目标位置成反比,与主发射镜焦距的平方成正比,与发射激光束的参数无关.本文研究内容对发射系统快速调整,实现最小光斑辐照并毁伤目标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 张来线; 任建迎; 孙华燕; 刘瑞丰; 赵延仲
    • 摘要: 为了分析逆向调制器的反射光场和反射光强的变化规律,利用532 nm激光照射逆向调制器阵列,测试得到了离焦量、入射角变化时的逆向调制器的反射光场和反射光强,得到了阵列调制器反射光强与单个逆向调制器反射光强关系.测试结果表明,一定范围的正离焦使反射光束发散角变小,反射光能量聚焦度好,负离焦相反.入射角使反射光场发生畸变,反射光强与入射角成反比.离焦量为0或负离焦时,阵列调制器的反射光强是单个调制器反射光强的线性叠加.
    • 于克东; 赵伟; 张辉
    • 摘要: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16L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高熵合金TiCoNiCrFe涂层。本文主要探究不同离焦量下制备的高熵合金涂层的组织与性能,通过超景深显微镜观察和显微硬度测试等方法探究了高熵合金涂层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质。结果表明,高熵合金TiCoNiCrFe涂层组织为枝状晶和金属间化合物。离焦量为15 mm时,高熵合金TiCoNiCrFe涂层的硬度最高,主要原因是合金涂层析出的白色中间相的固溶强化作用。
    • 胡乔伟; 高志山; 袁群; 黄旭; 孙一峰; 王灵杰; 张建萍
    • 摘要: 为了实时准确地将激光直写系统中经直写物镜聚焦的光斑定位于待加工元件表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像差判据的同步相移显微干涉检焦方法,实现了对离焦量的实时检测与调整.在直写系统中引入检焦光路,与直写光路共享同一物镜,构建Linnik型同步相移显微干涉检焦系统,提取包含离焦量的波面相位信息;再从大数值孔径(NA)的物镜波像差数据中解析出离焦量的大小与方向.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波像差判据的离焦计算方法的正确性,NA≥0.5时,离焦探测灵敏度可达4 nm,通过实验验证了同步相移显微干涉检焦方法的可行性,检焦精度可达10 nm以内,满足激光直写高精度的测量要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